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旅遊局局長、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帶領大批人馬訪問台灣,10天的訪台行程中,雖強調是純民間參訪,但仍讓人對於未來大批的中國觀光客來台狂開人民幣有無限的想像。不過台灣真的該自問,我們準備好迎接中國觀光客了嗎?
行政院曾在2002年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曾經提出了2008年觀光客倍增計畫,要將來台的旅遊人次,從210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500萬人次。不過幾年下來,期間經過SARS等重擊,2004年僅達295萬,離年度目標320萬人次已有一段距離。如能進一步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可以說是政策「達陣」的強心針。
但要是數十萬名中國遊客灌入,實在很難想像台灣會怎麼「因應」。老實說,台灣對於外國人,多有「選擇性」接納的現象,對於歐美白種人、日本人,常友善到令人賓至如歸,但對於東南亞、非洲各國膚色較黑的人種,則多以來賺錢的「外勞」歧視之。至於對岸的中國人呢?那情緒就更複雜了。
目前陸委會每日開放1000名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一年最多不過36500人次的情況下,就已經冒出許多種族主義的言論。例如不過有幾十個人跳機,就直接上升為台灣的治安、健康危機,甚至視為中國併吞台灣的「木馬屠城」戰術。
此外,因應前幾個月「台客」是否為歧視的爭議,台灣右翼獨派創造「華客」一詞,用以指謂認同中國的台灣人,以新的歧視來反歧視。老實說,目前中國開放人民出國觀光不過數年,難免有當年日本、台灣旅客讓人又驚又怪的行徑,要注意的是,搭配木馬屠城等論述,台灣又會如何進一步針對「支那人」強化歧視?2004年赴香港觀光之中國觀光客人數就高達1225萬人,未來赴台灣旅遊的只要其十分之一,會被煽動成什麼樣子,台灣社會的反省機制能否起作用,實在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撇開中國觀光客不談,就算觀光倍增後的500萬人中,都是蓋高尚的歐美日人種,難道對台灣就絕對有好處?
為了觀光倍增,第一,去年經建會主委張景森就提出了高山纜車計畫,引發環保團體的反對;第二,交通部觀光局也計畫將各著名遊覽景點BOT,直接交由財團開發;第三,經建會在計畫中甚至直言,「觀光客倍增」等計畫將使民生用水持續成長,在水資源開發所遭遇之阻力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勢必需以目前用水量最大且用水彈性較大之農業用水調度支應。這些高度爭議政策,卻都在「發展」、「倍增」等等炫麗的名詞中消失並存而不論。
每個國家觀光客背後代表的文化其實沒有好壞,但他們卻是台灣的一面鏡子,台灣是美是醜,想以什麼角色粉墨登場,決定權其實是在自己身上啊。
相關文章:
2004/08/21 誰把跳機污名化?打造全民公敵的社會論述 ■苦勞評論
2005/10/31 大陸觀光客 受歡迎 但作風粗魯 ■聯合新聞網
高山纜車的十大問答題 反對興建高山纜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