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午餐時間!」勞動派遣公民論壇正式會議結論側錄

2005/11/06

經過預備會議及正式會議共5天議程的討論,勞動派遣公民論壇於昨天(11月5日)完成結論,分別針對「派遣勞工與要派公司正職勞工之權益保障問題」、「派遣公司的資格與派遣工作內容之規範」、「契約如何規範三方之權利義務」以及「是否另立『勞動派遣法』」四大議題作出結論。

基本上,參與成員認為在勞動派遣已是職場中人力使用的一種趨勢,政府應妥善保障派遣勞工與正職勞工的權益,並針對派遣機構資格及派遣工作詳加規範,並在以補充性人力為主的前提下,另立勞動派遣法,將派遣契約規範清楚,避免因權責混淆傷害派遣勞工。

對於這樣的結論,一位公民代表的反應是:「錯愕!」她表示,雖說會議結論大體上與她的想法一致,但也確實有出入的部分存在。由於在討論過程中,某些議題、項目在成員意見分歧過大時,主持人多以「擱置」、「待會還有修正機會」回應,「所以我還以為下午有討論的機會。」她說。然而一頓午餐過後,緊接著就是發表結論的記者會,上午那些被「擱置」的項目,不是已成為會議共識,就是以「另有少數公民主張……」呈現。

以「是否另立『勞動派遣法』」為例,在幾天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有人認為必須在符合勞基法第九條勞動契約精神的前提下,也就是唯有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及特定性工作才能納入勞動派遣的範圍內。然而在昨天的討論中,這樣的主張卻消失無蹤,而被「立法時需要限制要派機構採用派遣勞工的條件,應以補充性人力為主」的模糊字樣所取代。

昨天的討論是針對第一次正式會議,由成員之間所提出的各種疑慮與建議進行再確認與彙整。只是由於交由成員討論的文字在主辦單位潤飾後,已跟上次討論的文字有所差距。再加上討論時間有限,在短短的3小時中,不難發現,整場討論幾乎都是由主持人以及幾位較有意識與立場的成員在主導,其中尤以一位長期從事國際貿易、人力資源培訓的成員發言最為踴躍。其他的成員不是埋首沉思,就是隨著主持人的問題,時而舉手贊成、時而反對。

回顧整個公民論壇的設計,共計5天的議程、全台20名的公民代表,讓此場會議在召開前便已招致「代表性不足」、「時間過短」的非議。從昨天結論會議的過程來看,這樣的批評或非無的放矢。成員之間對議題掌握的能力參差不一,讓部分較具資訊優勢的成員以及主持人成為討論的引導人;短短3小時的時間,也讓四大主張、數十點共識的形成過於倉促。成員若對某些文字表示過多意見,便得背負「拖延時間」的壓力。

這樣的討論方式,連在觀察室等待的勞委會官員們也不禁失笑:「沒關係啦,反正到了下午他們一定能作出結論。」他們的氣定神閒倒也其來有自,因為討論室的時鐘才剛走近中午12點,只見主持人瞥了瞥工作人員傳來的字條,說:「提醒我們要注意午餐時間了。來,大家準備完成討論吧!」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