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新店溪洲阿美族部落35週年紀念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03/02

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 誠摯邀請您 ~~

時間: 2011年 3月5日(週六) 下午2時 30分 晚上10時 地點: 新店區河岸的溪洲部落

3月5日(六)活動流程: 2:30 pm - 2:45 pm召請祖靈 2:45 pm– 3:00 pm 花蓮原鄉移靈取石紀錄片觀看 3:00 pm – 3:15 pm 前進「溪洲阿美族生活文化園區」的聚會所預定地 3:15 pm - 4: 00 pm 進行邦查傳統的patektek(埋石)儀式 4:00 pm –4:15 pm 返回「部落建立35週年 會場 4:15 pm - 5:30 pm 新店河岸拓墾先驅的溪洲大會師 5:30 pm –6:30 pm 溪洲老照片暨紀錄片欣賞 6:30 pm -10:00 pm 溪洲「部落建立35週年 晚會 (晚宴、歌舞慶祝、耆老講故事)

活動暨新聞連絡人: 張祖淼(溪洲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發言人):0916-818-637 巴吉路:0911-227-068

「溪洲35-建立部落35週年紀念 」 部落埋石(patektek) 宣告邦查祖靈(malataw)的來臨 近日,新店萬福全總頭目陪伴我們溪洲拓墾先驅的張英雄老頭目,返回花蓮原鄉揀取了美麗石頭。他早就慎重演練過,該如何對著眼前具神聖法力的石頭講話:「我們要把祢帶過去,祢就在這裡了。要保護我們,祢就在這裡了。」他也確信,代表祖靈的石頭一旦聽聞部落老人家的心聲,肯定會掉出眼淚來。「malataw (看不見的祖靈啊),我們那麼老了,怎麼還沒有辦法住到一塊完整的部落土地上? 請幫助祢的孩子們,督促政府來推動溪洲重建。就在這個地方。我們邦查喜歡河岸,靠近水的生活,這片新店河岸才是族人文化在都市生根的地方吶!」

回溯過去,我們阿美族人在這新店溪畔生活長達35年的居住事實必須被承認;邁向未來,這兒的族群文化唯有持續扎根,方能免於消滅之惡運。如此雙重使命的驅策,更激勵我們溪洲人此刻站出來,以patektek(埋石奠基)傳統儀式的文化行動,向世人宣告一個真正邦查部落在21世紀有尊嚴地再生。

malataw 是看不到的老人家,祂們從原鄉移到這個地方。祖靈來臨了!台北都會終究要有祖靈,才是真正的故鄉部落。那麼多年,我們在這邊一直漂流,沒有土地可以扎根,如今族人不願繼續過著被趕來趕去的生活,流浪部落即將蛻變成有祖靈保護、真正的部落。

我們共同決定的這項請靈行動,是北台都會前所未見的邦查傳統儀式,象徵都會部落自此就地扎根。它要讓世人瞭解,我們老人家以前遷移來到新店河岸,可不是開開玩笑罷了。如今這裡有一塊美地,是政府應許給我們原住民居住的地方。

3月5日,溪洲建立35週年紀念的那一天,我們對著新移來的祖靈呼喊:老人家既然把祢請來,萬事萬物就不再動搖我們,溪洲族人決定,日後子子孫孫都要住在這裡,沒有更改與反悔的可能了。祈望邦查祖靈在這裡陪著我們。我們永遠的 ’adawang(聚會所),將來就在這個埋石祭典舉辦的所在,’ adawang要站立在神聖埋石處的上方,不管是年輕人、小孩,或是婦女的聚會,都在這裡了。祖靈才是我們溪洲推進部落重建時不可動搖的磐石。況且這樣美好重建的意象,源自我們老頭目先知般的一場異夢:重建部落的兩端出入口,有巨大磐石守護住民,它四週種滿了花樹。

3月5日下午2時30分開始的溪洲聚會所埋石儀式,更將號召自民國78年迄今的歷(現)任新店總頭目,以邦查頭目級拓墾先鋒的完整陣容共同主持。他們除了是遷移河岸數十年的活生生見證,亦是招靈庇護「溪洲阿美族生活文化園區」未來聚會所神聖空間的行動者。他們將以象徵“祖靈的腳步”,是“祖靈進出之門”的benen(蘆葦),圍出ellising(豐年祭,祈禱之意)的領域,使得它正式成為邦查祖靈庇護下,一塊不可侵犯的新生之地。

如今「溪洲35」紀念活動的舉辦,包括中正國宅(原居住秀朗橋下)、小碧潭、青潭和寶橋路等新店河岸聚落的族人代表皆將受邀與會。這既是公開訴求,冀望社會對於都市原住民在河岸居住歷史的正視,也是我們跟隨老人家腳步,保存其遷移歷史資產的一項宣示。可以預見,此次行動促成花東原鄉的邦查祖靈首度移請北台的都市部落,將吟唱出都市原住民遷移史詩的又一新篇章。 紀念邦查先驅者辛勞 驕傲見證族人遷移都市的歷史

「有的老人家都走了,希望他們在天上也看得見我們爭取到了新的土地…。」 溪洲建立35週年的活動發起人萬總頭目以母語謙稱:「我們不過是小孩,是先人先來,他們前面的老人家所做的,延續給後面的孩子們享受。也期許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他回顧老人家當年從原鄉來到台北工作,找到現今溪洲路的河岸地,從墾荒種菜開始,先搭出工寮(打鹿岸)、再逐漸蓋起了家屋(lumah’),那是從沒有電到有電;從沒有水到有水;沒有路到有路的一大段艱辛拓墾歲月。然而他難以忘懷的是,這一帶的新店溪岸從秀朗橋下到小碧潭和溪洲,陸續開墾的邦查老人家們全都被人無情趕逐過,像是沒有一塊地可以住很久,相關的聚落族人長期承受拆遷威脅,以往發生過的搬遷與安置案例,更令族人們屢屢喪失基本的居住人權與族群尊嚴。「溪洲35」活動即是為了紀念這群先驅者的辛勞。何況如萬總頭目所言:「因為我們弱勢,外面的人一直看不到我們的文化在台北」,如今千里迢迢招喚遲來的祖靈,離家至今超過35年的溪洲人終能體悟,若非請來那群“看不見的老人家”,無法真正文化傳承。

歸屬新店河岸部落的溪洲老人家生命史,形同整部都市原住民遷移史的具體縮影。追溯族人數十年來的遷移史,阿美族人在台北都會區建立的第一座母語禮拜之基督教會是由我們老人家所組織;新店地區首度舉辦的阿美族豐年祭、新店溪河岸部落首位頭目的誕生,也發生在溪洲部落。而迄今唯一的邦查部落女頭目,則出現在溪洲對岸的小碧潭部落。甚而溪洲首任老頭目張英雄在族人間被暱稱為「阿拉伯」,即緣起於他早年帶頭遠征中東,是參與約旦首都阿曼第一條高速公路營造工程的跨國英雄。至於我們族人Masa創作詞曲的「溪洲路之歌」,更表達出部落孩童昔日在都市邊緣成長的甘苦,是保存了溪洲人共同記憶的力作。

主題: 
活動日期: 
2011/03/05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