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多,小芬匆匆扒了幾口飯,就趕忙跳上機車騎到離家裡不遠的這家大賣場。以往也常跟媽媽一起來買東西,當時,看著貨架上那些標榜天天便宜的自有品牌最低價商品,除了有時會懷疑其品質之外,只會覺得反正對消費者來說便宜是好事,也沒多想什麼;可是人多時結帳櫃檯前常排了很多人,小芬會感到奇怪說,為什麼不多開幾個櫃檯呢?或是收銀員的速度能不能再快點?
現在,小芬自己成了在大賣場打工的兼職收銀員,才慢慢體會其中的道理。雖然之前會有一些訓練,記得第一次實際上線時,小芬心理還是很緊張,雖然現在都是直接刷條碼,不過還是不能找錯錢,收大鈔及刷卡時更要小心,像她上星期一個不注意就收了一張假鈔,還有人刷了一筆錢卻不知為何電腦沒入帳,這些都是公司規定要她們收銀員賠償的。有時眼見櫃檯前的隊伍越排越長,心理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有些不耐煩的顧客還會一直碎碎唸,她真想叫他們自己來作看看、看他們作收銀能作多快。
小芬跟同事打了個招呼,準備接前面一班的工作。她們這些收銀員大多是跟她年紀差不多的學生,都是兼職打工的。她的班是從晚上六點到十點、每星期五天,而週六日是一定要來的。小芬這個夏天剛考上大學經濟系,利用暑假時間來打工,雖然已經作了快兩個月,可是四個鐘頭作下來,還是常常感覺手腳酸痛。
她的薪水照理說是最低工資每月 15840,可是有時顧客較少,經理就會叫幾個人休息個二十分鐘,而這二十分鐘的薪資是要從薪水中扣掉的,所以算一算實領根本不到15840;還有啊,既然打工期間賣場提供勞保,那健保也要跟著勞保才對,可是公司都會藉口說,因為妳們打工時間短、健保移來移去麻煩,那就乾脆不要動、還是跟著家人保,也沒有提供健保補助。前一陣子中元普渡的購物最高峰過去後,有幾個跟她一起來打工的同學甚至還被告知不用再來了,隔壁當工會幹部的鄰居王伯伯告訴她,這些都是違法的。
小芬已經開始在看一些上大學後要讀的基礎教科書,略懂一些經濟學原理,她也知道作生意總是要講究成本效益,可是當自己及認識的同學也都被當成成本效益的計算對象、而薪水被七折八扣甚至無預警解雇的時候,小芬的心理就覺得很不舒服。隔壁的王伯伯告訴她,這些收銀員工作明明是可以雇正式員工的,為什麼要找一大堆工讀生來作呢?還不是為了節省人事費。她開始了解,為什麼大賣場的東西可以賣得比別人便宜了。而且大賣場也影響了一些原來作小生意的,隔壁在夜市賣衣服的王媽媽告訴她,因為大賣場越來越多,很多在夜市擺攤位賣日用品的小販都有點難以支撐下去了。
二十分鐘,小芬從家裡騎到賣場的時間差不多也是二十分鐘。有一天,她下工回家騎在路上時想到,二十分鐘可以作什麼呢?二十分鐘,可以打手機跟同學哈啦一下,順便探聽一下因打工而看不到的韓劇劇情(小芬被迫休息時常這麼作);二十分鐘,剛生小baby的大嫂說可以趁小孩睡著時也趁機打個盹;二十分鐘,外婆說可以在公園裡走上一圈。
好像可以是很悠閒的二十分鐘,可是小芬的二十分鐘,也是薪水變薄的二十分鐘。開學後一定要問大學裡的老師:企業看待與自己員工的關係,一定要這麼地依照成本效益原則嗎?小芬在心理這麼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