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菱點交抗爭 走進新海瓦斯產業工會的辦公室,緊閉的窗戶仍阻絕不了馬路上喧雜的競選造勢。那些奮力各為其主拉票的助選員,或許不知道,就在這間不起眼的辦公室內,有個跟他們一樣投入選戰的「夥伴」。
新海瓦斯產業工會常務理事林子文,最近多了一個身分:台北縣長候選人周錫瑋勞工後援會副會長。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願意以工會幹部的身分參與助選?以助選的身分投入選舉,能為工運帶來什麼想像?林子文燃起一根菸,沒有太多猶豫地讓思緒回到參與選舉的起點。
【就是要給一個教訓】
「給北縣勞工局一次教訓。」林子文簡潔地破題。回到今(2005)年初的北縣技工工友產業工會的抗爭,當時工會為了聲援遭勞工局無預警解任的工會常務理事吳金容,前往勞工局抗爭,要求勞工局立即召開勞資爭議調解,然而勞工局不僅捍然拒絕,而後對於勞委會要求縣府必須受理調解申請的函示,更是坐視不理。直到工運團體的持續施壓,勞工局才私下表示願意提供其他單位的職缺供吳金容前往,但先前年資無法累積。
這種遲來的施捨不僅無法讓勞工團體滿意,更讓近幾年對北縣勞工局積怨已久的工運幹部,無法抑止長期的不滿,而生發如何教訓北縣勞工局的念頭。「八、九月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在討論該怎麼做,」但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拉下民進黨執政的勞工局長,成為相對迫切的思考方向。」林子文認為,在現階段台北縣民進黨政府對勞工不友善的情況下,以團體的形式去批判他的政治作為具有正當性。而他也相信,如此也能給予往後執政者壓力。因為,「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無法把團體成員的階級認同拉出來,那麼政治人物幹嘛關心你?」
因此,九月中林子文便在新海瓦斯工會理監事每月例行的「幹部會報」註1上說明此事,並以此幹部對話,期能透過相互對話的方式,稍稍打破會員長期習慣以藍綠作分界的政治思考,轉而以工人的認同與利益作為政治判斷的依據。「這次的輔選實際上是個嘗試,看看我們能不能結合團體內部的人,用我們團體的認同與利益來看待政治人物。」。在會中,也曾與部分政治立場鮮明的幹部辯論上述的工會策略,終於獲得與會同仁們的認可,同意以「工會」團體之名進行輔選。
【超越反輔選】
倘若只是為了「教訓」對勞工不友善的政黨、個人,那麼過去工運慣常使用的「反輔選」何以未被納入考量?8年前工運團體聲盛浩大的「倒謝」,不也對當年選舉結果發揮關鍵作用?「我們當年的反輔選確實成為蘇貞昌打擊謝深山很重要的材料,連他的文宣都是用我們的。」在當年大量關廠的失業勞工身上,反輔選謝深山確實為他們留下豐富的圖象與記憶,「但是蘇貞昌後來勝選,大家都認為是盧修一那一跪的功勞,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林子文指出反輔選的侷限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認為輔選可以被視為更積極的「反輔選」,但重點在於,「這樣的行動背後要有團體認同。」為了有別於過去工會幹部成為政治人物的競選樣板,林子文強調這次的輔選重點應回歸到集體行動的層次思考。透過這樣的嘗式,「我比較希望工會能在政治上形成一個自行決定的團體,而且這個團體能夠逐步有效性地去影響他的成員,不要再放任個別會員去自行選擇。」也正是在這樣的想像中,包括林子文在內的幾位北縣工運幹部在選前,便草擬了勞工政策以及勞工局長的任用資格,與周錫瑋交換意見。「我們的建議是否被接受不是重點,我看重的是在這樣的操作過程中,團體的實力有沒有可能因此被建立。」因此即便是以輔選的形式參與,但林子文認為這跟意識型態下的藍綠認同並不相等,「因為它的背後有團體利益的認同在其中。所以如果周錫瑋這次選贏了,我們也不是必須一直支持他。」
【工人當家的實驗】
回到現實之中,這樣的計劃是否可行?林子文坦言並不順利。在他的觀察裡,在台灣勞工政治意識自主性高的情況下,要在短時間內鬆動會員對政治的思考,尤其是傳統藍綠對決的模式,難度確實不小。「但工會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組織,會員之間絕對有共同認同。將工會長期累積它的認同感,拿來政治上實踐,這樣的行動會比工運層次的超越藍綠來得有可能性。」
因此即便這個嘗試猶在起步階段,林子文仍顯出高度熱情,「如果會員能因此多少鬆動他既有的藍綠認同,並且漸漸形成團體的共識,那麼以台北縣為例,倘若有五個至十個工會可以凝聚上萬個會員,再依團體的角度去支持特定候選人,一次兩次之後,搞不好連勞工局長、副縣長都能由我們自己決定。」他認為這些努力其實就是要突顯一件事,「簡單地說,就是讓會員知道,我們可以用工會的集體力量要求政治人物對我們好一點。」
然而在工人集結的層次上,另一個更必須被嚴肅以對的是,為什麼工人依舊只能在藍綠之間作選擇?「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藍綠之外找出新的認同,那麼我們確實只有在藍綠之間作選擇。」只要挺藍挺綠能夠在團體利益的思考下進行公開討論,並以團體的利益、認同集體行動,林子文並不抗拒跟既有政黨進行接觸。
投身工運多年的林子文認為,台灣工運之所以對政治保持距離,主要是因為過去自主工運時期的幹部對政治,仍保有一定度程的批判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工運內部沒有健全的監督機制,以致於政治資源往往都累積到個人身上,「像全產總的黃清賢、盧天麟,民進黨的李文忠、賴勁麟,或是曾茂興都是。」才因此才導致現在要支持特定的候選人,也都成為比較敏感的話題。
然而在他眼中,政治冷漠將成為台灣工運的危機。工運對政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歷史情感,某種程度也成為工運政治實踐的限制。林子文強調,工運無法與政治切割,停留在經濟層次上的鬥爭,終將無法跟資本與政府抗衡,「消極性的不滿恐怕只會邊緣化自己,為什麼我們不把氣放到一個地方,讓它發揮作用?」
註釋:
註 1:「幹部會報」:新海瓦斯產業工會每月定期召開的理監事聯席會議,由於工會成立初期與資方曾有過長達一年餘的爭議,與及其後約六、七年的冷戰期。因此,工會為保持戰鬥性、即時性與秘密性,乃在每三個月ㄧ次的理、監事會議之外的兩個月另以「幹部會報」為名召開之定期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