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應對中國的加薪時代?

2010/07/06

在中國經商的法則正在改變。以前﹐政府和企業依賴於一個溫和安靜的勞工群體﹐到現在﹐經理人必須直面加薪和改善工廠環境的果斷要求。這帶來了新的困難﹐但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作為製造基地的吸引力將會減弱。

最近發生在汽車零部件供應廠商的一系列罷工讓人震驚﹐畢竟中國工人這麼久以來都是這麼的寬容。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國有工業改革﹐讓職工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職業生涯的暮年﹐他們突然發現自己丟掉了飯碗。但示威活動主要侷限於那些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和下崗補償的工廠﹐很少波及能夠穩定發放薪資的地方或外資企業。

與此類似﹐中國的發展之所以成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人們願意背井離鄉﹐前往沿海城市的大型工業園區生活和工作。這支農民工大軍離開鄉下的父母和故園﹐為中國龐大出口機器的運轉提供了必需的勞動力。

事情正在起變化﹐這是為什麼?收入差距的擴大﹐一部新勞動法的頒佈﹐地方仲裁委員會和法庭無力處置大量申訴﹐都為勞資糾紛的上演搭好了舞台。與此同時﹐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讓罷工工人迅速傳播談判結果的強大工具﹐如果不受約束﹐很有可能引發一輪波及全國的罷工風潮。

由於中國經濟的成功﹐對熟練勞動力的爭奪已經加劇﹐早已引起工資水平的穩定攀升。在銷售額和盈利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願意至少把這筆財富中的一部分分給員工﹐以吸引所需的人力資源。在過去﹐工資主要由企業和員工之間單獨設定。但在今天﹐中國工人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認識到﹐在他們幫助創造的財富中﹐他們應該分到比以往更大的一部分。

2008年1月生效的《勞動合同法》﹐是政府推動中國製造企業升級到高附加值產品、拋棄完全以廉價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產品這種努力中的一部分。所以新勞動法特別針對工作環境惡劣的工廠。這部法律還要求同全職員工簽訂合同、限制使用臨時工﹐並為工作時長、加班和解聘規則等關鍵勞動待遇設定了最低標準。

這些保護提高了員工的預期和權利意識。甚至在人力資源方面最開明的企業也發現﹐新法增加了他們的勞動力成本﹐並提高了員工的待遇標準。不那麼緊跟形勢的企業會發現自己的成本陡然增加。

為幫助貫徹實施這部更嚴格的勞動法﹐中國允許工人向仲裁機關提起申訴﹐或提起法律訴訟。於是﹐進入仲裁或訴訟階段的勞資糾紛數量大幅增加。不幸的是﹐仲裁委員會和司法系統難以處理大量新增案件﹐加重了工人的失望情緒。

罷工常常是工人的最後手段﹐因為中國政府偏向於通過談判解決分歧﹐而罷工與這種偏好背道而馳。但中國“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的分歧正越來越大﹐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同員工達成一致﹐而且政府指定的仲裁委員會和法庭不能夠解決分歧﹐員工們就會樂於走上街頭。

以這些抗議為標志﹐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管理好一個越來越不安穩、越來越敢於發聲的員工群體﹐無論是對於本地企業還是外資企業來說都將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雇主能夠引領趨勢之先﹐通過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來解決不滿﹐那將再好不過。同樣﹐地方企業也需要加大努力﹐幫助解決可能出現的分歧。罷工不必非進行不可﹐企業和政府對全國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可以幫助化解今年以來發生的那種高成本停工現象。

《勞動合同法》通過的時候﹐我們立即採取行動管理員工的預期。我們把新法的好處向員工做了溝通﹐在必要的地方對工資和其他方面立即進行了調整﹐並制定了本公司遵守新法的計劃。我們還把我們工廠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待遇同週圍的工廠做了比較。這在二三線城市特別有效﹐在這些地方﹐我們的工廠往往是最有吸引力的工作單位之一。

要讓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加可持續﹐就要使有利害關係的各方都覺得自己受到了公平對待﹐並將受益於經濟的更加繁榮。有人或許會痛惜中國失去了作為國際競爭優勢來源的廉價勞動力﹐但這屬於整個國家健康轉型的一部分。將來的經濟增長將越來越受國內消費的拉動﹐而要生產世界想買的產品﹐除了利用中國人的體力以外﹐還將用上他們的頭腦。

作者為傑克控股(JFP Holdings)執行合伙人﹐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亞新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Asimco Technologies)創始人。

Jack Perkowski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