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汽車業界要在勞資之間上演重要戲—調薪。對於工會來說,談調薪是不亞於年終獎金的年度大事,也是勞資之間互別苗頭、展現實力的重要時刻!
然而,受限於工會法中廠場工會的規範,限制了工會的職能。一般工會頂多只能辦幾場演講會,並沒有足夠的資源聘請專職人員進行勞動條件的整理分析,造成工會提不出精確數據資料來跟公司據理力爭的結果;甚至對於公司會計部門提出來的資訊,工會往往難以判斷真偽。
因此,我們作一些簡要的整理,期盼可以對於工會作年度調薪談判時,提供作為依循標準。
標準一 :看家計負擔【實質工資=名目工資/消費者物價指數】
勞工拿的是「死薪水」,每個月的收入都主要花費在生活「消費」上,一旦物價漲高,代表這份薪水可以買的東西減少了。這時,這個薪水袋的「名目工資」未變,但是因為「實質工資」變薄。工資實際上還是縮水了!所以,薪水的厚薄,不能只有看表面數字,要把物價波動也一起考量在內,才是我們薪水袋所能代表的真正「價值」。
以某工會為例,依據工會每年整理的會員平均薪資,在89年度因為公司營運出現危機而全體減薪,之後連續三年都沒有再調整薪水。今年,工會決定好好地算一算,理監事大家坐下來想一想,究竟應該跟老闆要求多少的調薪?工會條列了歷年的會員平均工資(就是「名目工資」),再從經建會的網站上找到了今年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接下來讓我們超級比一比,這個工會所屬會員的實質工資為何?
年度 單位:年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1-4 月 ) |
A 名目工資 單位:元 |
32,050 |
33,000 |
34,407 |
36,000 |
33,400 |
33,400 |
33,400 |
B 名目工資 (85 年= 100) 單位: % |
100.0 |
102.7 |
107.4 |
112.3 |
104.2 |
104.2 |
104.2 |
C 消費者物價指數 (85 年= 100) 單位: % |
100.0 |
100.9 |
102.6 |
102.8 |
104.1 |
104.1 |
103.8 |
D 實質工資= B /C 單位: % |
1 |
101.8 |
104.7 |
109.2 |
100.1 |
100.1 |
100.4 |
E 實質工資= 32,050 乘以 D 單位:元 |
32,050 |
32,627 |
33,556 |
34,999 |
32,082 |
32,082 |
32,178 |
依照上表顯示,從民國85年至88年「名目工資」與「實質工資」皆呈現調升趨勢。但是民國89年因為減薪造成名目工資下滑,達2,600元之多!此後兩年多,不曾調薪,所以「名目工資」未曾變動過。而民國89年90年的物價指數未變,故這兩年的「實質工資」也維持在32,082元,直到91年度頭四個月,雖然名目上的工資仍是33,400元,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而使得「實質工資」呈現微量上升狀態。
且88至89年間,物價指數大漲1.3﹪,我們的「名目工資」反而因為減薪而縮水8.1%(104.2 –112.3=-8.1),是實質工資從34,999元掉到32,080元的主要原因。所以可推估這一年員工的家用應該是吃緊。
拿85與86年的名目工資與實質工資的變動相比較發現,雖然名目上86年調薪額度高達950元,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提高了0.9%,86年會員受益的實質薪資只有提高577元而已。
另外,假設原本雙薪的家庭,因為經濟波動的影響,其中一人失業、或收入減少,則造成家庭中對於工會會員的這一份薪水的依賴程度大增,這時,對於加薪的需求也會增大。因此,需要積極的工會幹部去詳加詢問會員,了解民情。
標準二:看員工生產力提昇的貢獻度
【單位勞動生產力=公司產值/員工人數】
「單位勞動生產力」就是平均每個員工為公司貢獻了多少生產的價值的意思。產值通常以全年出貨的貨品價格為準。由於很多工廠都是在不景氣的時候藉機裁員,導致留下來的員工一個人要兼顧很多架機台,造成勞動強度大增,對於精神、體力的耗損很大,這個算法反映了實際工作負擔的增加。
【剝削率 = 稅後盈餘/員工總工資】
通常公司成本帳中,除了固定資本(機械廠房)、物料開支以外,以人事的開支為大宗。而我們認為,所有的產出都是勞動的果實,沒有工人,就沒有生產,就沒有公司的利潤。機器、物資是死的,工人是活的,商品的價值是因為有工人的勞動才能夠灌注到產品中,讓產品成為商品在市場上賣錢。所以,公司的利潤是工人創造的,不是董事長創造的,董事長(或資方)只是提供了機器、廠房、原料這些輔助生產工具以及生產的調度而已。
剝削率的計算是要了解資本主義社會中剝削工人的程度到多大程度。比如:在美國,近年來汽車製造業的平均剝削率是400%,但是我們發現,去年台塑集團的南亞企業的剝削率高達1700%,表示南亞企業剝削員工的程度,是美國汽車製造業界的4倍以上。這解釋了,去年底到今年初全球石化業生產過剩的不景氣中,為何台塑企業獨占鰲頭,獲利率仍然高得驚人 !也解釋了,去年一年南亞公司每18元的獲利,就有17元是進了王永慶家族的口袋,只有1元是留給全南亞公司3500個員工去分食。公司的獲利並不等同於工人的利益,員工共體時艱勤勉工作所創造的果實,並未回饋到工人的收入當中!
徒有標準不足以自行,實力才是工會真正的談判籌碼
雖說「讓數據說話」,然而死數據需要活運用,才能對談判派上用場。比如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起去年來微降,使得名目工資未調整的情況下,實質工資會因應著物價下跌而提高,這時除非如上述案例,多年來薪水不升反降;不然,僅提出實質工資的數據,不足以突顯工會要求調薪的正當性。還不如找「單位勞動生產力」、「剝削率」,可能較易找出支持調薪的數據。
權益不會白白由天上掉下來,權益從來就是經過一番爭取才會落實。掌握了統計數據之後,下一個課題,就會是在每一回合的勞資談判中如何有攻有守,據理力爭的問題了。工會實力,除了展現在提出數據、反駁資方說法,還更在於工會代表背後是不是真有紮實的組織實力作為後盾,讓資方心理明白,我們對於調薪幅度的接受與否,是會對於其未來的經營與獲利產生威脅的!備戰而不求戰,才是對峙兩造能夠相安無事的唯一辦法。高失業率的時代,一旦工會忌憚資方,不敢在調薪問題上據理力爭,形同提供給資方「軟土深掘」的方便,屆時工會無能造成會員向心力流失,工會更不可能奢談其他勞動條件的保障,則有工會跟無工會沒有大不同,工人都只能依賴沒強制力形同「紙糊的」的勞基法,在高失業率的勞動力市場中削價競爭、載浮載沉。
(敬仁勞工安全衛生雜誌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