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影展影評】囍帖街的訃聞關於黃幡翻飛處

2006/04/26

2006年鐵馬影展即將於4/28日起,在國家電影資料館正式登場,此次鐵馬影展小組,以「紀錄抵抗、介入社會、想像世界」為主題,經心挑選30部平常不容易看到的國內外影片,一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此外本屆鐵馬影展,也與各地團體合作,進行樂生、新竹、嘉義、美濃四地的巡迴場,當然鐵馬影展的重要特色:專題座談會,那是絕對少不了的。去年曾經參與過的朋友,我們歡迎你繼續的加入,而去年來不及參與的,今年更不能錯過了。

  位處東亞的台灣,在戰後經濟輝煌期消逝數十載之後,可笑地仍津津樂道於「台灣奇蹟」,找尋象徵(進步)之「現代性」的刻痕,鴕鳥似地藏身「現代化、發展意識型態」的殘花敗柳之中。面對經濟衰退及各種政治社會後果,慌亂的找尋可複製與歸返的自我安慰之道,卻從未反省「單向直線發展觀」造成的後果。

  我們可以告訴主流的論述者,確實有清晰可辨的模式:持續再生產自身的資本主義空間實踐,透過國家的支持,不斷將「經濟輝煌期」的奠基者 — 人民,任由均質化的力量排擠到城市邊緣。伴隨著經濟起伏與資本流動,使城市政府越來越以「行動者」的姿態介入象徵性與經濟策略的塑造,以發展之名,行社會排除與地產炒作之實,看似為了解決積累危機的新治理策略,實質上斬斷了地方社會關係,豐厚了財團荷包。

  看完黃幡翻飛處,我回想起2005年七一遊行前後,在灣仔附近皇后大道東靠山邊的那一側街區閒晃,雖然迂迴交錯的街道讓我有點昏頭轉向,然而緊湊熱鬧的菜市、魚市、小間的燒臘、甜品、山邊斜坡上的大排檔、沿著山坡的巷弄充斥各式雜貨店,雖吵雜擁擠,卻自有規矩。對比於剛整修完的古董街,這些舊區有完整的社區鄰里網絡、生活模式、習慣與文化價值,有想像力與韻律,而非連鎖百貨公司的樣版櫥窗。由居民敘述的懷舊語彙與地方記憶,不必然是鄉愁式的回顧,卻肯定是對官商勾結與政府圈地的反擊——這正是「黃」片試圖告訴我們的,這不僅是抵抗的語彙,更是日常生活實踐的力量。

  現代化意味著地圖控制權的壟斷,這在同屬「四小龍」的台灣與香港,差別並不大。打開香港特別行政區規劃署的網頁,充斥著諸如:促進世界知名、更美好、安居樂業、專業、公正等詞彙,國家把自身抽離到客觀中立的位置,用自己創造的規範進行自我合理化,並將大資產家的利益分配隱藏在「公共」、「理性」的假面下,企圖成就烏托邦般的完美空間,犧牲豐厚的市民社會生活與地方經濟,製造使用者不在場的城市,透明的城市。在法條、規章的糾結,以及踢皮球(即太極牌)的過程裡,表面上告訴居民有選擇的權力,說人民是主人,但到頭來只是藉由層層的官僚結構分散政治壓力,在時限緊迫時告知,妳/你即將成為非法霸佔公有資產者,沒錢,別想有權力,也不想搞懂政府運作的邏輯。

  但其實政府邏輯很簡單:製造公義的假象,實則擔任經濟資源兩極化的推手。就像利東街,早期是以社會控制的需要,將印刷業聚集,而後這個自然形成「地方特色」在居民抗爭後,被以保存的名義轉嫁財團。類似的邏輯同樣發生在台灣,國土賤賣與回收,或新建捷運帶動地價,或暴力清除違建創造城市貴族的綠資本,甚至2006年舊曆年初一光華商場的正式清除,統統在在現代化意識形態下,一再利用進步的語彙清理城市以便販售——總是說目的在於替公眾製造「新」式的街景,而然如果妳/你想留下,則請背負貸款,否則遷離市中心。

  土地升值後,即使獲得優先購回權,恐也難以承受高地價的壓力,更別提社會網絡的延續。就像踏上位於亞皆老街的玻璃帷幕商場「朗豪坊」,高高在上的向下望見缽蘭街,即會知道「都市更新」將造成何種重大的地景差異與生活形態改變。鯉魚門舊區旁驚人的集合住宅也是資本的巨獸,它利用魚貨與香港早期避風塘的特殊形象,搾乾了差異地點的價值,也別提香港迪士尼售地過程的種種不義了,它是外資入侵的典型。這些藉由「提升生活品質、塑造城市風格」名義進行,不過它卻不會告訴你,付出額外且無形之社會成本的是小市民,零售小商家與中下階級自求多福。

  地價飆漲對於習慣住宅私有化、社會福利住宅污名化(平價出租住宅=藏污納垢)的台灣人來說,或早麻痺不自覺,然而眼見擁有長久「公屋」傳統(雖然這也是高密度小成本的傳統)的香港也已出現了「領匯」這樣的外判組織,顯然「住」的未來更充滿荊棘。再加上全球化中的帝國資本,恐怕日後亞洲的我們,都必須跟美商地產公司租屋。誰還記得,住,這項基本人權,是多麼不受保障。

  影片唯一的缺憾是沒能更完整的敘述香港土地、住屋與城市發展的政策脈絡,不過這並不影響對運動的表達。囍帖街的赴聞雖已刻印在H15區居民心中,就運動本身而言,即使要求保存與合理權益的訴求未能成功,卻也不是失敗,因為正是藉由這個抵抗的過程,運動喚醒了更多民眾,看見「中立公正」的政府是多麼蠻橫粗暴。都市住民的鬥爭,在可見的未來仍漫漫長路,政府仍緊緊的掌握了工程技術、法律規範的知識,握有行政決斷權、佔據文化領導權,和資本家源源不絕的支持。但是我們更需謹記,即使統治霸權力量強大,運動卻擁有群眾,我們不期待另一次壓迫暴力,卻樂見衝突中的意識覺醒。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