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26
當教育部念茲在茲地地推動公立大學法人化、要各大學去自籌經費,清華做了甚麼?台大做了甚麼?他們不是向教育部伸手要錢要不到,就在學費上下功夫,他們找得到企業認養、搞出過甚麼了不起的研發出來過嗎?自由派的官僚大概不需要我們來教他們為什麼在沙漠裡開便利商店不會賺錢的道理吧!
當這麼多的人,要往那幾條即將沈沒的破船上擠,但是又苦於買不起船票時,問題就不只是如何讓大家都買得起船票的問題而已。作為「失業避難所」的大學,在這個時間點上,給予部分開學店的私立大學,和藉助學貸款牟利的銀行,一個發「災難財」套利的機會。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當大學持續無法提供相當的就業機會的時候,就讀大學的誘因消失,大學因為極度缺乏資源而走向赤貧化;或者本來就是投機事業,資產被淘空,最後倒閉的情形勢必將會發生。
自由化的政策並未破產,對自由派官僚、學者來說,大學變成今天這個樣,絕不會是他們錯,此刻,正式他們準備迎接大學因為自由競爭,開始相互淘汰的時刻,讓更多的大學「進入市場」,就要讓更多的大學「退出市場」。十年教改的結局,就像當年開放報禁一樣,新的報紙必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也必然接著一一消失。在渡過這段時間之後,大學的資源將重新再度集中在少數院校的手中,教育資源,仍然是稀少、大學也仍然是窄門,只是,這個時候,競爭的基礎已不再是填鴨式的聯考,而是「購買能力」;官僚們所需要做的,只是持續推動大學財務自主、讓公立大學一天天脫離國家的管制,最後全部私有化。
【沒有單純的教育改革】
當大學學費問題被扣連到貧富差距問題,而成為一項「社會議題」的時候,大家開出來的藥單,似乎也越來越像補殘的社會福利藥單。這種結果說來有些讓人悲哀,學費攀升的問題當然應該解決,但那不是問題的全部;大學自由化的方向當然必須立即停止,但當國家對產業政策、對勞工政策束手無策的時候,就算停止了大學的自由化,國家也不知道要大學幹甚麼?
再放大點來看,當產業變動無法捉摸,國家對於發展方向失去掌握能力,對大學能製造甚麼勞動力當然也沒有掌握能力。大學生對於未來出路,不是人心惶惶,就是乾脆麻痺,在這種情況下,你去要求一個讓大家都能進大學(沒有經濟門檻)的環境,到底要幹甚麼?
談到這裡,似乎一切問題,變得膠著不可解,但起碼高學費現象給予整個社會對「貧富差距」問題,有了更清楚的表述機會,不再侷限在教育的象牙塔裡;當我們在批判、在追究教改到底是誰的錯的同時,得認清一個事實,所謂自由派官僚在規劃、執行眼前的教改方案的同時,他們眼睛裡看的從來不只是教育問題,甚至,他們根本沒有看到教育問題,而是從一而終地抱緊他們「自由化、私有化」的神主牌。教育,只是他們對經濟發展主張的一個環節而已。當泛藍泛綠無聊地打起口水戰,爭論到底是十年教改,還是三年教改,我們可以發現,對教育政策的主導,從來沒有「政黨輪替」過,將來,也不會輪替。
【揪出背後的藏鏡人】
從教育部門,到每一個社會福利部門、到一切接觸到社會貧富差距問題的火線上,都在要求國家釋出更多資源的同時,我們重述教育部官員在每次面對資源不足問題時,不斷重述的話:「台灣不是一個高稅制的國家,公部門資源就那麼多,我們也沒有辦法……」誠哉斯言;但是,在教育部官員的「誠實」的背後,我們卻看到公部門仍繼續不斷地讓事情更惡化,1998年,當官員說出「台灣不是一個高稅制國家的時候」,稅賦及社會安全捐佔GNP比例是18.40%,但是短短四年,2002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2.3%,下降速度實在驚人。但是,我們看到,像《自由貿易港區管理條例》這樣的法案,還在擴大、複製加工出口區、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在私人資本幼稚時期,為產業減稅的方案、當我們看到政府不顧一切地把國有資產脫手,讓財團撿現成便宜、當我們看到國家的稅收,因為過度集中在已經榨不出油水的受薪階級身上,我們應當看到,刀,已然架在我們這些升斗小民的脖子上。
因而,我們的力量放在總體的國家的財稅方案,以及資源調度的能力之餘,進一步,更要挑戰一切私有化、勞動彈性化、將資源集中少數人的政策上。整體的鬥爭中不能獲得成績,個別的領域也別想得到甚麼;高等/技職教育領域的巨變,不過是台灣社會這些年來巨變的一個反映,社會的社會的客觀條件,逼著每一個人,像髒水裡的魚,拼著命要探出水面吸收氧氣。現代國家無力應付日益壯大的資本勢力,又必須面對嚴重貧困問題,衍生出的種種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方案,往往使政府成為收付的窗口,一邊從沒有錢的人口袋拿出錢來,另一邊就把錢塞進了有錢人的口袋裡。我們看到,所謂全民健保、所謂退休金新制、所謂國民年金,沒有一個不是朝著這樣方向走去。只有揪出背後的藏鏡人、逼使他們交出決定我們生命的權力,問題,才能有真正的解答。(全文完)
2003/08/21 苦勞評論 當大學殿堂成了失業避難所(上)
■關於「高學費」問題,請詳見2001/06/07苦勞評論 什麼是「高學費」?
■1999/09/10苦勞評論教育改革應開始於對教育產業的批判 對教改團體擬發動「護教育、爭未來」連線的看法
■1999/04/18苦勞評論誰在追求卓越?
■2003/07/23 苦勞評論 和全世界比「賤」的自由貿易港區(上)
■2003/07/30 苦勞評論 和全世界比「賤」的自由貿易港區(中)
■2003/08/01 苦勞評論 和全世界比「賤」的自由貿易港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