(中央社記者韋樞、陳虹瑾台北26日電)台北市溫州街殷海光故居旁約2500坪的台灣大學土地,可能因某都更實施者依都更條例規定,要求台大配合改建12層住宅大樓,恐使深具人文歷史意涵的殷海光故居景觀大變。
對此,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丁育群表示,所有都更案件都要送「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與「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若未能妥善規劃都市更新基本精神與古蹟維護,「案子一定不會過」。
丁育群強調,都更條例規定公有地必要時需配合都市更新,但更新過程會兼顧人文層面。
無殼蝸牛聯盟政策研究員張維修今天出席「都市更新的美麗與哀愁」記者會透露,位於大安區溫州街18巷、22巷、和平東路 1段 148巷和泰順街之間一塊約2500坪的土地,是日據時代的學人招待所,也是台灣早年民主運動家殷海光的故居。
張維修表示,某都更實施者在溫州街22巷旁購買一間舊公寓(土地持分極小),然後依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都市更新事業計畫範圍內公有土地及建築物,應一律參加都市更新,並依都市更新事業計畫處理」的規定,要求台大「配合辦理」參與都更改建住宅大樓。
下午原本與會的台大建築與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半途回學校參與緊急會議,研商如何因應這起「依法配合辦理」事件。
張維修認為,這是明顯利用法規「綁架」公有地,在公有地旁取得民間房屋和土地持分,再援用都更條例規定,自劃一塊都更區域,只要「沾」到公有地,便援用第27條規定要求公家機關「配合辦理」,不必參與公開標售,公家機關即使再不願意也得「割愛」。
張維修告訴中央社記者,殷海光故居已被台北市政府劃為市定古績,周邊僅有幾戶台大教員宿舍,四周全是日據時代的磚牆,極具歷史、人文意境,適合作為市民活動空間,也是台北市人文特色據點。
他強調,台北市不缺都市更新單元,也不缺房地產炒作,但是極缺一塊寧靜的角落空間,在有大樹、古蹟、故事與歷史的環境下思考、慢活與自由呼吸。9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