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運動中的兩條路線 MR 2004與WSF大會親歷記

2004/05/16

  今年一月中,我應「國際人民鬥爭同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Peoples' Struggle,ILPS)的邀請去印度孟買參加了「孟買抗爭大會」(Mumbai Resistance 2004,MR 2004)。在離開之前,我就得知「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WSF)也將同時在孟買開第四次大會,「世界社會論壇」與MR 2004都是反全球化的大會,但是它們之間有很多的爭議。我決定既然去印度一趟,就儘可能到兩個會都去看看,希望瞭解一下它們之間的爭議是些什麼,以及爭議背後的原因。

「世界社會論壇」的活動

  我在1月16號到達孟買,MR 2004的會要到18日才開始,因此17號一整天我就參加了「世界社會論壇」。註了冊之後,來到會場只見人山人海,熱鬧極了。居然在這麼多人中,遇見了幾位從台灣來的朋友,大家在異國相見格外親熱。WSF的會場佔地很大,在會場中有四個大的展覽館,每一個展覽館中設有很多的攤位。這些攤位是由參加的團體自己申請的,每個攤位都展示出可以代表這個團體的一些標語﹑文宣﹑圖片﹑出版書籍等等。因此在展覽館走一圈,就可以大致暸解有哪些團體參加WSF,和各別團體所代表的議題,以及它們的歷史與平日的活動。但是因為在四個大展覽館的攤位太多,不可能去看每一個攤位,也不可能在一個攤位停留太久,所以對這些團體也只可能有一些膚淺的暸解。展示的攤位可分為下例幾類:有關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的﹑有關人權的(其中又包括原住民﹑少數民族和受政治迫害人的人權)﹑有關兩性平等和關注婦女的議題的﹑有不少出版社﹑也有工人的團體﹑和反戰的團體。攤位較大的有英國的Oxfam(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註1,和印度的一個宣傳甘地一生和他的非暴力抗爭的哲學的團體,也有不少賣手工藝品和各種藝術作品的攤位。

  WSF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各種的解說會。就像攤位一樣,每一個團體也都可以申請主辦一個解說會。同一個時間內,有很多解說會在很多帳篷裡同時進行 ,每天約有兩百個,每個解說會參加的人數從幾個到幾百個註2。在解說會進行時,外面就有各式各樣的遊行。遊行的人都打扮起來,其中印度的少數民族的衣飾最為鮮豔。遊行中也有舞蹈,還配了鑼鼓和各種音樂。我在WSF開會的第四天,去參加了兩場解說會。一個是由美國和歐洲來的代表所主持的反對美國侵略伊拉克的會,他們策劃了在3月20日美國發動戰爭一週年時,在全世界各地舉行反戰遊行。在整個會場中,反美和反布希的標語到處可見。另外一個會是由菲律賓和南韓的工人組織合辦的,主持人在報告了他們國家的工運狀況後,並強調各國之間合作的重要。

MR 2004的活動

  第二天一早,MR 2004就開幕了,會場就在WSF的對街,中間隔了一條很寬的公路。MR 2004會場的氣氛要嚴肅得多,也有幾個攤位,但是以賣書為主。大會在一個很大帳篷內舉行,約有一千個人參加。大會開始時,先有歌唱和舞蹈的文藝節目,歌唱節目由一個人獨唱再加上合唱團配唱。我雖然聽不懂歌詞,但還是被唱者的激昂的歌聲和表情感動了。再後有年輕人舞蹈,然後所有參加會的人跟著他們到庭院中繞場三週,再回到帳篷裡開會。會中先由主辦單位「國際人民鬥爭同盟」的主席致詞,他說明了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和今日世界上受壓迫的人民聯合鬥爭的迫切性。之後,就由來自印度各地的群眾組織的領導人和其它各國來開會的代表致詞。這些代表報告了一些他們當地的狀況和他們的抗爭,並預祝這個會開的成功。各代表的演說到了下午一點多才結束,這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分別各有六個(共十二個)解說會同時進行。解說會包括:帝國主義與民族解放﹑工人階級在反帝反戰的中的地位﹑帝國主義全球化對婦女的影響﹑在帝國主義全球化中被邊緣化的原住民﹑和從美國佔領伊拉克來看帝國主義戰爭對國家和人民的影響等等。

  第二天大會的閉幕典禮拖到下午五點多才開始,在閉幕典禮中,又有很多人致詞。演講太長了,台下的人開始有些不耐煩了,歌舞就開始了。有一個歌手用唱歌來說笑話,他諷刺了印度的政治領袖和宗教領袖,贏得觀眾笑聲和熱烈的鼓掌。我雖然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但卻被群眾的快樂的情緒感染了,本來聽著演講快要嗑睡了,馬上振奮起來。接著就是一場短的歌舞劇,故事是一個被軍警欺負的佃農在無望之下,正要上吊自殺,但是被一批起義的年輕人救了過來,於是他就跟著這些年輕人一起去打游擊了。雖然是個老套的故事,但還是受到觀眾熱烈的喝采。

  第三天是全天的文藝節目,還有一個美術展覽,從這天的活動中看出來MR 2004很重視文藝美術的宣傳在群眾運動中的重要性。第四天本來要大家一起走去當地的美國領事館抗議美國侵略伊拉克的戰爭,但是印度當局臨時取消了遊行的許可證。結果大家只好改去一個離孟買兩小時公車路的公園開一場大會,有上萬人參加。註3

WSF與ILPS成立的背景

  到底這兩個反「全球化」的大會有什麼不同﹖我們該如何暸解它們之間的爭議﹖

  WSF第一次的會於2001年在巴西的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舉行,它是由巴西的工人黨(Workers Party)﹑法國「徵收金融交易稅援助公民聯合會」(ATTAC—Action for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 和其它八十幾個團體合辦的註4。巴西工人黨的主席魯拉去年當選巴西總統。阿雷格里港是Rio Grande省的首都,當時巴西工人黨正是這一省執政的社會民主聯合政府中的一員。ATTAC則是主張課徵金融交易稅,再用捐稅所得收入來幫貧苦的人。 「世界社會論壇」的名字是針對七大國在達沃斯(Davos)所開的「世界經濟論壇」而來的,意思是說社會的問題與經濟問題同樣重要。1999年反全球化的運動在西雅圖取得一些成果,西雅圖的遊行抗爭阻止了世界貿易組織會議的進行,給參與這次運動的人帶來希望註5。「世界社會論壇」的原旨是給這些關心由全球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的團體和個人一個可以彼此對話和討論的空間。WSF在2001 年的第一屆大會有幾千個人參加,2002 年的第二屆大會有幾萬人參加,去年的第三屆大會則約有十萬個人參加。

  「國際人民鬥爭同盟」(ILPS)是在2002年5月成立的,它是一個由許多反帝群眾運動組織所組成的同盟,這個同盟是建立在一個廣泛的反帝基礎上,成立時有一百多個群眾組織成為會員。「孟買抗爭大會」(MR 2004)是由ILPS主辦。去年九月由二十幾個團體發起籌備MR 2004,到今年開會時,則有三百多個來自印度各地和世界其它國家的群眾組織參加註6。MR 2004與WSF的爭議在一年前「亞洲社會論壇」(Asian Social Forum, ASF)在印度的海德拉巴舉行時就開始了。

  它們之間的爭議主要有下面幾點,我因為贊成MR 2004對WSF的批評,所以我的立場並不是中立的。MR 2004對WSF的批評並不是針對參加WSF的群眾,他們認為參加WSF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看到全球化給人民帶來災害和苦難,希望能在彼此討論中交換經驗, 找到解決的辦法。MR 2004對WSF的批評是針對它的領導人,MR 2004認為WSF的領導人決定了它發展的方向,而這發展的方向使得WSF不但不能凝聚反帝的力量,而且還可能轉移了許多反帝團體的方向。下面就MR 2004對WSF的批評來說明它們之間的爭議,可以歸納成幾點:

  (一)MR 2004認為WSF雖然指出了全球化所帶來的各種災害,但是沒有分析全球化背後的根本原因,並且WSF所反對的主要是新自由主義的政策,WSF希望能對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加以改革。MR 2004則認為所謂全球化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資本要擴張所以要打破國界,但是對勞動人民來說國界是照舊存在的。而全球化背後的推動力量是帝國主義,MR 2004認為只要資本主義存在一天,這些年來由資本擴張所帶來的災害就會繼續,是不能靠這樣或那樣的改革來根本解決的。但是MR 2004並不反對在體制內作改革的抗爭,事實上參加MR 2004的許多團體都在WSF主持了各種解說會。

  (二)與第一點相關連的是MR 2004認為辯論雖然重要,但是不能沒完沒了的辯論,辯論應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MR 2004認為在解說會中的辯論或是在體制內的改革都是為了組織群眾和團結群眾,目的是為了要把反帝的運動向前推進一步。

  (三)MR 2004批評WSF說WSF的大部份資源來自大的基金會和少數幾個政府,以及由它們所支持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註7。MR 2004認為NGOs雖然也常與基層群眾一起工作,但與群眾團體不同,因為它們的資源來自各個基金會,而基金會有它們自己的宗旨和目的,所以NGOs能做的事必須要與基金會的宗旨和目的相符合。群眾組織是由群眾所支持的,它們要以群眾的長期利益為最優先考慮,要對群眾負責。

  WSF認為由NGOs所形成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是一股抵制當權者的力量。MR 2004則認為WSF所指的公民社會不分階級,MR 2004認為公民社會不是一個有著共同利益的實體,公民社會中有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這兩個階級的利益不是一致的,而是互相矛盾的。

  MR 2004還指出西方國家花很多錢來支持落後國家的NGOs,以便來影響這些國家的政治。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有五萬個NGOs。在2001年時,印度有兩萬三千個NGOs,它們在這一年中受到來自國外各方面的支援,共約十億美元,其中來自美國的資金最多,英國第二,德國第三。(WSF:Dissent or Diversion?)

「世界社會論壇」與世界的當權者妥協

  (四)MR 2004認為WSF與現在世界權力中心的關係是妥協的。因為WSF的領導人中有不少都是目前執政者或是跟執政者之間有密切關係的人,像在印度主辦WSF的組織之一的印度的共產黨(是一個主張社會民主的政黨,是聯合政府中的一員)在去年的「亞洲社會論壇」時,他們在會中完全不肯批評印度政府所執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巴西的魯拉在他當選了總統之後,參加了「世界社會論壇」的第三屆會後,馬上直飛到達沃斯去參加七大國主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他自稱要做這兩個論壇之間的橋樑,使這兩個論壇可以彼此對話,以便能更好的處理國際之間的貿易和投資的各種議題。

  即使像世界銀行這樣的機構對WSF也是肯定的,在2003年WSF開第三屆大會時,世界銀行的總裁致函祝賀,信中這樣說:「我的同仁和我對過去兩次「世界社會論壇」中辯論的議題都很注意,我們也會有興趣來討論你們今年會中的意見和提議??我們可以更緊密的一起合作。「(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the World Social Forum, 29)

  (五)MR 2004認為WSF的性質可以從它的會章中看出來。WSF雖然沒有直接反對馬克思有關社會發展的理論,但是在WSF的會章中說明它不贊成對經濟﹑社會發展 ﹑和歷史持有集中的和用簡單的推論的看法,MR 2004認為這是他們對馬克思理論的攻擊。WSF 以反對暴力為理由來反對人民的武裝鬥爭,MR 2004批評WSF說,他們只反對人民用武裝來保衛自己,但並不反對國家對人民施加的暴力。

  (六)MR 2004認為也可以從WSF開會所邀請的人和被WSF所拒絕的團體來暸解WSF的性質。WSF開第二屆大會時,法國總統派去好幾個高級政府官員和總統的助理,另外同行的還有巴黎的市長和三個法國的總統候選人等。那次會還有比利時的總理,以及葡萄牙的前任總統參加。這位前總統在他任內執行了新自由主義的政策 ,遭到葡萄牙工人階級的強烈的抗議。

  在第一屆大會時,哥倫比亞的革命軍(The 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umbia, FARC)曾來參加,但是第二次開會時,WSF就不允許FARC來參加。WSF也拒絕墨西哥的查巴達民族解放軍(Zapatista fighters)參加,這兩個組織是當前反帝武裝鬥爭的前鋒。但是WSF以反對暴力的理由拒絕它們參加。

  (七)MR 2004認為WSF提出了「有另一個世界的可能「(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這樣的口號,但是WSF卻不解釋它所指的另一個世界。因此「另一個世界「的口號是抽象的﹑是空洞的。MR 2004對它要追求的世界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一個往社會主義邁進的社會。

  以上是我對這兩個不同的反全球化大會的暸解。上一期的《批判與再造》中的〈「反全球化運動」的特徵及其在「911」事件後的發展〉一文,曾提到了「世界社會論壇」在第二屆大會時產生了分裂,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而現今還留在WSF裡面的應該是屬於溫和的改良派。

  這次去孟買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到這個城的各區去看一看,在公車經過的路上,看到的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貧民,他們的狀況是極為悲慘的,是遠超過生活在台灣的人可以想像的。WSF請來了得諾貝爾獎金得主和其他的知名的學者和好多個政府的高級官員註8。孟買的三家英文報紙每天都有報導WSF的新聞 ,和記者對這些大人物的訪問,這些人都住在高級旅館,我則懷疑他們有沒有看到街上這麼多的貧苦的人,也懷疑他們真的能提出解救這些人的方案。

註解:

註1:Oxfam是在二次世界大暫時成立的一個救濟機構,它現在幾乎在所有國家都設有辦事處,Oxfam也出版不少書籍。Oxfam作了不少很不錯的調查,主張「公平貿易」。

註2:除了解說會外還有較大型的討論會,這些會分為七個主題。請參看WSF網站。

註3:公園名字是August Kranti Maiden,當年甘地爭取獨立時也曾在這公園示威。

註4:一共有八十幾個組織,其中重要的有:Workers Party, ATTAC, Latin American Council of Social Sciences, Samir Amin's World Forum of Alternatives, Social Forum of Genoa, important organization linked to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French/Brazil part of the Trotskyite Fourth International(Revolutionary Communist League) and the Communist Refoundation from Italy.

註5:反全球化的運動的歷史在《批判與再造》的第四期中已經有介紹,這裡要更正的一點是反全球化的運動並不是從1999年在西雅圖開始的。1996年時, 菲律賓就有一次大規模的反帝國主義全球化的運動。這年的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Asian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在馬尼拉開會,菲律賓的新民主愛國聯盟(BAYAN)組織了大規模的國際反帝國主義全球化的大會。1997年APEC又在加拿大溫哥華開會,加拿大的一些團體主辦了另一次反帝國主義全球化的國際大會。1998年APEC在馬來西亞的基隆坡開會,亞洲各國的群眾組織又聯合起來開反帝國主義全球化的大會。

註6:印度的團體有全國性的和地方性的兩百六十多個組織,其中包括:很多個工會組織﹑農民組織﹑好多個年輕人組織和學運組織﹑回教徒的組織﹑反帝國主義的組織﹑媒體﹑文化和雜誌等組織。還有一個五十幾個人的迎接委員會,其中有律師﹑文學家﹑詩人﹑教授 ﹑工會代表﹑前最高法院和前高級法院的法官﹑戲劇家﹑社會運動家﹑自由戰士﹑和新聞記者等。請見Mumbai Resistance的網站。

註7:包括福特基金會和由福特基金會所支持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也包括歐盟國會里的一個叫United Left的組織﹑德國綠黨的一個名為Heinrich Boll的基金會﹑加拿大外交部之下的一個叫Droits et Democratie的基金會﹑和由荷蘭政府與歐盟所支持的一個叫ICCO宗教性質的組織,再加上一些巴西的NGOs等等。

註8:學者之一就是得諾貝爾獎的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史迪格里茲是《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一書的作者。史迪格里茲一場演講的報酬是很高的,由此可見WSF資源的豐富。見報的還有南非的一位高等法院的法官,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前妻Winnie Mandela。

參考資料: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the World Social Forum, Lessons for the Struggle against 'Globalization', Aspects of India's Economy, no. 35, Research Unit for Political Economy, First Published, September 2003, Second Printing, October 2003

Mumbai Resistance — 2004, Against Imperialist Globalization and War, January 14, 2004

WSF: Dissent or Diversion? New Vistas Publications, December 2003

http://www.mumbairesistance.org

http://www.worldsocialforum.org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