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張心華
據媒體報導,為了解決馬英九總統口中已經成為「國安問題」的少子化現象,經建會擬定一年380億元的「少子化因應方案」補助幼托費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4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經建會只發錢的做法,是「請鬼拿藥單」,不但不能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也會讓托育公共化的政策更難實現。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表示,根據相關訊息管道與媒體報導,經建會的草案內容為,針對2歲以下幼兒,給予每月3000-5000元津貼,但設有年收入150萬及不動產650萬二款排富門檻;針對2-6歲幼兒採托育學費補助,唸公立的補助3.5萬元、唸私立的補助3.5-6萬,讓家長每月雜費負擔不超過5000-6500元。
對於經建會仍以「發錢」的思惟來面對少子化問題,教保行動聯盟召集人王淑英表示,全世界的國家,如果要減緩少子化的現象,絕對是要用公共化的概念,但不是丟一點錢就叫做公共化,國家的確要投入資源,但是應該以非營利的概念來經營,不是丟一筆錢下去,讓企業、產業來搞。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從世界各國的例子,可以看出來,像是「生育補貼」這種政策,是沒有用的,德國以高額的生育津貼鼓勵生育,結果是讓生育率不增反降;全世界以津貼方式讓生育率提升的,只有俄國的普丁政府,不過他們每生一胎補助一萬美元,相當於30萬台幣,才讓生育率從1.3%提升到1.5%;反觀北歐的瑞典,透過普及的公共托育政策,卻可以成功地讓生育率從1.5%提升到1.9%,接近「人口替代」的目標。
劉毓秀批評,台灣其實不缺幼教人才、也不缺空間,要投入資源做「公、民共辦」的公共托育,一年只需要花155億元,「為什麼要這麼笨,把整個未來交給別人,所有權交給別人,這個真的就是頭殼壞去喔,台灣任何人如果這樣理家,真的是頭殼壞去。」。「公共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建議,政府應該採用「公、民共辦」的模式,由政府提供資源,利用目前少子化之下,各中、小學閒置的空教室,由政府和家長各負擔部份的費用,結合民間承辦的團體來辦學。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表示,所謂的「公、民共辦」,與政府目前做的「公辦民營」不同,「公、民共辦」的概念是「公共化」,而現在的「公辦民營」,是以過去「民營化」的概念操作的,只是把所有的公共服務發包委託給民間來做,並不具有「公共化」的概念,再加上政府的規格也定的不是很清楚,以致於現存的許多「公辦民營」,收費其實跟私立可能都一模一樣。
王兆慶強調,「公、民共辦」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審議式民主」,讓家長、老師、學者專家共決學校的經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私營業者會一直恐嚇家長,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也因為這樣的一句話,讓家長非常緊張,因為家長是完全不懂的,只是覺得為什麼別的孩子都在學才藝班,我的孩子沒學。謝國清認為,藉由「民主審議」這樣一個機制,可以讓家長能夠了解、參與幼托機構辦學的狀況,實現讓家長、老師、學校成為教育合夥人的理念。
聯盟要求,要解決少子化現象,政府應該投入資源,建立平價、優質的公共托育,逐步地將目前幼托園所的公、私比例,由目前的私立佔七成、公立佔三成,調整為公共化園所佔七成、私立佔三成。
「我們沒有主張所有的園所都要公共化,而是留下三成的私立園所讓家長在自由市場裏選擇」,王兆慶表示,如果有些家長堅持要孩子學很多才藝、外語,就可以在這三成的自由市場裏找到他想要的幼托商品;另一方面,對私營的業者來講,可以選擇留在自由市場裡面,用自己的方式來辦學,或是也可以加入公共化園所的系統。
但是由於「公、民共辦」的園所是以「公共化」的理念在運作,政府要負起管理的責任,加入這個系統的私營業者也必需在「民主審議托育委員會」中,與家長、學者專家共同管理、共同決策,獲利的空間勢必被壓縮,因此所謂的「私營業者可以轉入公、民共辦」,可能只會對於一些原本在市場競爭中,就已經沒有多少獲利空間,又有心想要優質辦學的小型幼托業者有吸引力,對於大型的幼托業者來說,「公共化」事實上就是對它生存空間的擠壓,業者也因此透過各種管道,對政府施加極大的壓力,阻擋幼托政策公共化的實現。
劉毓秀表示,這些業者的勢力雖然很大,但是目前並沒有正當性,可是如果國家用補助的方式,讓這個亂象「扶正」,把資源投注到自由市場裏,這些私立園所就成為代替政府執行政策的機構了,而且市場的法則是自由競爭,資源投注到市場後,政府也沒有辦法管制;這個政策一旦實施下去,人民拿錢拿習慣了,就會一去不復返,托育公共化的理想就會更難實現。「如果經建會走到這一步(補助政策),我們不會原諒你。」劉毓秀說。
公、民共辦 |
公辦民營 |
育兒津貼、幼托學費補助 |
|
概念 |
公共化 |
民營化 |
產業化 |
方式 |
|
政府將有關托育的公共服務發包委托給民間來做。 | 「生育補貼」補助家長,也同時試圖解決少子化現象下,業者招生不易,經營困難的困境,活絡相關產業,想要藉此減低家長育兒成本。 |
相關報導: 私立園所勞動條件差 全教會籲推動公共托育 五都育兒「發錢無用」 應用心設計普及公共托育 「五都市長候選人育兒政策評比」記者會
回應
恭喜蔡英文政府重蹈覆轍!!
恭喜蔡英文政府重蹈覆轍!!
---------------------------
賴清德擬推私幼公共化,為何被批假公共化?
政府擬砸300億救少子化 反而助長私幼學費驚驚漲
2018-02-13 遠見雜誌 文 / 滕淑芬
行政院長賴清德對自己在台南市的治理成績頗引以為傲,自從北上擔任閣揆後,於各種政策上不斷複製台南經驗。這一次他又想用來拯救少子化。醫師出身的他準備在舊曆年後端出「雞尾酒療法」,包括鼓勵生育、公布具前瞻性的移民政策,以及力推「私立幼兒園公共化」。但其中一年估計需灑300億的「私幼公共化」藥方,卻被批評是「假公共化」,因為濫發補助可能排擠原先要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賴清德真的了解公共化嗎?
1月5日賴清德與媒體高層餐敘時透露,去年我國生育率約1.17人,因此要將私幼公共化的「台南經驗」擴及全台,計畫補助0~5歲六個年齡層就讀私幼的幼童每年2萬~7萬不等的學費。並限制加入的私幼比照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標準,亦即地方政府委託NGO經營幼兒園,每月平均5500元的收費。政府也會考量私幼的經營成本,給予5%合理利潤。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賴清德挽救生育率的「台南經驗」績效並不如預期。
「5歲幼童免學費」是教育部已實施十年的政策(公幼免學費,私幼一年補助3萬元),一年預算約需64億。賴清德自2011年主政台南期間,就把補助私幼的年齡層向下延伸至2~4歲,一年補助一萬元,去年提高至3萬元,7年累計補助金額超過20億。
若檢視出生嬰兒占7成的六都,近7年的總生育率,台南、高雄的總生育率一直輪流當最後一名。
國內政治人物很習慣推出津貼補助的政策。例如2011年高雄也補助讀私幼的4歲幼兒,一年一萬元;台中市自2015年實施「托育一條龍」,也擴大補助2~6歲私幼幼童,一年3萬元。
去年底台北市長柯文哲也鬆口,將自今年9月起補助4歲私幼幼童,一年2萬7000元;有市議員甚至進一步要求加碼,應把三歲也納入補助。桃園市自今年8月起也將補助4歲私幼幼童一年3萬。
六都唯一沒有補助私幼的僅新北市,但新北市的生育率並沒有比其他五都低。
2017年,教育部統計全國公立幼兒園有2453園,私立幼兒園4226園,非營利幼兒園77園,公私比3.6:6.4。也就是說僅有三成六的幼兒有機會進入公幼。
私幼多,收費也貴。教育部統計,7成私幼一年學費在7萬~14萬之間,一半收費超過10萬元。
讓年輕父母難以承受的是,近幾年薪資沒漲,托兒費用卻年年漲。主計總處調查,2016年家有6歲以下幼兒的私幼負擔每月平均約1萬311元;比2010年增幅達25.8%。
很多人因此會說,公幼一位難求,私幼又貴,難道不能補助私幼嗎?問題癥結在於,補助私幼的受惠者真的是家長嗎?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指出,去年底,台南市喊出提高補助私幼之際,台南就有近50家私幼醞釀調漲學費。每逢選舉年,政治人物就加碼各式補助,但補助只會肥了業者荷包,讓私幼學費驚驚漲。
「家長一時的小確幸,卻是價格年年上漲的大不幸!」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表示,讓幼教團體忿忿不平的是,業者拿了政府補助,還虧待幼保人員。長期以來幼保人員的平均薪資都是各行業最低,甚至有12年年資的老師月薪僅2萬4000元。私幼血汗低薪,留不住老師,照顧品質也不讓家長放心。
幼教團體強調,訴諸金字塔階層的貴族幼兒園,收費昂貴,不應補助。不過,這些私幼也不會想降價加入新方案,反而會吸引苛扣老師薪資、教材、餐點,甚至不當管教小朋友等經營不善的私幼轉型為非營幼,這才是問題所在。
補助私幼,會不會排擠到原先要增設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更是一大問題。
在公私幼分配上,去年4月教育部已宣布「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也就是從2017至2020年,4年內在全台增設1247班公共化幼兒園,其中330班為公幼、917班為非營幼,一年經費共約81億(包括前瞻計畫的19.4億),共可招生3.4萬名幼兒。目標是將公私比提升至4比6。
然而,賴清德口袋有比教育部原訂計畫多三倍的300億,為何不能用於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如此一來,4年後至少有10.2萬名幼兒可進入永續經營的公共化幼兒園就讀。
「公共化有定錨作用,」王兆慶說,公共化比例很重要,因為公幼一起競爭,私幼才不會在收費上巧立各種名目。政府該做的是,以「實質服務」代替「現金補助」,大力擴充公共化幼兒園的班級數,翻轉「公私比」,讓有品質保障、價格管控的公幼成為多數家長的權益,才是挽救少子化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