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座談 檢討反省聲浪不斷

2006/08/04

  今年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鬧出官方版與民間版的雙胞案後,掀起了各界的諸多討論。獨立音樂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在接受政府與企業的資源時,該如何維持獨立的精神?為反思上述問題,台鹽公司、台灣獨立音樂協會於8月3日下午共同主辦「官方 V.S. 民間反思獨立音樂的獨立精神?」座談會。雖然當事者之一的角頭音樂並未派代表參加,但會中討論氣氛依然熱絡。

【海洋音樂祭與反核】

  現任客家電視台副執行長,前北縣政府新聞處長,也是貢寮海洋音樂祭推手之一的廖志堅表示,貢寮海洋音樂祭是當時縣政府「一鄉鎮一特色」政策下的產物。當時台北縣長蘇貞昌事實上不懂什麼是獨立音樂,只知道這樣做有利地方的發展。在主辦單位台北縣政府與承辦單位角頭音樂雙方的目的不同下,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的合作方式,歷經了長時間的摸索。對於貢寮當地的環境議題,廖志堅認為,環境可以跟音樂並行,而音樂祭內容的設計一向尊重專業,抱持中立的立場。主辦單位每年都已經給環保團體最好的攤位了,「因為也有人是擁核的」廖志堅說。

  現場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今年由民視承辦的狀況很誇張,連台電的龍門施工處都來擺攤,而實際上,龍門施工處就是核四施工部門。台電的旗子插滿了音樂祭的會場,這是以往沒有的景象。對於廖志堅的說法,崔愫欣私下表示,環保團體每年的攤位都是透過貢寮鄉長向主辦單位接洽而來,並非主辦或承辦單位主動熱情提供。

  《大聲誌》總編輯吳逸駿則認為,在海洋音樂祭反核是理所當然,當時有反核黨綱的民進黨台北縣政府不敢反核才是怪事。自第二屆開始的競賽項目,使參加音樂祭的樂團失去表演的目的,只為了獎金而參賽。為了獲得評審的青睞,自然也就不敢大方地表現出自己的政治理念。吳逸駿說,「我當年參賽的時候,就只有我一個人在舞台上靠邀」,「去年濁水溪公社表演,一開始也是先指著核四罵了三分鐘。」吳逸駿更直言,音樂祭的比賽其實就像以前國民黨舉辦的熱門音樂大賽一樣,是一種收編音樂、收編年輕人的手法。

【音樂祭的體質問題】

  閃靈樂團主唱,台灣獨立音樂協會理事長Freddy表示,這次海洋音樂祭鬧雙胞的事件,只是個案,但背後反映出政府長期以來的心態,與民間承標活動的問題。Freddy認為全世界的音樂祭大致能分為兩種,一種的演出性質濃厚,門票收入不菲,這種音樂祭呈現的是音樂展演產業的完整發展;另一種音樂祭則是跟各種社會議題緊密結合,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運動的模式。而海洋音樂祭的性質,則是跟黑鮪魚祭、桐花祭比較類似,政府一樣都只看到「觀光」的收益。

  大大樹音樂負責人鍾適芳認為,音樂祭的型態實際上更多元,也不是只有大型的音樂節活動。在世界各地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小型音樂節,它們往往也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政府與企業的角色】

  鍾適芳表示,獨立音樂祭的獨立精神在於,策劃者對其節目內容是否擁有其專業判斷的權限。而公部門在給錢的同時,能夠給節目策劃多少的空間?政府招標公平性與公開性也應該質疑。

  Freddy認為,不只是資金,政府的行政資源往往能給予相當多協助。如貢寮海洋音樂祭,台鐵加開班次以舒緩交通,野台開唱中,外國歌迷來台的相關手續,也是由文化局轉請觀光局協助處理。但政府單位跟企業往往都是短視近利,只求看到快速的成效或業績。Freddy更批評政府招標案的運作方式,使得許多優秀的活動例如台北藝術節、宜蘭童玩節等等,做出口碑後就被其他團體標走。而這些後來承標的企業往往都是以營利的心態經營,而非真正的藝術專業。

  吳逸駿指出,縣政府舉辦貢寮海洋音樂祭的初衷就是為了觀光跟地方發展,整個音樂祭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政治服務。而企業的贊助手法往往亦相當粗暴,某一年由統一企業贊助的海洋音樂祭,不僅整個沙灘插滿了7-11的旗幟,連名字都改成7-11國際海洋音樂祭。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則批評,政府與企業對「收益」缺乏想像力,只願意投資一些即時、看得見的活動。政府也特別愛興建一些大型場地養蚊子來當作政績。

  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表示,今天會有這場座談會,表示官方與民間的合作出了問題。就自己的想法,和法國留學的經驗,音樂節應該要由民間主辦,政府的角色只是輔助,提供資金、場地、交通以及人才培訓等等協助。鄭麗君強調,比起大型表演空間,中小型的場地與livehouse的存在更加重要,而地方政府的角色就更加吃重了。

  前述針對企業的種種批評與檢討,座談會主辦單位的台鹽公司董事長林靖認為,自己籌辦七股鹽山的「白色海洋音樂祭」過程裡,面臨到公司內部的保守聲音反對。但自己仍然會努力提供資源給台灣的獨立樂界,希望未來有更獨立的音樂祭,更多獨立創作的可能。因為今天不是商業的場合,林靖表示他並不想談論品牌形象的問題。目前台鹽正打算將七股鹽山規劃為開放的音樂藝術村,供樂團使用。另外也將提撥特定產品的銷售所得,成立獨立音樂基金,交由民間的NGO使用。林靖不諱言的表示,對獨立音樂的贊助是他個人的想法。這些政策可能只會延續到自己任期結束為止。

【獨立音樂的未來可能】

  音樂評論者,《聲音與憤怒》作者張鐵志指出,台灣主流媒體一向忽視獨立音樂這塊領域。以今年參與人數達上萬的野台開唱為例,報導的媒體竟然寥寥無幾。而 1976樂團的記者會上,還得跟女歌手張懸假意親臉頰才能上媒體版面。但張鐵志強調,未來獨立音樂的發展,主流媒體這塊戰場不能輕易棄守。

  Freedy表示,台灣獨立音樂的問題不僅限於場地資金等等,樂團自己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不夠也是個問題。日本許多樂團都是自己開台小發財車、帶發電機,找到空間就能馬上即興演出,而台灣能做到這樣的樂團還不到五個。吳逸駿則認為,台灣的獨立音樂的確還有很多問題,但資金、場地設備等等是最基本要先解決的。「先把肚子吃飽才能作其他的事」吳逸駿說。

  Freedy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元宵節在社區小公園提花燈遊玩的愉快情景,如今已被政府花大錢舉辦的大型元宵燈節所取代。Freedy認為,政府應認真檢討,是否真有必要一再地舉辦大型活動,卻不是多鼓勵一些小型的社區活動出現?而後者往往對音樂文化的扎根是更有幫助的作法。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