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玩殘高中歷史九五課綱,淪為統獨意識型態角力場

2007/02/01

  再有理想性的教育理念,在台灣都難逃統獨的魔爪。這一屆高一新生全面實施的九五課綱新課,上學期「台灣史」才剛教完,這幾天又因為剛出爐的高中歷史第二冊《中國史》孫中山前面不加國父和空格、武昌起義變起事等等用詞而吵翻天,一下子藍綠之間去中國化、不吃台灣米等指責紛紛出籠,九五課綱強調學生的思考、分析,但藍綠政黨仍想將歷史課程當成灌輸國家機器意識型態的工具,九五課綱不被玩殘都難。

  九五課綱全名為「95學年度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是在一綱多本的教改理念下研擬而成。按照教育部通過的九五歷史科課綱,最主要的精神,就是藉由歷史問題的探討提升學生的思維,並且要對各門各派的歷史解釋有所理解,及瞭解歷史解釋多元化的原因。也就是說,九五課綱就是有警於過往國民黨時代歷史教學的弊病,要避免單一史實、史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意識型態的強制灌輸,讓老師及學生藉由新的教學方法,重新認識歷史、解釋歷史。

  其實杜正勝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態度是對的,杜正勝說:「不是要給學生『統』或『獨』的結論,而是讓學生蒐集、分析、研判資料,進一步和同學討論,這種學習過程比結論更重要。」但問題是,教育部有沒有做到?台灣的社會讓不讓教育部這樣做?

  按照教改的理念,一開始政治人物看待「九五課綱」的態度就有問題,2003年「九五課綱」歷史科草案頒佈之時,統獨藍綠意識型態角力就非常嚴重,中國史觀與台灣史觀各自開火不在話下,老實說,兩方還是想佔據課綱的絕對詮釋權,讓自己的意識型態成為高中歷史課本的主流。好不容易經過社會討論,最後九五課綱歷史科修正得還算過得去,沒想到課本上面還是爭議連連。

  如果依照「九五課綱」歷史科的精神,重點不在於喊誰為國父、誰起義、誰暴亂、誰殖民、誰治台,更不在台灣的歷史教育內容要台灣化還是中國化,而是將這些史觀的形成脈絡授予學生,然後由學生經由收集資料、和老師及同學間的討論而讓學生有自己的判斷。沒想到課本的審議過程中,仍然看得到教育部的黑手,審議委員以強烈的主觀意志,將歷史課本當作某種史觀勝利後的「定調」呈現。

  對於新版歷史教科書,藍軍如喪考紕,直指為「文化大革命」,實在是沒出息透了,國民黨過往吃盡共產黨顛覆歷史詮釋的苦頭,在台灣惡搞另一套史觀強迫灌輸學生,現在只是重蹈覆轍,根本是不長進的結果。而綠軍更好不到哪裡去,除了強烈支持杜正勝並對藍軍丟出紅帽子之外,還直接表示:「對本土政權來說,透過『去中國化』達成『台灣化』,則是必須承擔的神聖使命。」完全坦承歷史教育有灌輸「正確」意識型態的任務。真不知道置九五課綱和教改於何地。

  在統獨意識型態搓弄下,高中歷史教育面臨真正的困難卻乏人問津,最嚴重的就是大學學測仍反向主導教學,除了讓上課時間不足之外,更讓學生及家長有快速理解正確答案的需求,什麼收集、分析、討論資料,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仍難以推動。更別說教科書審議委員只要意識型態正確,什麼黑箱作業、違反課綱精神都可以合理化。藍綠政治人物不從根本問題下手,只想拿最容易操作的統獨意識型態來炒作,以攫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也難怪教改到現在問題重重無法可解。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