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後 會見學者、農民
吳敦義無明確承諾

2010/07/21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行政院於昨天(7/20)上午,約見農業、農政學者和各地自救會代表溝通農業問題。會中學者和民眾重申「立即停止政商勾結之新圈地主義式的開發模式」、「120天之內修正土地徵收相關法律」與「召開全國農業與土地會議」等訴求。行政院長吳敦義回應表示,會在半年內召開全國農業會議,但是對於修改徵收條例,僅表示「徵收條例的修正可以討論,但是不保證會在下個會期修改」。

台灣農村陣線蔡培慧透露,在會談前夕,行政院原本只打算要和學者談,認為這個會談是在談農業政策的問題,參與的人要有一點層次和高度。但是農陣認為農業的問題是農民和整個社會要一起面對的,不願意讓會談變成是一個學者的座談,也不願讓政府分化農民與學者,因此堅持要讓自救會代表一起入府會談。經過不斷的協商,政院最後同意讓學者、青年學生與自救會代表參與會談。

另外,府方也嘗試要切割大埔事件,不願意讓整個事件變成是一個政府與農民的階級對話,逼使政府必須馬上處理台灣的農業問題,因此原本不願意讓竹南大埔自救會代表與會。為了不讓政府切割大埔事件,使其變成一個個案,農陣還是堅持要讓大埔自救會與談,直到前一天晚上,雙方都還沒能達成共識,後來在農陣的堅持下,府方才勉強答應讓大埔自救會推派代表與談。

蔡培慧表示,大埔事件絕對不是在談徵收價格的問題而已,如果農村的土地無法保留,那麼整個農村社會也會無法繼續維持。她強調,如今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糧食安全將發生很大的危機,而農村社會的崩解,對於社會安定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農陣學者批評台灣目前的土地徵收程序,不但所謂的「公共利益」定義不明,使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財團需求徵收土地;其過程也沒有讓土地所有權人有相對應提出異議的權力,雖然有名義上的公聽會、協議價購,但是在地方政府便宜行事下,民眾常常被以各個擊破的方式處理,地方政府在龐大政商利益的驅使下,根本不願意與民眾協商,使得所謂的協商都徒具形式。

學者表示,現行法規制度中,決定土地徵收的過程相當的不透明,包括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與都市計劃審議委員會,都只是請一些專家學者,以書面審查的方式做出決定,這些都委會委員有權無責,也不用到現場堪察了解實際狀況,因此往往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浮濫通過徵收案。

內政部代表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不需要修正,因為大部份的土地徵收案都符合公共利益。而且現在全國有許多公共工程都牽涉到土地徵收,如果貿然停止徵收,恐怕會讓許多重大公共工程停擺。

蔡培慧批評行政院的說法是在混淆視聽,因為現在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小範圍的徵收,而是大範圍、整區的徵收特定農業區做為科學園區之用,暫停這樣的徵收,並不會防礙到現行的公共工程的進行。

吳敦義院長對此並沒有明確表達意見,僅表示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改還可以再討論,但是不保證會在下個會期修改。吳敦義也強調,政府徵收土地是做公共設施之用,並不是所謂的「圈地」。

蔡培慧表示,大埔毀田事件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連串的圈地運動,政府過去是以國家發展的名義,以國家的高度輕易地將土地徵收給財團開發,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地方政府可以輕易地和財團共謀,以財團的擴廠做為開發理由,這是合法暴力與資本權力的完全結合。

在大埔案中,苗栗縣政府即是為了配合鴻海集團子公司群創的需求,將工業區的範圍由23公頃擴大到28公頃,為此強制徵收,將三十餘戶農戶趕離家園。學者痛批政府放任各地方政府浮濫徵收,配合財團需要,將各特定農業區輕易地變更為工業區。

今天上午,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未來國家核定的重大公共建設,應先針對非特定農業區,除非沒有適合用地,否則不該徵收優良特定農業區。」在20號的會談中,他也曾做了類似的表示;不過,看看過去幾年的大型開發案,包括灣寶、竹北璞玉、竹南大埔等,都是用特定農業區的土地開發,農委會官員依法在區委會都有代表,卻沒有發表任何反對意見,對於過去的失職沒有任何的說法,大埔的事情鬧大了,才跑出來說話,實在看不出作為全國農政主管機關的誠意。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