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行動反戒嚴 街頭震撼教育

2007/07/14

姚盈如/專題報導

前言:二十年前的七月十五日,政府宣布結束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體制。長期限制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基本人權的黨禁與報禁,也隨之走入歷史。歷史雖會淡化,但不會消失。在解嚴二十周年之際,本報系從政治、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切入,重新勾勒從戒嚴到解嚴的台灣社會面貌。提供各界反思台灣的過去、檢視台灣的現在,進而探索台灣的未來。

一九八○年代後期,菲律賓人民要求馬可仕下台、韓國出現百萬人修憲請願運動、東德和蘇聯等共產政權搖搖欲墜……台灣社會在戒嚴體制下積蓄已久的不定時炸彈,終於透過台北龍山寺集結的「五一九綠色行動」引爆。

要求解嚴解除黨禁報禁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九日登場的「五一九綠色行動」,是由當時《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發起,立委江鵬堅擔任總領隊、簡錫◆負責動員和組織,台北市議員陳水扁擔任發言人,謝長廷、張俊雄、尤清、黃天福等黨外重要人士全到齊,訴求「解除戒嚴、解除黨禁、解除報禁」。

這是戒嚴三十八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有計畫動員的「反戒嚴」群眾運動。

簡錫◆回憶,五一九行動原本計畫遊行到總統府和警備總部門口抗議,之所以選在龍山寺集合,一方面因為它是「民主聖地」,黨外常在該地辦活動,支持黨外的民眾很多,二來則是因為是宗教聖地,警方就算包圍也不敢動武破壞寺廟,否則將引發更大的民怨。

黨外大團結集結龍山寺

由於《自由時代》從五月初就開始放出風聲,表示這將是一場「不排除衝突、不妥協」的黨外大團結激烈遊行,因此警總也格外謹慎,深怕黨外人士發動群眾攻擊政府機關,風聲鶴唳。

簡錫◆說,當天警總出動規模和「美麗島事件」差不多,事前警總還派人到他家威脅,要他不能參加,否則政府隨時準備抓人,決不寬貸,他相信,其他黨外人士也面臨了相同的壓力。

張富忠、邱萬興則在《綠色年代》書中指出,五一九當天早上十點,全省各地動員而來的民眾就陸續集結在龍山寺,當大家準備踏出大門時,警方將龍山寺鐵門鎖住,並派出一千多名警力團團圍住,不讓示威群眾越雷池一步,稍晚到場的支持者也只能被隔離在封鎖線外,不得進入,包圍行動一直到當晚十點多,才平安落幕。

江鵬堅挺身和警方溝通

參與行動的前台北市議員江蓋世表示,當時發起人鄭南榕沒有公職在身,國民黨若要抓人,後果如何不堪設想。

幸虧黨外輩份甚高、擔任立委的江鵬堅,在警方要求集會負責人站出來時,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擔起領隊的重責大任,並負責和警方溝通交涉,才沒有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

而江鵬堅也因此深得黨外人士敬重,後來順利出任民進黨創黨後第一任黨主席。

此外,由於警總包圍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被困在寺內的人既沒糧食、也沒水可喝。

當時被困在寺外封鎖線內的江蓋世回憶,他大叫「沒東西吃了」,被黨外人士暱稱「袁姐」、出身將軍家庭的袁嬿嬿就擠在人群裡,將買來的饅頭、土司和包子等食物往圍牆裡丟,距離太遠的就先丟到封鎖線內,再接力丟進龍山寺圍牆內。「袁姐」的舉動觸發民眾熱情,不少人自掏腰包買食物,「空中補給」,讓被包圍的人能有體力支撐到黑夜。

國民黨大陣仗進行封鎖

簡錫◆說,包圍行動當晚,寺外聲援的群眾愈來愈多,警方開始以水柱和催淚彈驅散,激憤的群眾則試圖抵抗,場面幾度失控,後來寺內的人想辦法「聲東擊西」,掩護鄭南榕翻牆出去,鄭南榕打算帶一群人前往警總和總統府喊口號,但是還是被警方的層層封鎖給擋下。

雖然國民黨祭出大批人力進行封鎖,活動也有不少衝突場面,但幸運的是沒人受傷或被抓,圓滿收場。

追思二二八促公布真相

在那個禁忌年代,除了政治上的解嚴訴求遭到打壓之外,涉及族群和文化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也是被禁止談論的議題。

一九八七年二月,在鄭南榕的積極奔走之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自由時代雜誌社正式成立,由陳永興醫師擔任第一任會長,鄭南榕自己擔任秘書長,他們在全省各縣市辦追思會和演講、並要求政府公布真相,為家屬平反,但每一場活動都被鎮暴部隊包圍,棍棒齊飛。

現任高雄市凱旋醫院院長的陳永興表示,當初之所以追思二二八,要求公布真相,是因為「二二八是台灣社會最深處的恐懼」,他自己是精神科醫師,知道「心靈上的恐懼必須攤開來面對,才有機會克服傷痛,重建社會的集體心靈」,他為此丟了台北醫學院精神科主任的工作,但他不後悔,也知道這是選擇反對運動必須付出的代價。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