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20年,恐龍法官不淘汰、福利好保障多?!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01/11

 

1月11日是司法節,昨天司法院長向社會宣布由他親自領軍的『全民司法改革策進會』正式成立,儼然司法改革的船揚帆啟程,航向康莊大道。正好延宕超過20多年,社會所共同期待的《法官法》立法,也湊巧在司法節前夕完成一讀。如無意外,下會期的立法院應該可以完成立法。只是,若依照目前國民黨主導通過的一讀條文,只怕不僅沒有辦法淘汰恐龍法官,反而會孕育、催生、保障更多的恐龍法官。

聯盟六大訴求

不要:五年一次司法院自己評鑑!

要:每年一次全體法官評鑑!

不要:黑箱作業假評鑑!

要:公開評鑑結果!

不要:少數人決定的評鑑委員會!

要:公正獨立的評鑑基金會!

不要:司法受害人有冤無處申!

要:司法受害人可檢舉壞法官!

不要:只會考試的法官!

要:終結法官考試!

不要:養恐龍法官一輩子!

要:合理的法官保障!

司法院自己評鑑自己,排拒外部獨立之評鑑機構

眾所矚目的法官評鑑制度,司法院毫不避嫌的將評鑑單位設在司法院下,拒絕評鑑委員由法官、檢察官及律師團體社群票選產生代表,反而賦予司法院長、法務部及律師全聯會自行推派的權力。加上國民黨將11位評鑑委員中超過半數之6位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改為由立法院、監察院及司法院長各推派2人,這樣的安排無異是掌握國會多數及監察、司法兩院院長提名權的總統,包辦全部6位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的任命權,完全不符合制衡分權的政治原理。

五年一次黑箱評核、受害者不能喊冤,跛腳的法官淘汰機制,保障了恐龍法官

司法院假意接受定期評鑑全體法官,結果竟是5年一次評核,在司法院內黑箱處理,拒絕公開評鑑結果,淘汰根本就是虛晃一招,愚弄人民,全面評鑑法官的民間呼聲,被導向司法院的密室操作,完全失去監督的意義,僅剩下個案評鑑,成為跛腳的淘汰機制。更離譜的是,一讀條文居然推翻多年來司法院與民間的共識,禁止司法案件當事人投訴承審案件的法官,犧牲司法受害者直接喊冤的權利,加上國民黨強力護航下,適用法律之見解,不得成為評鑑法官的理由,這樣一部法官法對恐龍法官莫可奈何。而且最終決定法官懲戒結果的職務法庭,其審判官也全由法官擔任,官官相護在所難免反而保障恐龍法官。

總統承諾的多元、專業且有人民參與的定期評鑑制度又跳票

國民黨主導的一讀法官評鑑制度,與現在民眾可以直接向監察院檢舉法官相較,嚴重倒退,更直接違背馬總統在競選時所提出《新世紀人權宣言》中,「透過多元、專業且有人民參與的定期評鑑制度,淘汰濫權失職司法官」的承諾,總統再度跳票!

法官由法務部訓練,顛倒體制,審檢不分

其他與《法官法》相關的改革重點還有:司法院職司法官升遷、首長選取等重要人事事項的「人事審議委員會」,是否應引進外部委員,促其透明運作,避免官官相護、近親繁殖的弊病;法官訓練竟由法務部而非司法院主導辦理,放任行政權「訓練」司法權的長期沉痾等,無一不是《法官法》未來成敗的重要關鍵,但在立法院一讀程序也紛紛中箭落馬,未獲青睞。

全民站出來拒絕恐龍法官法

反觀因憲法保障法官終身職衍生的法官福利,優遇制度,莫不順利通過,法官退休還可領取可觀之退休金加上退養金,這一部恐龍法官法變成淘汰不了恐龍法官,反而是給恐龍法官好福利、多保障,成為捧著鑽石飯碗的公務員,納稅人一輩子竟然得「依法」養恐龍法官!由近百個民間團體組成之「法官檢察官評鑑法推動聯盟」要揭穿一讀條文的真面目,向全民疾呼,站出來拒絕恐龍法官法。

法官檢察官評鑑法推動聯盟 
2011/1/11 敬啟

【記者會主持人】

  •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峰正律師
  • 法官檢察官評鑑法推動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

【出席團體代表(依筆劃排序)】

  • 人本教育基金會/陳怡文專案祕書
  •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謝東儒副秘書長
  • 天主教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張裕焯督導、阮文雄(Hung Nguyen)神父
  • 台北律師公會/徐克銘秘書長
  • 台灣人權促進會/蔡季勳秘書長
  • 台灣法學會/彭雅珍執行秘書
  •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陳旻園理事
  •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林佳緣主任
  • 台灣勞工陣線/孫友聯秘書長
  • 青平台/丁宇徵、林信彰、陳韋賓、許韋婷
  •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司法革新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旭田律師
  • 基隆律師公會/鄭文婷秘書長
  • 婦女救援基金會/康淑華執行長、洪心平研發倡議高級專員
  •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林欣怡執行長
  • 勵馨基金會/紀惠容執行長、盧詠麗研究員

【新聞聯絡人】

  •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峰正律師/0926-363-473-02-2523-1178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