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馬英九軍購說詞還能騙誰?

2011/04/03

◎王景弘

國民黨立委與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座談,提及他們已編列預算,美國卻不批准F-16C/D軍售;阿米塔吉說,他贊成此項軍售,但現在是民主黨當政,以前共和黨當政時,批准對台灣軍售,台灣卻不買。

把台灣國家安全當兒戲

國民黨怪美國不批准軍售,那是假仙,自作孽不可活,把台灣的國家安全當兒戲。小布希上台後,為避免逐項決定對台灣軍售,徒然引起美中關係爭紛不斷,乾脆批准大批軍售清單,準備與中國吵一次,但不甘心失去政權的國民黨,竟以否決預算,讓台灣國防空轉,與中國軍力均衡不斷喪失。

從美國取得軍備,對台灣國防是不可缺的條件,而美國對台軍售也是美、中關係爭執的焦點。從一九七九年美、中建交以來,美國對台灣軍售爭執最嚴重的都出在台灣要採購新型戰鬥機,現在問題又卡在F-16C/D出售問題。

一九八○年,最親台灣的雷根當選總統,他曾有要與台灣恢復外交關係之論,蔣經國期待他入主白宮後,能批准新型戰機F-X給台灣,因為當時台灣使用的F-104、F-5E已老舊不堪。

但中國堅決抗爭,國務卿海格又以聯中制俄為重,結果雷根政府認為「沒有必要」出售高性能F-X戰鬥機,只同意增加F-5E合作生產,但中國得寸進尺,要求美方完全停止對台灣軍售,迫使雙方對未解決的軍售問題重新談判,搞出一個所謂「八一七聯合公報」,要對台灣軍售限質限量。

一九九二年,老布希連任選情告急,適中國向蘇聯採購SU-27先進戰機,李潔明與國務院的伍弗維茲、白宮的包道格串聯遊說,強力主張以F-16售予台灣。其他政治考量也適時介入:F-16戰鬥機在德州達拉斯—沃斯堡的生產線如依期關閉,數千員工將失業,影響老布希的選情,而法國正好已考慮要以幻象式戰鬥機售予台灣,迫使老布希下定決心,同意出售一百六十架較舊型的F-16A/B給台灣。

不論是蔣經國爭取F-X或李登輝爭取F-16,理由都很簡單:中國軍力增強,台海軍事均勢失衡,台灣需要自衛。這個理由誰都聽得懂,而且事實擺在眼前,台灣也有自衛決心。

中國反對美國賣武器給蔣經國政權,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使蔣經國「尾巴翹得很高」,不接受它的招降;它反對美國賣武器給李登輝和陳水扁兩個本土政權,因為那會「鼓勵台獨」。

馬假惺惺怪美不賣武器

連戰當李登輝副手,爭取美國軍售還會搶功,但對陳水扁政府獲美國同意的軍售卻指示國民黨立委杯葛預算;馬英九接下黨主席,也是繼承連戰杯葛軍購。現在馬英九當權快三年,把台灣問題的本質從國際問題變成中國的內政問題,接受一個中國,全力在消除國家象徵的外交與國防,卻假惺惺地怪美國不賣武器。

馬政權對中國的屈降態度,導致菲律賓可以用一個中國為藉口,把台灣嫌犯遣送中國;印尼外交部網站可以把台灣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美國學者大談台灣芬蘭化,和放棄台灣以易取美國與中國的和平。

在這種政策指導下,他說台灣要購買軍備,是要對「外界」的「可能威脅」,有嚇阻能力;政府必須讓人民有「安全感」,在「有信心」的情況下與「大陸」協商。這種措詞不但軟弱無力,而且言行不一,自相矛盾,實難以取信於人:

第一,過去爭取美國軍售最重要的理由是中國取得先進武器系統,對台灣安全威脅增高,但現在這個理由不再明提。明顯的事實是:除中國之外,並沒有其他國家威脅台灣安全,但他卻只敢說「外界」的「可能威脅」。中國的威脅已擺明在那裡,豈止是「可能」威脅?

第二,馬英九和他的國民黨,在還沒有購得美國先進武器之前,已經「很有信心」,迫不及待以犧牲國格,規避國會監督,大膽與中國協商國內性質的協議,依他的邏輯,美國軍售更多,它就可以更有信心去與中國談政治協議、軍事協議、和平協議,中國並不會因此「進展」而要求美國停止軍售。買軍火是為了投降,台灣人民要的是這種軍購?這種鬼話說給誰聽?

馬使台灣被中國內政化

第三,他說政府必須讓人民有「安全感」,在有信心情況下,與「大陸」協商,這話不錯,卻也正是問題的癥結。今天台灣多數人民失去安全感,最大原因並不是美國軍售不來,而是對馬英九政府作為使台灣被中國內政化,台灣主權流失、國格淪亡,主權國家地位現狀將難保的恐懼。

第四,他以為接受一個中國的「共識」對台灣沒有損害,但台灣被中國內政化的「共識」,正是中國外交人員落實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不容許美國出售軍備干涉中國內政的張本。他外交休兵,駐外人員已無目標,沒有鬥志,不但歐巴馬政府內部沒有推動出售F-16C/D的聲浪,反而美國學者有「放棄台灣」論。較之二十年本土政權,台灣聲音沒有了,國際間對台灣的「感覺」沒有了!

馬英九才向阿米塔吉提及軍售問題,中國國台辦立即要求美方遵守「三個聯合公報」,停止對台軍售,並警告馬英九要「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中國的立場很清楚,馬英九即使是夾著尾巴,接受北京逐步併吞,它越有藉口要求美國停止軍售,而且它的理由比馬英九的說詞更具說服力。

爭取軍售只是做個樣子

馬英九言行作為如此,難怪前國務院台灣事務協調處長卜道維會說馬英九競選連任,必然要被質問如果他當選,他是否要訪問中國?以什麼名義訪問中國?是否會簽政治協議?是否會簽軍事互信協議?是否會簽和平協議?

這些問題不但台灣選民需要答案,而且也是馬英九上台後外國媒體不斷追問、國際社會也要知道的答案。他怪美國不批准F-16C/D,但他知道問題在他自己,他心向中國,爭取軍售只是做個樣子對內交代,既如此,美國何苦作惡人?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AIT理事:霸占立院 非法行為
2014年3月30日 旺報 本報系特派員劉屏/華盛頓29日電

著名的「尼爾森報導」(Nelson Report)28日刊出台海議題專家卜道維(David Brown)的觀點。卜道維毫不客氣地指出:不論台灣學生霸占立法院,或是民進黨霸占發言台,都是非法行為;如果在美國,是不會容許的。他認為,這是民進黨的選舉手法。
尼爾森報導27日刊登民進黨立委反服貿的公開信,接著在28日刊登卜道維的回應。卜道維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教授,曾經做過外交官,在台北、北京、東京等地服務過,能說流利國語。他另一個身分是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
卜道維寫道,民進黨的說法「略去了有關服貿爭議的大部分事實,就是:民進黨從去年6月起即反對簽署,並阻撓立法院審議此一協議」;去年秋天開始的立院特別會期,民進黨「持續干擾有關此一協議之討論」;到3月17日的前一星期,民進黨一再阻止服貿協議進入立院委員會的審議,這應該就是何以國民黨強力在3月18日把協議由委員會進入院會討論。
他寫道:學生的反應這麼快,當晚就占據了立法院,令人稱奇:「國民黨指控民進黨策動此事,很多人相信此一指控。據報導,一些民進黨政治人物當晚出現在現場;民進黨也在次日對學生的行動背書,並鼓勵全體黨員支持學生的非法占據。」
卜道維表示:在那之前幾天,民進黨的民意調查顯示,40%黨員不認同「逢中必反」這種不用大腦的思維;與其說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要對持續阻擾審議服貿協議負責,不如說主使學生霸占立法院正符合民進黨利益。
卜道維寫道: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說這種抗爭是民主,「如果這是為了民主,民進黨屢次在立法院的肢體騷擾是民主?」他表示:民進黨的問題在於自己是立法院的少數黨,所以只要涉及關鍵利益、或符合選舉動員的目標,民進黨會用盡一切方法阻止國民黨,「利用這些議題以獲取政治利益」。他表示:民進黨的主要考量是在11月底的七合一選舉。
卜道維最後寫道:在美國,不會容許國會出現民進黨這種妨礙議事之舉,也「不會視民進黨這種妨礙策略為合法」;台灣的民主正在轉型,面臨一些挑戰,「有些挑戰是來自民進黨」。

----------------------

卜道維質疑 綠:污衊學運
2014/03/31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31日電

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今天說,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對台灣民主走向有所誤解,對學運看法悖離事實,應多到台灣來看看。
美國兩岸學者、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就台灣的服貿爭議指出,在美國,妨礙議事的舉動不被容許,「我們不會視民進黨的阻撓策略為具有正當性的民主行動」。他還說,民進黨的主要考量是為了今年秋天的選戰。
吳釗燮與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上午向媒體說明學運與服貿爭議有關國際社會的看法。
吳釗燮說,卜道維的說法是對台灣民主走向的誤解,卜道維應多到台灣來看,與不同的學生談談;如果不談大埔事件、核四等爭議,就說是民進黨進行選舉動員,這是對50萬民眾走上街的污衊;他認為,卜道維的說法悖離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