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高竟變成基測題

2007/07/21
大學兼任講師

十五日國中第二次基測,地理科以評量考生是否了解台灣地理位置和地形,出了一道題目:火車穿越許多隧道山洞後,看到廣闊的平原景觀及浩翰太平洋風光,最可能是描寫台灣地圖中的哪一段?而附圖畫的就是虛擬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在許多學子必須參加的考試中,有這樣的問題入列,令人猜不透它是不是在暗示或企圖強烈洗腦(以置入性行銷為蘇花高闖關),全民仍須面臨「蘇花高要不要興建」的折磨與淩遲。

北宜高於六月通車滿一年,據交通部國工局委託專業顧問公司所做的調查指出,北宜高通車後對沿線的影響,連對翡翠水庫的水質也有幫助。這真是莫大的笑話!虧國工局捨得花錢做此民調,這根本是為企圖興建蘇花高的說項。高工局副局長曾大仁還說,此項調查並沒有特別聯想到蘇花高,但若外界要援引這些資料來解釋蘇花高興建後可能的情況,國工局也不會反對。愚民之至,莫此為甚!想想這是什麼樣的民調,官員到底安著什麼心呢?答案跟基測地理第十八題一樣,明的暗的都是想要讓「蘇花高過關興建」。

事實上,北宜高的雪山隧道貫破萬年水脈,造成台北翡翠水庫的水源少了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平時任由引水道引往宜蘭縣的灌溉溝渠,然後排溪入海。它原是天然潔淨的寶貴水資源,在這些工程永續的專家創紀錄挑戰的慾望,及與政府「大建設,大吹噓」的心態下,將北台灣與宜蘭珍貴的水資源破壞殆盡。非等那一天老天爺發怒時,台灣缺水時,這百分之一永不能恢復的萬年水脈,無法解北台灣之渴時,或許我們才懷念起那一條風景優美的北宜公路,和本應埋藏在雪山山脈岩層的萬年水脈,先前默默蘊藏的救命水。而人類總是在破壞它、失去它,驚覺無法再獲得時,才開始懂得珍惜它。

《自由時報》七月三日的一則新聞說:規畫十七年,環島高速路網,「短期」蓋不了。因為交通部評估,目前應優先提升銜接花蓮與台東的省、縣道,短期來看,並無興建花東高必要性。如此看來,交通部是否也果真贊成不興建蘇花高呢?不過,交通部長蔡堆卻強調並非放棄此一理想,只是未來的交通建設必須有更務實的考量,現階段以尋找適合的替代方案,解決東台灣交通問題較為可行,至於環島高速公路網,除了蘇花高要視環評結果決定是否闢建,其他的應該等未來真的有需要時再來闢建。依舊將球做給了環評。

同時七月份的《經典》雜誌也委託民調公司,在五月十四至十六日,以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環境生態領域的學者共一百五十人。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表示不贊成興建蘇花高,僅百分之十五贊成興建;若進一步詢問考慮環境因素,贊成興建者僅剩下百分之八點七。

但令人痛心的是,第六屆環評委員七月底即將任期結束。蘇花高造價約兩千億,它不像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可以申請釋憲,大法官可以技術留任。總統的強力背書,交通部的曖昧行為,以及高工局不尊重本屆環委的要求補送要審查的資料。國家行政機器上下沆一氣,「拖」字訣、「騙」字訣的劣等手法,是本屆環評委員之痛,也是台灣民進黨政府行政干預環保專業之恥!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張先生,你說的是學測第18題吧,請再看一下題目,那是環島鐵路呢。別搞錯了。
雖然我也是反蘇花高,但這樣張冠李戴實在不怎麼好。

我也是反對蘇花高,不過鐵路和公路的標示還是要分清楚。

蘇花高遲早必定要建!

這項建設應該由花蓮人公決之!

[後山]的花蓮人民夢想能真正擺脫落後標誌.

卑微的[後山]的花蓮人民;
僅只是卑微的期盼能有條安全、便捷、節能省油、減碳、、的返鄉之路;

身披[環保至上]的[異鄉旅館大亨掏金客]嚴長壽、
只因他的[花蓮旅館住房率]可能下措;
就利用其文化打手[商業周刊]大肆抨擊,
再利用其宗教號手[証嚴法師]頒布聖諭;
還利用前深綠環保立委賴幸媛在國會再三造勢、、、

居然想將卑微[後山]花蓮人民的[卑微夢想]真化為烏有!

蘇花高不建,
[後山]花蓮人民的[卑微夢想永遠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