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丟棄毛巾

2006/02/24

  一入狗年,即聞海峽兩岸狼嗥不斷,風雲為之變色,一般人以為肇因於除夕阿扁一番廢統論,繃緊了情勢,其實,另有一簇狼煙從底層冒起,那就是雲林毛巾業者不甘遽遭大陸貨淹沒,要求開打貿易戰。

  弔詭的是,阿扁於前者至今擺明決不改口,後果弗計。而悶燒已大半年的毛巾案,政府忙著撲火,務求不與北京當局正面對衝,真真令人不解:怎麼面對寇讎中國,在政治上積極挑戰,反在經濟上怯於迎戰?難道名份重過民生?抑或對抗彼岸是色厲而內荏的假動作?

  按理說,毛巾業申請進口救濟措施一案應會得到本土政權的大青睞,一則是這項傳統產業乃台灣工業化的前驅,迄仍根留鄉村,堪稱為台灣的產業傳統,凡疼惜鄉土之人何忍割捨。再則是一心離異中國的台灣人政權更當看見此案尤富政治爆發力,一旦毛巾業受損裁定成立,決定採救濟措施的六十日內,依法得通知利害關係國的中國進行諮商,從而可以粉碎北京一貫祭出「行業對行業」的矮我策略。除非中國政府放棄諮商,任我提高關稅或設限進口量,否則為保護其利權,就不能不與我政府進行國與國的接觸。

  事實上,大陸當局完全預見到此一進口救濟案的嚴重意涵。早在去年九月我方啟動進口損害調查程序後,他們即由商務部、外交部、國台辦以及國務院法制辦等四個部級機關的八個司,連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共九個單位組成專案小組,召開一項「台灣地區對我毛巾發起特保措施應對策略研討會」,足見其戒慎之情;不僅此也,還透過我紡拓會董事長王文淵向毛巾協會勸阻,並邀赴大陸一行。

  然而我政府有理有利,卻不拔劍出鞘,不但將業者申請的臨時措施以填寫資料不全為由打了回票,而且工業局派員下去輔導,許以種種承諾價值近五千萬,後又變臉施壓業者改提反傾銷案,全然體現經濟部、行政院、總統府等高層的意志。

  為何各級決策人偏愛反傾銷?這是反制賠本競價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起來更費周章,而結果也一樣是加徵進口稅,唯一與進口救濟措施不同的是,反傾銷可以片面施行,不必與出口國諮商。這麼說來,莫非我方府院部都蓄意避免與中方官員面對面接戰?豈不是自毀一貫信誓旦旦的原則?

  回看廢統論所激起的風暴,但見阿扁不理美國白宮自曝規勸失敗所透露的空前火氣,也不管原意在保持現狀的反分裂國家法已成為一觸即發的戰爭機器,更無視胡錦濤那種「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作風,這樣挑戰北京的底線,全然不懼刀兵嗎?環顧我們生活周遭了無備戰跡象,答案恐怕是:豈僅不懼,根本料定中共不會動手,故而不時逗弄一番,好作內政消費用。果若觸及彼之實際利害,反覺忐忑不安,所以小如毛巾案,也就多所畏縮了。

  假使這樣理解扁政府不差的話,我等草民的和戰選擇毋寧是相反的,毛巾攸關非小,丟棄毛巾業,有如拳擊場上丟出毛巾,等於丟降台灣的生機。我們誠願攘臂以爭,演為連鎖性的貿易報復也在所不惜。總不願為了國統會、國統綱領之類的神主牌遭到噓氣復生而又予劈刺的鬧劇白白受連累。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