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1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九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項首創性研究指出,即使全球溫度以最小幅度上升,也將使亞洲的稻米產量減少。過去二十五年來,亞洲許多稻米產區的產量已減少十%至二十%,全球暖化造成稻米減產的趨勢,意味著將有更多人口落入貧窮與飢餓之中。
來自美國、菲律賓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研究人員,檢視一九九四至九九年間每日最低與最高溫度上升,對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與越南等六個主要稻米生產國、共兩百二十七塊灌溉稻田產量的影響,結果發現造成稻米減產的主要原因,是每日最低溫度升高。
報告主要撰稿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威爾希說︰「當最低溫度升高,或者當夜晚變得較熱,會造成稻米產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白天溫度較高將增加稻米產量,但未來因夜間溫度較高而引發的減產,將可能凌駕於白天高溫的增量,因為夜溫上升的速度較快。」
他指出,若白天溫度升得太高,也將開始影響稻米產量。假如人類無法改變稻米生產的方式,或研發出抗高溫的稻種,那麼接下來十幾年,稻米將因日夜升溫而減產:「這種情況將日益惡化,因為到了本世紀中期,氣溫將進一步升高。」稻米是全球重要穀物,每天約有三十億人食用稻米。在全球十億最貧窮人口中,有六億是以稻米為主食的亞洲人,稻米減產意指更多人將淪落貧窮與飢餓。
這是一系列指向氣候變遷將使全球人口愈來愈難填飽肚子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四年另一研究團隊發現,菲律賓夜晚溫度每增加攝氏一度,稻米就會減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