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內閣 搞工程大暴衝?

2007/07/30

【聯合報╱張未言/博士生(台北市)】

兩則新聞出現在不同版面與時間,很少人發覺其中相似的辦事邏輯。環評委大換血的過程中,被質疑刻意排除爭議人士;文建會因樂生案遭質疑怠惰拖延。

由於環評委員嚴格審議政府拋出的多項交通工程「大餅」,造成工程無法「按時」進行,或增高了施工經費,故多次慘受「阻擋經濟發展」的惡名。所以環評委不但收不到環保署內的客觀支持,更遭其餘政府官員的公然抨擊。就在諸位堅持原則的委員追悼「環評已死」之際,環評委改選,政府卻表示交通工程可望解套,工程大餅已超越原應位階更高的環境影響總體評價。

時屆總統卸任尚餘半年多,本任內閣手中的工程部隊仍在大發威,蘇花高或六輕的環境無存活之望,沒想到報紙另一個角落卻看見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私下表示自己是「看守內閣」,無法替樂生院的文化保存與古蹟指定多花氣力。

同一內閣兩樣情,交通與工程伺機而動,隨時有暴衝的準備,但是文化與環境部門卻乾脆提早撤守,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兩則事件不僅同樣凸顯了社會進步理想的衰亡,也同時顯示「工程開發」無可阻攔的絕對至上地位。然而這卻是荒謬的,因為工程開發帶來的房地產價格飆漲,或者暗盤交錯的砂石利益,只肥了地方派系和大建商,卻把小市民的荷包都綁在房貸與建築業推動的股市裡了。

【2007/07/30 聯合報】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