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與祭拜劊子手

2005/04/06

標榜台灣主體性、自封愛台灣的台聯黨魁前往日本靖國神社祭拜,或許在價值觀混淆不清的台灣未必是「舉國譁然」,但就在日本政府積極軍擴,準備南佔釣魚台、西吞獨島的敏感時機點上,蘇主席此行絕對可以造成「舉東亞譁然」的效應。

不論台聯如何解釋此行的目的,甚至扭曲歷史,將侵略者說成是「為國犧牲者」,也不論台聯幹部如何在口頭上「反對軍國主義」,都無法掩蓋台聯此行至少在客觀上起了為日本軍國主義張目的作用。

台聯一邊倒與歷史斷裂

先暫時撇開立場問題,只要稍微對歷史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靖國神社供奉的對象是何種性質,而只要對當代政治略有了解的人也該清楚,日本右翼政客歷來參拜靖國神社的意義與效應。所以台聯在此時祭拜神社,或許自認是在中日衝突激化的時刻,要以明確的選邊站來「爭取國際支持」、「彰顯台灣主體性」,殊不知台聯在國際政治上選擇「一邊倒」,正是選擇與東亞(決不僅僅是中國)民眾的感情疏離、選擇與台灣反抗運動的歷史斷裂!

或許親日的本土派認為日本侵華史實是敵國的歷史,甚至是中國政府和日本左翼的捏造,但是別忘靖國神社中正供奉著策劃征韓而被朝鮮志士刺殺的伊藤博文、開啟侵略南洋之路的近衛文麿、攻打馬來亞佔領新加坡的山下奉文……試問如此公然與侵略者唱和的台獨運動又如何爭取東亞諸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

或許為了對抗中國併吞,台聯認為台灣必須擁抱日本,但是靖國神社中祭拜的絕不是台灣的保衛者,而是包括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等在內的專制統治者,是過去無數抗日志士以血淚來反抗的殖民者。

就以乃木希典來說,他不但是在甲午戰爭中製造旅順大屠殺的劊子手,更在馬關條約簽訂後率領日軍第二師團侵略台灣。他就任台灣總督期間,更正是日本以武力屠殺抗日力量的階段。

根據台獨運動前輩史明在《台灣人四百年史》中的說明,乃木這位「衛國英靈」他率領軍隊的戰績是在「台北城及其附近」「盡燬民房並殺戮居民」,而他就任總督的「政績」,則是「施行所謂三段警備,擬以徹底消滅抗日義民軍」。另一位台獨運動領袖黃昭堂也在所著《台灣總督府》書中介紹了乃木統治期間對台灣人的鎮壓與政治的腐敗,稱乃木是「政治無能」。試問,在台聯領導下的台獨運動,口口聲聲過去蔣家政權如何蔑視本土文史,自己卻如此無視歷史、厚顏擁抱屠夫,這究竟是彰顯了台灣主體性還是再造了台灣人的悲哀?是台獨運動的進步還是倒退?

在東亞政治史留下笑柄

長期以來日本右翼一直希望重建軍備、對外擴張,冷戰以後更積極修改和平憲法、出兵海外,並在國際上爭取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內扭曲近代歷史、加強軍國主義教育,最近在釣魚台和獨島的事端不過其整體戰略的一環。他們的作為不但引起東亞各國民眾的警覺,日本國內的進步力量也持續反對。不幸的是,台灣某一種「本土派」卻一直積極附和日本右翼。台聯領袖此行,不但在台灣以至於東亞政治史下留下一大笑柄,我們更該想的是:一個無視人民歷史、缺乏進步國際視野的政黨與運動,又怎能帶給民眾真正的民主、和平和主體性!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