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影展影評】反寫符號帝國 — 簡介文化干擾運動 About Culture Jam

2006/04/25

2006年鐵馬影展即將於4/28日起,在國家電影資料館正式登場,此次鐵馬影展小組,以「紀錄抵抗、介入社會、想像世界」為主題,經心挑選30部平常不容易看到的國內外影片,一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此外本屆鐵馬影展,也與各地團體合作,進行樂生、新竹、嘉義、美濃四地的巡迴場,當然鐵馬影展的重要特色:專題座談會,那是絕對少不了的。去年曾經參與過的朋友,我們歡迎你繼續的加入,而去年來不及參與的,今年更不能錯過了。

  海報上突然冒出個對話框(speech bubble)讓模特兒沒來由的說幾句「Just Do It………or else」、「Kill Your TV」,為美國總統布希在Google上建立屬於他的關鍵字,或者把美國國旗的星星改成各跨國企業的商標……很容易,你會以為這是惡搞,或者新的街頭藝術,很難想像「塗寫」會是重要的政治行動。畢竟商業廣告不過就是推銷產品罷了,何必找他們的麻煩?

  上述看似無厘頭的舉動實則是一種新的政治意識—反企業主義(anticorportism) — 所帶動的運動之一。反企業主義運動也分享社會主義的理想,但不同於「左翼=工黨」的狹隘認知,這類運動的方式更是混雜不同的分析方式和理論立場而因時因地制宜。例如,駭客癱瘓大企業的網站、地產地銷運動、社區貨幣、反校園飲料專售,或者在WTO部長回合談判會場抗議…,只要在其行動動機上對當前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反思即可歸類在反企業主義運動。畢竟,資本主義帶來的影響在全球各地並不一致—因為有「差/很差/非常差/差到身在地獄」的分別。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針對廣告看板下手?

  近幾年台灣也遍地火紅「品牌」這個管理詞彙了。不論如何各大企業經理人紛紛將「品牌經營」列入企業活動的核心之一。為什麼大家都在瘋「品牌」呢?只因為現在是知識經濟、美感經濟當道的時代?

  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可以簡單解釋這個趨勢。微笑曲線:一個U字型曲線,兩邊獲利高峰是產品研發和行銷,獲利率低的坳谷部分代表生產製造。這代表說未來企業都該創造自己的特色,並專注在讓產品進步的研發,以便讓消費者牢牢記住你、愛你、用你,企業才得以生存、獲利。

  「品牌」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早在一九八零年代美國企業P&G、Nike、Nestle、GE、3M、Microsoft……早就不斷提高其廣告支出與設計支出 。但是,經營「品牌」並不只是廣告、產品設計和研發。一直被人忽略的是生產管理,外包。

  以Nike為例,美國設計總部推出新產品後,下單給台灣代工業者。接單的的台灣廠商從它在大陸或東南亞或拉丁美洲的生產線,直接出貨到全球各地的零售商銷售。Nike不用管理生產線、不用理會倉儲、不用負責通路,它只要把各項非核心活動外包,專注找尋新一代運動明星、贊助各項活動,讓大家牢牢記住 Nike所代表的態度和風格就能每年獲利千億美元……「品牌」萬歲!

  在美好景像的背後卻是:Nike位於南亞的生產廠房25%以上有虐待工人現象, 25~50%的工廠不給休假日,50%以上的工人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且不加班還會受罰,所有工廠的薪水全部低於最低工資。更遑論軍事鎮壓、不需負擔環境成本、低工安以及雇用童工與性騷擾 ……。還有,我們不被廣告所佔據、轟炸的公共空間也日益萎縮,本該是讓人民發表意見辯論的場所已經被企業所佔據。這些無數血肉堆跌的真實從不曾聽過企業訴說。

  說穿了,「品牌經營」就是把消費者(=人民)留在美好的夢幻天堂,讓消費者認同、去消費。至於生產製造這等骯髒麻煩事就交給其他人來處理,眼不見為淨是尚。

  品牌當道,我們必須重新評估塗寫亂抹廣告招牌的行動意涵。品牌的擴張已經不只是廣告製作的炫麗與否,而是企業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肌理為我們創造知識、為我們創造感知,要我們成為一個純粹的「消費者」。另一方面,阻擋我們知曉遠方工廠裡的啜泣之聲。所以,文化干擾運動只是一場惡搞的遊戲?它該是震聾發聵的警示之嘆。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