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ool News】台幹權益哪裡去? 台灣勞退+大陸社保 台幹反淪為社福孤兒?

2005/07/07

  台灣從7月1日實施勞退新制,大陸日前也宣布〈台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將從10月1日起,將台幹納入大陸社會保險體系。兩岸的社會保障制度相繼實施,不僅沒有讓台幹成為兩岸社保照顧的寵兒,反而會成為兩岸的社保孤兒。

  一位嫻熟兩岸會計業務的資深會計師表示,台幹的薪資分為三部分發放,包括大陸零用金、台灣安家費,及透過第三地發放。過去,台幹為了迴避大陸課征高額所得稅,公司發給台幹的大陸零用金,在大陸免稅範圍內,大約是每天人民幣100到150元,等於月薪約人民幣3000到4500元,不過,大陸地方政府為了對付愛避稅的台幹,明定一套職務薪資標準,台幹就按照政府公定的薪資價格課稅,逃稅太兇,也容易被查稅。同時,台灣總公司也會開放讓台幹掛保勞健保。

  這位會計師表示,有些台幹實際上都在大陸公司上班,應該由大陸公司支付薪資,認列人事費用,不過,由台灣總公司支付部分薪資,並且加掛勞健保,等於是分食台灣總公司利潤,並不符合台灣國稅局規定,只是國稅局很少查核。

  不過,在勞退新制實施之後,台灣總公司為了迴避為員工提撥薪資6%的規定,紛紛結束與台幹的勞雇關係,將台幹轉由第三地公司聘僱,也就是,台幹失去在台灣保勞健保的資格與權益,成為台灣勞退制度的孤兒。

  實際上,越來越多自行到大陸就業的台幹,不僅薪資大不如前,僅拿到接近大陸幹部的薪資,台資企業再也不會特別為這些台幹,在台灣母公司為之加保。一位從事製造業的台商協會會長就說,除了是從台灣派赴大陸的台幹,因為是老班底,台灣母公司原本就會加保勞健保,直接在大陸聘僱的台幹,直接是由大陸公司付薪水,並不會再為他們在台灣保勞健保。台幹常常為了避免勞保年資中斷以及要使用台灣較好的醫療保障,只能自行找職業工會加保。

  中共日前為發布〈台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新規定中,除了在大陸就業的台灣人之外,連台灣派遣到大陸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以內的台幹,都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納入大陸社會保險體系。

  分析大陸的社會保險體系,大陸社會保險範圍為三險(養老退休、失業、基本醫療保險),另外,針對大陸員工還要加上另外兩種保險(工傷、生育保險),成為五金。

  以「五金」來計算,在上海社保五金的稅率高達37%,以台幹薪資往往都比大陸幹部高,投保基數的最高上限是上海職工平均工資的三倍,以人民幣6099元計算,企業要為每位台幹每月多付人民幣2256元社保費用,換算下來,一年要多編列新台幣2000萬元成本。此外,台幹也必須繳納個人帳戶的自費額。

  不過,除了基本醫療保險之後,其他保險種類要不就是請領條件很難領到,要不就是請領金額過低表1。因此,不少台商和台幹解讀,政策宣布的時機點可能出於善意,不過,積極詢問地方政府,翻閱和解讀社保規定,大有「變相課稅」之感。

表1:

保險項目

保費

支付額

問題點

企業

個人

養老保險

繳納不超過工資20%

工資4-8%

個人帳戶工資11%(企業部分繳納劃入個人帳戶)

◎法定退休年齡且繳滿15年

月領職工平均工資的二成,再加上個人帳戶的1/120

◎不滿15年,可一次性支領個人帳戶

◎法定退休年齡且繳滿15年

月領職工平均工資的二成,再加上個人帳戶的1/120

◎不滿15年,可一次性支領個人帳戶

失業保險

工資2%

工資1%

月領低於該地職工平均工資,高於城市生活水平

◎繳費滿一年:12個月

◎繳費滿1年,不足5年:18個月

繳費滿10年:24個月

◎失業請領費用不高

◎必須要有就業和求職意願,才能請領

總計

工資28%

工資18-22%

附註:投保的工資基數,是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到300%為投保基數的上限和下限,在其間依照實際數投保,超過上限以上限為基數,低於下限,以下限為基數。地方政府每年7月1日宣布上年度新的職工平均工資。

資料來源: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對台幹來說,比較有保障的勞動契約,是台幹仍就職於台灣母公司,台灣母公司透過與大陸公司簽定勞動服務契約方式,派赴台幹前往服務,再向大陸收取服務費用,由台灣公司直接支付給台幹薪資,並為台幹加保。不過,這樣的公司很稀少,往往都是上市櫃公司,用意在怕人才流失,希望未來會把台幹再調回台灣。

  企業為了規避兩岸的社會保險成本,可能會加重第三地發放薪資的比重。會計師表示,透過海外第三地發放薪資,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公司在第三地成立企業 OBU帳戶,直接匯給員工在同一銀行開設的OBU帳戶,再由員工自行結匯成新台幣,個人海外所得匯回台灣只要在50萬元以內,都不需要特別申報,第二種是透過老闆個人OBU帳戶,換匯成新台幣帳戶,再匯給員工。

  不過,透過第三地公司雇用,員工最大的遺憾就是缺乏兩岸的社會保險,以保障生活。一位會計師就說,最好的補救之道就是企業主有良心地為員工投保商業保險,讓為自己打拼一輩子的台幹,能夠晚年生活有保障,看病醫療有保障,不過,在他的經驗中,「有良心的企業家太少了,並不多見」。恐怕,台幹只能自求多福。

相關專題:【苦勞報導】2005年7月7日 為省社保幹掉勞工 勞委會:台幹要勇於檢舉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