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8.2%民眾認同教師組工會?可惡!拙劣!教育部製造民調假新聞!

2005/01/16

  前天(1月14日)教育部的「教師法重大議題民意調查」記者會內容,各大媒體刊出支持教師會屬於勞動組織的民眾只有 8.2%,而認同的老師也只占5.8%的民調結果,甚至有媒體引述「不到一成的受訪者同意教師成立工會」。今天經過苦勞網確認,這則新聞是經過教育部的操作,造成當天及隔天的各大媒體報導完全一面倒。

  在星期一(1月17日)的朝野協商前,教育部運作出這樣的新聞,明顯打算對各黨團施壓,有高度政治意圖。上星期五(1月14日)國民黨、親民黨黨團曾經試探性地表示將同意教師的工會團結權,教育部放出假民調後,星期一的朝野協商,將有極大的變數。最壞除了勞資爭議法第48條的修正案都無法提出,甚至有可能在教師工會團結權都守不住的情況下,各黨團都還被逼得簽署朝野協商,通過勞動三法。

  事實上,據教育部提供的「教師法重大議題民意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支持教師會可以作為勞動組織的民眾應該高達43.4%、而老師則高達59.6%。

  但教育部的新聞稿和記者會,只引用第三個題次中,民眾及老師是不是認為教師會屬於勞動組織的結果。但事實上,第三個題次還有另一個詢問選項,就是教師會是不是「兼具專業與勞動組織」,這個時候,民眾與教師同意的比例分別高達35.2%及53.8%(圖表)。

  但教育部發出的正式新聞稿中,卻明載「在『教師會組織定位』方面,認為教師會應定位為勞工組織的受訪民眾及教師皆不到一成,顯見大眾仍傾向教師會應定位為專業組織為宜。」 「不到一成」還用底線強調,誤導輿論的用意明顯。

  前天中時晚報撰寫的新聞中,標題成為「教師變勞工?僅8.2%民眾認同」,第一段則是「教育部今天公布一項調查,支持教師會屬於勞動組織的民眾只有8.2%,而認同的老師們也只占5.8%;倒是有45.6%的民眾認為教師會就是一個專業組織,且有36.3%的老師也這麼以為。顯示教師會的運作與功能取向,應該維持現狀,別透過修法改成勞工團體。」

  此外,包括中央社、東森新聞報、中廣新聞網、星報、中央日報的新聞也都做上述的處理。最離譜的是中廣新聞網,居然在第一段描述:「教育部也公佈民意調查,九成以上民眾不贊成教師組工會」。當天出席記者會的立報記者陳怡樺表示,在簽到簿中發現,其實當天記者會出席的記者很少,大媒體記者絕大部分都沒有出現,應該是收到教育部新聞稿的e-mail後,再予以處理的。

  教育部教研會執行秘書陳明印表示:「教育部沒有誤導記者,純粹是認知和解讀的不同。支持是純粹的勞動組織的人本來就少,中國人強調天地君親師,對老師極為尊敬,支持兼具專業與勞動組織雖然蠻多的,不能算進民眾及老師支持教師會只有純粹勞動組織的功能。所以在新聞稿中沒有寫出來『兼具』的選項是沒有問題的。」

  但媒體改造學社執委管中祥表示,教育部的新聞稿內容以及記者的新聞處理都出了問題。管中祥說:「教育部新聞稿中僅截取片斷來片面強調,但『兼具』卻透露出民眾教師認為教師團體應該兼具勞動及專業組織兩種特質,換句話說,民眾也認為教師團體除了兼具兩者外,也認同這兩者並不互相矛盾。」

  管中祥說:「記者自己也沒有獨立的判斷去讀出統計數據中的疑慮,並且在新聞中說明出來。也將教師會是不是勞動組織這組題目,擴大寫成勞工組織、工會等等,都是沒有回頭去看問卷內容能不能這樣引伸,就直接看成是同樣的名詞範疇。整個新聞內容完全達成教育部的目的。」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呂東熹認為:「就個人判斷,教育部是按照對他自己有利的方向在詮釋民調,但各記者可能也是懶,直接按照教育部新聞稿的邏輯處理新聞,沒有進一步分析裡面的問題。」

教師會組織定位之看法

專業組織

勞動組織

兼具專業與勞動組織

不知道/無意見/未回答

民眾

45.6

8.2

35.2

11.0

教師

36.3

5.8

53.8

4.2

資料來源:教育部教師法重大議題民意調查統計數據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