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治水 環團建議廣設滯洪池

2010/09/22

〔記者劉力仁、張菁雅、邱燕玲、高嘉和/綜合報導〕南部大雨成災,各種檢討聲浪出爐,高雄在地環保團體則認為高雄四百年前為潟湖地形,應該發展「滯洪池」治水體系,改變現在透過愛河將雨水儘速排入大海的傳統思維。

單靠愛河排水 宣洩不及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現在高雄市的治水方式就是儘速把雨水排進入愛河,再從愛河排入大海,但以此次為例,愛河的水溢出堤防,水根本排不出去,這種急速排水的思維要改,先將雨水蓄積起來,再緩步排水。他說,四百年前高雄是潟湖,潟湖地形天生就較低窪、還有許多天然埤塘,可惜現在被填平,未來可以考慮開挖。

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說,以現有都市排水系統來因應驚人的雨量,恐怕有困難;他依據去年立法院做的報告提出建議,認為政府可思考增設「滯洪池」來紓解雨量。此外,治水要治河系,他建議政府應歸零,重新思考國土安全計畫及防洪作法。

高雄縣市政府表示,將分別在寶業里、典寶溪水域設置滯洪池。

學者:應派專家南下診治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則認為地方執行力不足,應先派專家組團至南部診治,然後由中央治理、地方管理。

李鴻源指出,現在的政府體制,地方編制少、職級低,治水人才都在中央,預算到了地方政府,執行力根本不足。譬如台東縣政府水利科只有六個人,中央撥下來經費動輒數億,根本無力執行,不只是台東,很多縣市也是如此。

水利署強調瞬間豪雨釀禍

水利署說,雖然高雄市區已完成九成多的雨水下水道系統(設計排洪標準為五年),但此次豪大降雨量達兩百年頻率,現有系統根本無法容納,另瞬間豪雨驟降,造成高雄市區內愛河沿岸抽水站部分抽水機組遭淹沒無法運轉,也是另一原因。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未來都將提高防洪、排水設施保護標準,也已著手進行各項整治措施,如在上游造林保水,治洪、防洪等措施也已全面展開。

針對立委質疑第三期治水特別預算編列業務費三億元浮編,吳約西說,三億元並非只辦理計畫審查及績效評估,主要工作項目包括計畫審查、管制考核、技術輔導服務及人才培訓、研究發展及計畫宣導等。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