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轉彎 應以日本為鑑

2011/05/17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日前媒體報導,日本首相菅直人,繼本月6日公開要求日本中部電力公司關閉濱岡核能發電廠後,10日再度召開記者會,宣布終止過去日本政府所制訂,至2030年要將核能發電比例提升至50%的能源計畫。並以發展太陽能、風力、生物能等各種綠色再生能源,做為未來日本能源政策基礎。

日本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轉彎,並不意外。這兩個月來,福島核災已經完全戳破核能是乾淨、安全與便宜能源的謊言。日本四月舉辦的地方統一選舉中,長期擁核的執政黨民主黨更慘敗給在野的自民黨。顯示日本民眾已經用各種行動和實質的投票,展現他們拒絕核能的意志。

然而,這樣的改變並不容易,也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就2009年資料統計,核能發電佔日本電力結構20%,實際發電量更佔到近30%。在這樣的基礎上,得花上數十年時間逐步減少核能使用,並發展綠色能源替代。而德國,更是在震災發生後,立即關閉了境內7座原本預計延役的老舊核電廠,並宣布將於2021年達成全面停止使用核能,改以再生能源替代的政策目標。以廢核為目標,逐步規劃能源產業轉型與相關政策,不僅僅是為了選票考量,檢驗更是政治人物能否面對現實,承認錯誤,並展現其政治願景的關鍵。

反觀台灣的政府官員,除了一再地拍胸脯保證安全,無視於核電廠座落於斷層周邊,且抗震係數低落的的客觀事實。經濟部更出言恐嚇,如果關閉核電廠,台灣將會缺電,並有1/3至1/4廠商將立即關門。昧於現實、跳針、以及恐嚇,這是台灣政府面對民間質疑常有的方式。

然而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經濟部長施顏祥的說法,可以從「台灣不能沒有國光石化,否則影響就業人數」,到馬總統宣布停建後,改口為「台灣石化業適時轉型,不會有失業問題」。短短幾天,轉彎之快,令人印象深刻。十餘年來,扣除掉水力發電與汽電共生,台灣的再生能源比例從來沒有超過1%,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也不禁讓人質疑,究竟是政策上實際不可行,還是官員的腦袋沒有先轉彎。

台灣與日本的地理型態類似,皆為缺乏天然資源,能源仰賴進口,且位於板塊邊界,多地震天災。目前核能約佔總發電量15%至20%,總發電量的備用率仍有20%以上,顯示台灣對核電依賴程度仍小於日本,能源政策轉型比起日本應更為可行。日本社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體認到非核家園的重要性,難道台灣也非得發生重大事故才能醒悟?

日本能,德國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回應

台塑兩岸發電量合計超過菲律賓全國總合..也就是說..沒電跟台塑買....只怕你沒錢..要買多少台塑都能提供!

為何台電跟政府高層寧建核電廠...就是不願跟台塑買多一點電?
你知道台電自己建核電廠有多少油水嗎?跟台塑買......油水全沒了!

「日本四月舉辦的地方統一選舉中,長期擁核的執政黨民主黨更慘敗給在野的自民黨。」這一段其實是有誤導的可能。因為在野的自民黨其實比民主黨更擁核,否則之前的核能政策是誰制定的?民主黨只是執政時沒有guts往永續能源轉向,現在發生福島核災,不得不朝永續能源轉向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