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福隆沙灘 環保團體、搖滾樂團動起來

2005/08/02

  海洋音樂祭活動一年比一年成長壯麗,福隆沙灘卻日漸消瘦淺薄,長期投入反核、關注貢寮海域生態變化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和眾多音樂工作者合作展開「愛音樂,救沙灘」連署活動。昨天(8月1日)早上,包括薄荷葉、好客樂隊、豬頭皮和張懸等音樂創作者與綠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社會各眾正視這片美麗沙灘的劫難。

  讓人開懷徜徉音樂陽光與沙灘的海洋音樂祭,堂堂邁進第六屆,台北縣政府今年與連鎖超商企業再度加碼重金打造與行銷這個年度音樂盛會,據了解,去年活動吸引高達35萬參與人次,今年投入數千萬贊助的連鎖企業更聲稱將以五十萬人次為目標。

  然而,在重金、密集人潮與high翻天的樂聲中,越來越多人發現到福隆海岸沙量流失,沙灘縮小的隱憂。

  「知道沙灘問題的人,一個、兩個開始就把消息傳下去,就像老鼠會一樣」就讀淡江傳播研究所、薄荷葉樂團貝斯手鄭凱同笑得有點緬靦。

  鄭凱同一兩年就從網路上接觸過沙灘流失的訊息,今年五月,透過搞媒體改革的世新大學教授管中祥介紹,找了幾個音樂創作圈的朋友,一起觀賞「貢寮你好嗎」,並認識導演崔愫欣。鄭凱同說「海洋音樂祭應有更寬廣的社會人文視野」,因此,一得知福隆沙灘的危機,他和樂團朋友小倩、范姜等立刻主動展開聯繫工作,先從歷年參與過音樂祭的音樂人聯繫,接著逐漸擴散到所謂地下獨立音樂圈,協助環保團體與許多音樂人搭上線。

  好客樂隊陳冠宇在記者會中表示,或許有人會質疑做音樂就做音樂,不應該跟環保運動牽扯在一起,「在台上唱歌,卻不關心或瞭解腳下這片沙、這塊土地的變換,這樣做音樂,是一件很虛幻的事」陳冠宇以親身參與活動的體驗心聲慷慨地說,即將在音樂祭中登台演出的好客樂隊,也打算直接在舞台上邀請樂迷支持參與連署活動。

  2003年參與海洋音樂競賽獲得獨立音樂獎的張懸回憶,在海灘上的音樂體驗,曾帶給他很大的感動。張懸說,支持救沙灘,並不只是支援弱勢議題「你想做什麼,在什麼狀況中成長…環境主題與人時時相關」,「參與連署活動,讓自己心底的聲音,並成實際的行動與反省」張懸態度羞澀而懇切地說。

  福隆海域沙量流失、沙灘逐漸縮小,實在算不上「新聞」,從1999年台電為核四工程興建重件碼頭開始,貢寮自救會鄉民就曾預言福隆沙灘將遭受浩劫。2001年起,為了因應海洋音樂祭人潮,為避免挑起反核議題,台電自願花錢消災進行人工養灘。2003年,沙灘議題一度獲得行政院長重視,公共工程委員會曾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調查。

  儘管行政院調查研究結論是:「鹽寮福隆沙灘流失最主要原因是核四重件碼頭興建工程,另外包括颱風的因素、以及河川工程造成的輸砂減少效果。」台電一方面巧妙地對該結論「表示尊重」,一方面對責任歸屬卻是決不鬆口,對外一律推託,核四防波堤與重件碼頭相距兩三公里遠,而工程影響範圍「估計」只有150公尺?至於沙灘縮小,一概解釋成雙溪河因攔砂壩等整治工程,導致排沙量減小,影響下游沙灘累積生成,以及颱風巨浪沖刷侵蝕沙灘等,一推二五六。唯一大方的表現,就是承諾進行人工養灘。

  就這樣,每年七月初,台電就開始例行養灘工作,一卡車一卡車的沙從雙溪河、重件碼頭區、甚至龍門區載進福隆,再用挖土機將千瘡百孔的沙灘修補成平平順順美美的音樂聖地,真的,這幾年的福隆沙灘就是這種人工美,每年花費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公帑堆砌成的。很殘酷,或許你曾經驗海洋音樂祭的美好,為此曾經心頭浮起過那麼點關於大自然奧妙的禮讚謳歌什麼的,但,這幾年的福隆沙灘,真的,很不自然。

  綠盟幹事崔愫欣鄭重指出,福隆沙灘流失的確是人為,是核四工程危害造成。以鄉民今年實地勘查為例,六月時沙灘已經嚴重縮小,七月海棠颱風後,沙灘狀況跟六月相比,差異不大,顯然颱風巨浪不是導致沙灘流失的主因。「年年補沙何時了,政府一定要提出解決對策」崔愫欣與現場關心環保的音樂工作者共同呼籲。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