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50週年專題(一)台塑五十年的環境帳本

2004/11/02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1954年成軍的台塑公司,在今年正式邁入50週年,這在台灣的產業界是一件大事,而台塑的發展史自然是為台灣所謂經濟奇蹟的要角,然而如果換個座標,補上從環境的觀點來看台塑,或許才能更全面認識這個奇蹟的「成功之道」。

  石化工業起家的台塑,注定面臨高污染產業的所有問題,土地、污染、公共安全以及事業廢棄物,而這些問題就需要相當多的公權力介入或協助,才得以解套。例如嘉義新港的台塑ABS廠,在興建之前是由縣政府之力,替「私人企業」協助辦理土地強制徵收;而後來在試車時就連連發生臭氣外洩事件,縣政府官員要進場調查卻被警衛擋在外面。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塑高雄仁武廠毒氣外洩,連警察與高雄縣政府官員瞭解也不得其門而入。

  而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更是如此,1998年發生的台塑汞污泥委託外運柬埔寨任意棄置,成為國際醜聞,也暴露台灣政府長期縱容的事實,台塑公司最後在龐大壓力下運回台灣處理。然而,王永慶聰明的乾脆引進汞污泥的處理技術,不但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也替環保署解決窘境順便還替自己賺了一筆。因為後來陸續在台發現的所謂不明來源的汞污泥,環保署以興訟「曠日廢時」為由,不再追究是否為台塑為源頭或委託任意傾倒,直接以9000萬請台塑回收處理,達成荒謬的「和解是雙贏」。

  台塑集團雖然在1988年六輕建廠計畫宣布退出宜蘭遭受到環保的阻力,但旋即得到貧窮的地方政府的大力邀約,而此時「根留台灣」的論述與效應開始出現,環保與土地取得、勞力被列為重大投資障礙。台塑因而轉進雲林麥寮,一方面以透明化的招標展現民營公司經算效率的形象,但在另一方面卻巧妙利用「根留台灣」的槓桿,得到巨大的國家特許,開創六輕王國,1994年台塑企業展開六輕建廠,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包括填海造地2096公頃,汽電共生個三廠共十套機組、燃煤獨立電廠發電量300萬瓩、麥寮工業港港域面積476公頃,然而這些幾乎全全都是以國家特許之後的結果。因為台灣的法規是不得有民營建港,而且當初的燃煤電廠全都是未請建造先建再說,甚至廉價提供大量工業用水,還有填海造成台灣西海岸與外傘頂洲的位移流失犧牲,都是政府揮刀自宮下協助打造「台塑王國」。

  今年,六輕四期的擴建計畫出爐,全部投資金額逾千億,預計新建輕油裂解等6座工廠、以及擴建電漿電視顯示器等24座工廠。這樣巨大規模的開發案,竟然只要作「環境影響評估差異分析」,且經濟部還免費奉送離島工業區空氣污染以及揮發性氣體排放的超額配額,好讓「差異分析」更容易過關。而台塑也曾操作把旗下工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額,曖昧的掛在中國大陸的國別下,左右逢源獲取最大企業利益。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處理污染或廢棄物的方式,就是將它成為一個產業,而台塑集團將此發揮的淋漓盡致。除前述的汞污泥危機外,台塑把廚餘做成大量土壤改良劑,用以綠化與植栽六輕離島工業區減少沙塵有成之後,也看準了這龐大的商機,因此砸下150億元大規模進軍廚餘回收事業。而這一個托剌斯式的廚餘回收一貫化橫掃,讓早已是全台多少社區與地方有機產業的巧思與活潑生機,幾乎全面面臨地方政府的消極對待,因為「王永慶不是要收廚餘了?」;而下一個即將受創的,是台塑宣布即將月產二十萬公斤的有機蔬菜,挾以龐大資金與通路,會不會對才剛剛站穩腳步的有機概念,從小型生活圈的「共同購買」與多層次生活思維,再度到退回市場價格競爭,有待觀察。不過讓環保界更憂慮的是,大規模廚餘回收成本,涉及到回收匯率問題及品質稽核認證的問題,所以在未有明顯利基的情況下,台塑回收的廚餘,會不會變成一些事業廢棄污泥的稀釋劑?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在台塑拒絕回應且缺席台北市議會與環保團體邀請的公聽會下,不禁令人擔心。

  而台塑搭的另一個便車是「反核」,一度痛批核四不必興建,曾讓台灣反核陣營又愛又怕。但宏觀來看,台灣電力事業在反核運動進逼之下,從國民黨執政晚期,就以「開放民間電廠回售台電」,以及「汽電共生優惠價格收購」來因應,即使到了民進黨執政期更是執行的更徹底,反讓民營電廠像是簽了長期飯票,大賺賣電獲利;而台塑在適當的時機幫「當時」的政府解圍,就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使是官方推動獎勵再生能源,台塑都在自己的六輕廠區設置實驗機組,所得補助佔去大量的的政府年度編列額度。

  有人說「以前台灣的GNP(國民生產毛額)是靠犧牲環境的代價換來的,而未來台灣可能要用同樣的GNP來回復沈淪的環境,但諷刺的是賺錢的都是同一批人」,而台塑堪稱是最典型的代表。當財團富可敵國,當社會極度推崇「獲利率」貶抑「公共性」,當政府淪為招商局,於是企業悄悄接管國家,人民成為啦啦隊。

  今年四月,美國台塑公司伊利諾廠爆炸,再次提醒我們台塑在國際的環境惡徒之名從未消失;然而今年在台灣,桃園、彰化、雲林等地方縣政府招攬台塑建港、煉鋼廠、石化園區卻也不絕於途。明年台塑開始收廚餘、賣有機蔬菜、蓋養生村;但台塑也強力反對政府明年工業用水水費漲價。這就是50大壽的台塑,而隱性的環境與社會公平正義的帳本,才真正成就了顯性的企業成長帳本。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