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缺電,缺的只是對於產業發展的想像

2011/04/26
諾努客文化行動團隊成員

責任主編:張心華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網路聯署,我們也常在Facebook上按個讚,在網路上按一個讚或許可以稱之為「公民力量的累積」,只是公民力量得要更實際的談到一些問題,並且行動,否則社會結構不會鬆動,近來福島核災之後,台灣政府仍未藉此省思核能以及能源政策,有一些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謬論深植在內心,所以我會以圖表談論目前能源論述,盡量不談及核電在地質及氣候極端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危難。 

我先說我的立場,我反對核能發電,尤其是台灣的政府及環境條件,但我也反對火力發電,調整能源結構是必須且迫切的,火力發電造成極端氣候條件,但核能發電卻無法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繼續運作,導致天災衍生的人禍。

大家一定都學過一套話數,從小學學到現在,要隨手關燈,才能夠節能減碳,你同意嗎?所以當我們使用電能的時候,我們便說我們都是共犯結構,你同意嗎?

目前台灣的民生用電其實佔台灣的總用電量20%,其餘的用於工業用電、商業用電以及電廠自用電量,而石化、鋼鐵、水泥、造紙以及人造纖維產業用去了台灣的總用電量25%,但創造的GDP卻僅僅只佔了4.5%,我不是極力否決這五大耗能產業,只是代表著我們使用電,我們卻不應該被理所當然的視自己為共犯,再看工業用電的補助款項,

年份 工業用電量 工業用電價格 發電成本 工業用電補助
2007 119,358,261(仟度)

1.93(/度)

2.37(/度) 527.56(億元)
2008 117,067,247(仟度) 2.12(/度) 2.90(/度) 913.36(億元)
2009 109,693,882(仟度) 2.46(/度) 2.68(/度) 238.58(億元)
2010 124,154,286(仟度) 2.46(/度) 2.82(/度) 449.07(億元)

  以組織性的破壞以及損耗環境的集體性行為才是造成我們世界的主要崩毀緣由,我們得需發現這些在線狀發展下被壓抑的事實,一些數據被以組織性的隱藏方式或將集體性行為化約為「個人式」的使用模式來處理,例如台灣其實日間與夜間的用電比約莫是3:2(這個數據來源舊一點,約莫兩千年前後),還有台電在舊往以雜誌來談論單日尖峰電量時,將其指稱是台灣婦女早晨使用電鍋習慣,但後來卻證實是工廠機器營運啟動時的電力輸出。

再拉回談「組織性的破壞以及損耗環境的集體性行為」,這個集體性的行為不只彰顯在企業及官商互利上,更表現在國營企業(台電)的本身,以下數據擷取自經濟部能源局《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主要談的是備載電量問題,備載電量的意思就是指當年度耗電的最高日,以裝置容量扣除掉最高那日的電量還謄下多少的電量,

情境 尖峰負載 淨尖峰能力 備用容量率
2009 33858(千瓩) 44453(千瓩) 30.2%
2010 35990(千瓩) 44827(千瓩) 24.3%
核電停機 35990(千瓩) 39941(千瓩) 10.9%
非核節能 33858(千瓩) 39941(千瓩) 17.9%

  台灣電力公司會以論文支撐台灣勢必得發展核能以及火力發電(國民黨相對傾向燃煤,民進黨相對傾向燃氣,這差異相對影響到政黨對於能源發展的論述,只是對於個人家戶式的發電模式,兩黨則均採不予以討論立場),而經濟部則會以「廢核電,台灣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廠商會倒閉」、「廢核電,台灣電價將漲到四塊錢」等新聞加以支撐,台灣的核電成本由台灣電力公司自行估算約0.66元,但鄰近國家,無論中國、韓國、日本乃至荷蘭、瑞典,成本均高出這個數字三到五倍,過低的估算方式藉此支撐核電在台灣的必然使用,這絕對不是為經濟發展所做出的犧牲(發展核電工業),而是在慣常發展模式裡頭,搭配著利益集團結合出的選擇以及犧牲(犧牲民眾利益)。

近來,無論民視或三立等親綠電視台,紛紛報導台灣電力發展史,裡頭或多或少藉此暗示台灣再生能源的不可行,更遑論自民進黨表態後,紛紛刻意減少報導福島核災的親藍電視台,中國時報在內部審稿時,對於探討台灣能源問題以及核能問題的稿件也極力砍除,此時民進黨候選人的態度也其實相對明朗,蘇貞昌絕不廢核,蔡英文拋出大餅,卻對於核電及能源的時程表不提出確切想像,更別談一貫以沉默發展來代表立場的國民黨,淺藍民眾更會以發展等論述來否定能源想像,但這個發展論述是否又被綁架?

現階段要非核家園是可立即達成的,只是我們得要對於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做出確切的想像,並且為了此刻我們的安全。

這是一件需要政府以及人民一起理解的事情,去理解核能發電會取代再生能源發展的狀況,此刻的非核家園需要將基載電量由原本的燃煤機組以及核電機組,轉變成燃煤機組以及燃氣機組,如果單就能源結構產生的排碳量,的確是會上升,並且發電成本會上升(牽涉到核能成本過度低估的問題就略過),由現階段的2.6元大約會上升到3.0元左右,也就是家戶負擔平均多120元。

但這部份是要說明我們能夠有條件,暫時停止核能電廠運作,進行與德國同樣的「壓力測試」,目前壓力測試暫只有德國的資料,已翻譯成中文,主要的概念是「考慮氣候及人造的複合性極端條件,評估在這樣的條件下,機組以及應變的處理權責該如何分工。」,例如核電廠該在什麼樣的狀況發生時停止,我相信我們絕不會有一本核能電廠運作手冊教導我們該什麼時候選擇棄廠,什麼時候棄廠的這個判斷無疑是困難的,能夠下這個判斷的執行單位又是誰,而老舊的核電廠帳面上的耐震係數是否真能變成真實數據,而核電廠本身是否會有機電機組因怠惰而忘記更換,造成任何可能的危害,也都是壓力測試下可以去加以避免的部份,我們至少可以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相對頻繁板塊運作的時刻,做到盡量減少人禍發生的可能,但421日的原子能委員會召開公聽會,仍舊不去省思政府該如何作為,僅要求台灣人民放心並有核子事故的時候好好疏散。

法國核電公司EDF的執行長早已提及,「不應發展再生能源,否則會排擠核電。」,核能與再生能源絕非是一個過度與替代的能源選項,而是一個會互相排擠的能源選項,以核四廠為例,核四廠至今興建費用已高達3000億,但僅只提供2700MW裝置容量,但僅需1700億的經費,卻可提供6500MW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當然兩者的容量因數為87%以及34%的差異)。 

我對於台灣電力公司評估台灣每年用電成長4%這件事是存疑的,台灣電力公司這樣對於不停堆高備載電量的想像,根源於七零年代以來台灣不停急速攀升的用電需求,那時候高耗能的石化產業在台灣不停設廠,而後接著大量的石化下游產業設立,接續著高科技代工業在台灣成立專用出口區,台灣的產業發展不停在做「死豬肉價」的產業,高耗能、高汙染、低能源效率、低報酬率以及低變革可能的產業,在這樣的產業發展想像下,無論多少座的火力發電廠以及核電廠都是不夠使用的。

在這個脈絡下,政府以及台灣電力公司對於低廉電價的提供已經到達一個變態的想像,援引天下雜誌的新聞,「台積電風險管理暨工安環保衛生處副處長許芳銘坦承,電費佔台積電營收3%都不到,從成本因素考量,節能誘因並不強。台積電節能,主要是為了企業社會責任而推動。」,而大陸普遍工廠的電價佔支出約莫都是10%以上,文中,中經院院長蕭代基更直言,「台灣過去甚至錯誤補貼節約設備,造成愈耗能產業補貼愈高的離譜現象。」,正是緣由於產業與電能的相互病態想像(國光石化一直期望在台灣設廠,也或多或少與此有高度相關),導致荒謬的產業發展以及能源選擇。

台灣電力價格到底低廉到什麼程度?根據2009的聯合理財網報導,台灣的平均電價是世界第三低,而因為台灣電價低廉已經甚至成為台灣電力公司的常態理解,處理電排放度過高的問題,處理方式理應不需民間要求這些再生能源發展,或者要求能源效率或供電系統的效率提升,只是因為國家的購買壓力才使企業自行致力於產品綠化,這些聽來理應一個成熟的官僚國家應該注意到的癥結點,卻不在台電的想像裡頭被提及,根據工研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仍可能在近期的時間內發展再生能源,並達到 6500MW的發電量,花費的經費大約是1700億,我同意配套措施的談論,所以以下會列舉再生能源的可能,那有關於能源效率、台電供電及系統的改善部份,前者主要談論產業結構,先略過討論,後者牽涉專業技術,諸如電力錐台灣毀壞率過高問題,也就一併擱下。

我並不喜歡談再生能源,一方面它也是科技霸權的另一種想像,一方面它諸多技術不可否認,仍掌握在歐洲國家,但因為它有一個想像是與我所冀望的能源所契合的:取用於環境,並相對可能永續使用。所以我會花點篇幅談我的瞭解。

再生能源主要談論太陽能發電,畢竟風力發電這塊很少人可以請教,所以資訊跟知識量我仍是嚴重不足,太陽能發電的部份,建議有興趣的可以先查「grid parity」這個單字,這個單字如按照wiki的定義是如下的

Grid parity is the point at which alternative mean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is at least as cheap as grid power.

簡言之,就是再生能源的成本低於傳統石化燃料成本的時間交叉點,如按照wiki描述美國的現況,就說美國現在再生能源的成本是12分的美金,但到2015年的時候,可以降到 6分的美金,我當然對於這個數字是存疑的,但根據與留學外國的同學談話得知,義大利已有部份地區是達到grid parity的狀態,而追日系統的發展更提升太陽能發電效率,太陽能板也有半電鍍式以及薄膜式,適用於不同區域以及條件的地理以及氣候條件,它在政府相對以鼓勵的方式推動下,成本、效率絕不可能是台灣電力公司估算出如此不划算的數值。

而另一個政府弔詭的話數便會談論太陽能板的製程高汙染,但有一個數據得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我們台灣現階段以去年來談,製造了30GW的太陽能板產量,但卻泰半為外銷使用,我同意太陽能板製程時的汙染,但更應做的,反而是如何使工業汙染更完善的處理,並使產業得以發展。

現在網路上時常有一個論調,「太陽能發電只有在有太陽的時候才有,風力發電只有在有風的狀況下才有,所以我們不可能只靠再生能源。」,這句話你認為對嗎?

根據澳洲能源學者提出的數據指出,複合式的再生能源甚至是足以做為基載電量(當然,這在估算裝置容量因數的計算還滿複雜的,並且搭配同步整流電路的一些考慮),而多國大學、學院在處理分散式電源供應器也都已達到一定成效。

某種程度上,我想談太陽能發電是因為台灣有較多的人才是投入電機、材料相關科系,而如果台灣一開始政府的協助夠大(光就收購再生能源的躉購價不應變動就是一個基本),才有誘因吸引這方面的人才投入研究,而風力發電也是電機相關科系可能投入的領域,更別談原先在中南部眾多的小型養豬場可做為豬糞發電的可能,光以嘉南地區為例,台灣平均日照時數達2100小時,嘉南地區甚或以南更可達2500小時,風力發電因我沒有數據,所以不清楚,只能猜想平坦地形是否可能因地面與海面的溫差,利用這個溫差達到現階段風力發電要求的下限(只是之前有與風力發電業者談到,他是有談到現在要求的風速可以降低。),只是複雜的複合式供電系統該怎麼達到,我現階段也只查到台灣有陳野正仁教授有這方面的專長,但我個人是沒有這方面的瞭解,就希望各位提供資訊了。

或許不可能一蹴可及的迫使政府改變想像,但希望能夠看完這篇冗長文章的人能夠為自己憑添一些想像,或許並不急著要求你上街頭表達意見,但希望你也能夠從數據中分析出錯置的想像,例如這篇文章絕大多數數據均採自台大環工所的學長計算及自文獻中找尋數據,對我來說,科學是為了幫人釐清問題,科學是感性的期望能使環境適度的被予以使用,提出對於恆常擴張產業式現代發展的一種批判,並進而描繪新型態的社會可能模型,而不是成為服膺現代政府與財團的工具,我們得要有新的能源以及產業的想像!

 

建議標籤: 

回應

幾個問題,還希望可以解答:

1.文中第四段,提到「石化、鋼鐵、水泥、造紙以及人造纖維產業用去了台灣的總用電量25%,但創造的GDP卻僅僅只佔了4.5%」,想了解用電量和GDP數據的資料出處為何?哪一篇報告或研究的第幾頁?又是如何計算?

2.第一個表格,有關工業用電量、工業電價、發電成本、電價補貼等數據,想了解數據的資料出處為何?哪一篇報告或研究的第幾頁?

3.文中第五段,提到日夜間用電比為3:2、還有台電指稱日尖峰電量是台灣婦女早晨使用電鍋習慣、後被證實是工廠機器營運啟動時的用電,以上3點,想了解資料出處為何?哪一篇報告或研究的第幾頁?

4.有關第二個表格中的「非核節能」數據,就我所知,該數據並非出自《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這篇報告,希望能說明該數據的資料出處為何?哪一篇報告或研究的第幾頁?又是如何計算?

5.文中第七段,有關「中國、韓國、日本乃至荷蘭、瑞典,成本均高出台電自行估算核電成本的三到五倍」,這裡想了解,中、韓、日、荷、瑞典等國估算的核電成本確切數據是多少?出處為何?

6.文中第十四段,請問該段中的所有引言及數據,都是從當期天下雜誌引用的嗎?

反核也是我的立場,不過必須承認以現今台灣整體社會氛圍來看,擁核的基本盤是大於反核的基本盤,其實這篇文章的論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擁核的論點。然而我也認為我們反核方處理數據和資料的時候,必須要更仔細和嚴謹,才較能令人信服、更近一步削弱擁核的基本盤,所以才提出以上疑問,希望能有解答。

1.能源部分至台電下載這份pdf檔
http://www.taipower.com.tw/TaipowerWeb//upload/files/14/main_2_5_2_5.pdf
石化業:21.22.23.25類別
鋼鐵:271類別
水泥:263類別
造紙:18類別
產業類別的GDP就請至經濟部下載,兩者對照比較即可。
97年度的
可以得到用電量24.32%,GDP4.49%

2.可至能源局下載能源統計手冊
http://www.moeaboe.gov.tw/opengovinfo/Plan/all/WorkStatisticsAll.aspx
再至台電做其他數據對照,我只有算過一兩次,
數據沒差很多,所以就覺得以下的資料可以引用了
http://e-info.org.tw/node/65859

我的算法可能算起來可能會有點複雜,
簡單的說,先把每個燃料成本算出,
或者可以看浮動的石油價格(可以在台電網站上找到),
有以下新聞
http://www.cleanerproduction.org.tw/news.php?n_id=374
接著再以會計成本
http://vm.nthu.edu.tw/science/shows/nue/1-3.html
可以做一些推估出實際成本,
那麼再用LIGHT跟INDUSTRIAL的價格來算,
就可以算出政府的電價補助了。

或者我們可以找個網路空間一起算看看。

3.目前手邊只有紙本的圖表可以顯示台電用電的日夜電量是3:2,
但我找不到網路的資料,看你可不可以請台電自行公佈?
另一個資料我還要再找一下,是台電內部雜誌有說煮飯電量,
後來有找到反駁文章,但沒有把它記錄下來,可能要找一下子。

4.是綠盟的研究員以環工背景推算出來,
節能的意思不僅是單純的階梯式電價,
還須搭配耗能產業裡頭的高耗能機組進行輪流大修,
這計算部份,可能我還要跟他討論一下怎麼把估算方式放上來。

5.自己去download下來整理吧
IEA, 2010, Projected Cost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2010 Edition

6.是的,請自行參閱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43364

行政院主計處的網站有各產業別的毛額計算,
我剛說成叫你自己去經濟部,說錯囉,
請點
歷年國內各業生產與平減指數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4616&CtNode=3566&mp=1
就可以算出各產業別的能源效率

我希望可以協助你有關風力發電的部份。

台塑佔GDP比值
2003 8.4%
2004 10.9%
2005 12.5%
2006 13.8%
2007 15%

不是只有對「產業發展」的想像,更是對「生活型態」的想像。不管是什麼發電方式都有其限制,未來汽柴油動力車缺能源、大家也不可能破壞雨林森林種植能源作物用生質燃料驅動車輛(生質燃料只是個虛妄的幻想),台灣要多蓋多少電廠(不管是核電、水電、燃煤、或者是風力、太陽能)來提供「電動車」充電呢?
住在都市的要大量的能源來「冷卻」(冷氣)和登高(電梯)和照亮(電燈),又怎麼降低用電呢?高科技產業的硬體製造(晶圓、面板)又都是耗水、耗能且很可能也是高污染(目前當然是用了不少的能源來處理廢污水),那麼是否單單靠觀光、文創、軟體產業就可以?是否要重新啟動高價值的農業?漁業?(生物科技產業創造不了多少就業機會的)
大家是否要回歸鄉村生活呢?
不然能源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就看看我們怎麼去規劃這樣的未來了。

依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年報 98年"資料:
2007年我國全國GDP為12,910,511,000,000元(新台幣),如果當年台塑佔15%的話就有1,936,576,650,000元;大概是兩兆的產值...那當年"兩兆雙星"計畫只要培植一家廠商就好了嘛!

沒錯,台塑集團2007全年總營業額達到1兆9966億元。

“目前台灣的民生用電其實佔台灣的總用電量20%,其餘的用於工業用電、商業用電以及電廠自用電量,而石化、鋼鐵、水泥、造紙以及人造纖維產業用去了台灣的總用電量25%,但創造的GDP卻僅僅只佔了4.5%,我不是極力否決這五大耗能產業,只是代表著我們使用電,我們卻不應該被理所當然的視自己為共犯,再看工業用電的補助款項,“

剛剛檢查那張表,的確是25%。不過這代表他們的效率不佳,因而電價補貼是不當,而我們容許補貼即是共犯??

我想問:

與其它先進國家比起,我們這些產業用電的效率如何?例如生產一噸某種完全一樣的鋼鐵,用電量如何?假如效率相當,這些產業總GDP只佔4.5%的意義是甚麼?這些產業GDP 份量小,但不代表不重要。(類似的問題:若農業耗水量佔若干,然而GDP分量極微,這代表我們要放棄農業,或者不吃飯菜水果嗎?)。教書作研究若是不須作實驗,只要動腦,所得報酬假如反應所貢獻的價值的話,所付的電費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把這些不同性質的產業放用同一個指標(%GDP / %用電量)衡量,似乎沒什麼意義。

我發現到我上篇有筆誤,所以修改一下,想不到修改完畢後文章居然跑到最下面了。
(原本我最後一段第三句我筆誤為「反核的基本盤是大於擁核的基本盤」,實際情況應該相反)

很感謝資料的補充與整理,如此一來就更有說服力了。

有關是否能用GDP去推斷一個產業重不重要,某方面來說確實不恰當,不過在反國光石化時,其實已經針對台灣的石化產業現況和需求做了不少討論和分析,例如蕭代基在環評會議上說台灣乙烯自給率已達350%,已經沒有再建國光石化的必要。或許可以使用那些資料來做產業檢討。

營業額與所創造的商品與服務價值是不同的。後者計入GDP而且小於前者。例如石化業,資本密集,利潤不高(報紙說煉油利潤小於20%)。假如營業額是S,所創造的價值是S/5。台塑一兆9900億的營業額其中屬於台塑所創造的價值已多少?也許是4000億,除以12兆只有3.3%,這纔是正常的。否則,若是它有15%的GDP,那麼也就有相當的納稅,簡直是開玩笑!拜託!

GDP本來就是營業額,不是利潤。
台塑如此,其他85%GDP的公司同樣如此。
我並不是替產業辯護,只是提出論述數字錯誤處。
更改錯誤應該會更容易說服眾人。

tuner`:

本文的數字該沒錯。我算了主計處2009年的國內各業生產毛額表裡的“石油與煤生產、塑膠、橡膠、化學製品、化學製造業五項,除以當年生產總額(約12兆),得到3.7%。

另一張表裡有生產總額表,則約是11%(分母約為28兆)。每個公司的生產毛額大約是利潤、員工薪資、償付利息的總和。既然該產業屬於資本密集,我就概括以利潤去估計。煉油業的進口原油價值本來就要從GDP裡扣掉。它包含在營業額裡,成為石化業生產總額的一部份,但不屬於生產毛額。

這些油品塑橡化工業的毛額除以總額,約有13%,印證了這些產業低利潤的狀態。

差異之點在於:
1. 一般談論時,多用名目生產總額。版主採名目生產毛額。在表上就會有11%跟3.7%的差異。
2. 台塑或N輕創造的並不全然只歸類在石化產業,也會在一般製造業。

http://www.digitaiwan.com/rss/2010/digitaiwan_20100815-1.htm
政府支持石化業背後原因清晰可辨,因為除了三大科學園區一年產值高佔台灣 GDP 的一成以上,台灣最大塑化集團“台塑集團”位於麥寮的六輕石化上下游一貫廠的產值,據台灣經濟部的估算,也同樣佔台灣每年 GDP 約 10%

另外,
1. 低利潤的論點,用毛利的觀點來看,確實沒錯。但財務上還有迴轉率的問題。兩者相乘,這對財團來說還是一們好生意。台塑的平均銷貨天數約30天,轉換循環天數也大概是30天。
2. 最大問題在於版主指出的低電價跟補助工業用電。這種政策一定會把高耗能產業引到台灣來,或者造成企業不想投資改善用電效率。
3. 到底是台灣需要國光石化,還是國光石化需要台灣的低電價? 如果台灣的電價調到跟其他能源進口國的平均電價,財團還會在這設廠嗎?

“到底是台灣需要國光石化,還是國光石化需要台灣的低電價? 如果台灣的電價調到跟其他能源進口國的平均電價,財團還會在這設廠嗎?“

你問的好,除了國光之外,其它產業呢?。到底影想為何?根據本文,這些耗能產業的用電量/工業用電總量 等於5/16,在2010年,繳了950億圓的電費,約佔產值毛額5400億的17%,若不補助,則是19%。

若電價漲到每度4元(新加坡的工業電費)而且取消補助,以2010年計算,這些產業要付出產值毛額27%的用電成本。電價對這些產業很要命。而這些是台灣的基礎工業。

核能燃料價格穩定,燃油燃煤未來會短缺上漲。除役成本留給未來的子孫煩惱。為了保持“國際競爭力“,既有的產業,就業構造,"
生活方式“, 所以....

給你一個"讚"。問的好,答的更好。
這樣的描述直接又清楚。

台電向民間購買的電力有多便宜你知道嗎?
2003年台電購電104億度,金額167億,平均每度1.6元。
2006年台電購電130億度,金額207億,平均每度1.59元。
2007年台電購電121億度,金額199億,平均每度1.64元。

拿GDP跟用電量比較似乎略顯粗糙
畢竟還需考慮很多面向
例如說提供的就業機會?

單純拿GDP與耗能比較 明顯有失公平

大大 你是2011-05-14回覆的 但是我這資料是2012年的
看樣子 你這山老鼠的暱稱 是真誠的. 唉~~ 啥資料?? 還是有個官方數據才可信吶!!!
請參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8/today-t2.htm?Slots=T

「太陽能發電只有在有太陽的時候才有,風力發電只有在有風的狀況下才有,所以我們不可能只靠再生能源。」這句當然對,您文內的整流技術只是把發的電轉換成60Hz市電,或把電儲存起來,缺電時再併網使用,但目前技術效率仍差...台灣是孤島系統,當發展大量再生能源時,有沒有發電, 200%跟你保證絕對衝擊電力系統,需要其它更多可緊急啟動,升降載快速的傳統發電機組來控制系統頻率,維持系統安全,避免電力系統崩潰或發生停電情形...

台灣不缺電....你會不會活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啊?
風力太陽能在台灣現階段根本就行不通!
風力發電需要的是穩定的風向...
太陽能....你覺得台灣可以長時間有效的太陽能發電嗎??
台灣平均日照時數達2100小時,嘉南地區甚或以南更可達2500小時
好!就算勉強讓你發電....台灣有這麼多地可以讓你發電嗎??
而你又之道太陽能板轉換效率才幾%嗎??
況且製造太陽能板產生的高汙染
在文章裡面提到如何使工業汙染更完善的處理,並使產業得以發展...
你知道處理這些東西又要耗電了嗎?^.<
況且一片太陽能板生產出來期成本要何時才能回收呢?
我來告訴你 至少要23~30年~
但是廠商絕對不會告訴你太陽能板的壽命只有10年多
拜託一下,不要只挑對自己有力的數據講好嗎~
以台灣這種孤島地形風力太陽能都不可行
火力發電會排放大量CO2
水力發電對環境影響也大
你覺得台灣還剩什麼發電?!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妳一天的生活以及身上穿的帶的吃的用的住的其製造過程都不需要電.....
但你覺得有可能嗎???
文章裡面你引用了依些國外學者專家的證據
但那些核工專家的數據你卻自動忽略...
請客觀一點評論,看到你的標題就很想戰你!
真是有夠膚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