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中科四期搶水工程
溪州農民要求凍結預算

2011/05/24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立法院今天(5/24)舉行「中科四期調度農業用水工程預算」公聽會,來自彰化溪州鄉的數十位農民與農民團體北上立法院,要求立法院凍結「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劃工程」預算,農民團體批評,彰化地區農業灌溉用水不足,但是農田水利會竟然以每立方公尺3.3元的價格,同意每日調撥集集攔河堰6.65萬噸的農業用水給中科四期使用,為了調撥農業用水,中科管理局還耗費21億元,沿著溪州鄉最重要的灌溉水圳「莿仔埤圳」埋設長達24.5公里的輸水專管,這項工程被農民痛批是「搶水工程」,要求立即停工。

(中科四期調度農業用水工程的輸水管線行經溪州。圖片:台灣農村陣線提供)

出身彰化縣溪州鄉的作家吳音寧表示,政府官員說因為農業用水足夠,所以調撥農業用水,但是溪州鄉民長期以來卻是農業灌溉用水不足,不得不「供四停六」,以輪流灌溉的方式來因應,如今卻在農民用水不足時,竟把水賣給中科。

溪州鄉農民包萬添拿出一束沒有結實的稻穗表示,這束稻子是昨天才割下來的,在「供四停六」灌溉不足的狀況下,稻子都長不好,希望政府官員能夠為農民著想。

政府原本計畫要在大肚溪橋下游約1.5公里處設攔河堰,預計提供國光石化、中科四期、大城、彰濱及二林精機等工業區用水,目前正在進行二階環評。此案因為對彰化地區農、漁業用水影響過大,遭到環保團體極大的反彈,極有可能喊停。

由於大度攔河堰極有可能被擋下來,屬於高耗水產業的中科四期用水究竟要從何而來,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政府原本的計畫中,大度攔河堰是中科用水來源的長期解決方案,在大度攔河堰完成前,則是與彰化農田水利會協調調撥農業用水,如今在大度攔河堰極有可能被擋下來的情形下,這個臨時性的措施是否會成為常態性的解決方案,也引起溪州農民的疑慮。

對於農民質問何時才會停止調撥農業用水,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回應表示,要等到長期水源確定後才會停止調撥農業用水,已經發包開始整地的「調度農業用水工程」也不會停止。對此,農委會水利署副署長楊豐榮表示,「調撥農業用水應該調豐水期的水,不應該調用枯水期的水。」他表示,如果最後中科管理局沒辦法找到長期的水源,建議另外找水,水利署不會讓中科管理局長期調撥農業用水。

由於現場民眾不斷質問,如果大度攔河堰被擋下來,中科四期沒水可用,那麼調撥農業用水是否會成為中科四期常態性的供水措施,楊榮豐表示,如果沒辦法蓋大度攔河堰,會考慮以興建海水淡化廠的方式解決水的問題。吳音寧質疑,如果最後真的要蓋海淡廠,那現在耗資21億元興建的輸水專管和沉沙池,是否就廢棄不用?楊榮豐對此回應表示,到時候政府會讓這些設備做最適當的運用。

由於此工程是直接引水供中科使用,吳音寧質疑,中科最終仍會以調撥農業用水的方式,來滿足用水需求。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調撥農業用水必須是臨時性的,不能一年365天,天天都調撥,這是違法調度用水,目前在委員會已經有委員提案,要求刪除相關預算。

回應

福壽螺才是台灣農業的殺手,
福壽螺在台灣田間隨處可見,避免重演卅年前的生態浩劫,
請真正愛台灣生態的知識份子,好好關心此事!

+1
福壽螺才是台灣農業的殺手,
福壽螺在台灣田間隨處可見,避免重演卅年前的生態浩劫,
請真正愛台灣生態的知識份子,好好關心此事!

福壽螺是長期危害水稻等等作物的元兇,但最近卻有廠商鼓勵農民養殖,這也引起農政單位的注意,因為農政單位長期以來、投資了不少金錢和心力,就是要消滅福壽螺,但現在卻有廠商到處跟農民簽約,事前也沒經過評估,對生態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很難掌控。

農民撿起水稻田裡的福壽螺,數量多到難以計算,福壽螺會蠶食水稻等農作物,農民常為了減少福壽螺數量,會使用農物藥劑來防治,但這樣的效果其實很有限。

被農民視為農作物殺手的福壽螺,最近卻有生技業者鼓勵農民養殖,並以一公斤一百七十塊來收購福壽螺卵,要提煉出蝦紅素做美容保健品,也已經有養殖業者跟廠商簽約三年提供收購。

養殖業者表示,目前養殖出來的福壽螺,有些提供生技廠商收購、有些當作養殖大閘蟹食物,來源大多是田間與水溝抓來放在獨立空間養殖,並不會對農作受造成影響,也會減少田間的福壽螺數量,但雲縣府農業處還是相當憂心。

農業處表示,這幾十年來為了避免農作物遭受福壽螺危害,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藥劑防治,現在卻因為廠商認為福壽螺可以開發生技產品,要和農民合作大量養殖,但如果沒有多加評估,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恐怕難以控制。
記者王威雄雲林報導
(2011-05-24 20:00) 公視晚間新聞

台中市大甲、大安等區的灌溉溝圳內,常可看見密密麻麻蠕動的福壽螺及一串串粉紅色的螺卵;郭姓農民感嘆,政府協助農民長久與福壽螺戰爭,總是無法將之消滅,農友損失慘重,政府應徹底研究滅螺計劃,才能落實農民期待。

http://udn.com/NEWS/DOMESTIC/BREAKINGNEWS3/6354278.shtml

養豬廢水無人敢管

彰化縣二林鎮西庄里,西庄村前養豬廢水無人敢管。

因為排污的人是彰化縣政府高官,農X局長邱X平家族。此里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附近,若再不理,可能影響園區開發,成為另一環保抗爭焦點。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t=66217

彰縣有全台首創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
現在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

今年初台灣地區飽受缺水困擾,其實,早在去(99)年彰化縣長卓伯源即指示縣府水利資源處籌措經費,著手探勘蘊藏於彰化地區水田約數億噸的伏流水,現在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卓縣長希望藉由彰化農業再生水資源活用的成功經驗,將這項技術推廣至全國,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也使台灣地區不再有缺水之苦。
  7日上午卓縣長與總統府國策顧問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台大名譽教授甘俊二、醒吾技術學院副教授張煜權、縣府水資處長范世億、新聞處長黃東烈等人,在臺灣省彰化農田水會溪州工作站及三條村農田灌區現場共同實地見證,由卓縣長向大家報告這項好消息,親自示範汲取伏流水。
  卓縣長表示,彰化縣政府在水資源應用開發有所突破,以整個農田來說,就像水庫,老天下雨給水,以彰化縣為例,水到農田後,目前有灌溉地區的農田為46,214公頃,以民國97年的統計,可容納有14億公噸的水,其中5億公噸的水讓土壤吸收或蒸發了,9億公噸的水在中間一層,其中的6公噸水到處亂流,如果運用探測器或放流技術蒐集充份利用,所集的水只要其中的一成,就足供一座雲林湖山水庫蓄水量。
  卓縣長指出,當伏流水源源不絕流出時的那一刻,他相當感動。去年縣府結合台大團隊以50公頃的灌區為實驗,發現這項驚人的成果可充份運用,突破以往僅以主流河川微分的方式取得水資源,改採伏流水積分的方式以最環保、省錢的方式,讓水資源再生利用,同時彰化縣舊濁水溪的整治也將結合此技術,並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的支持。
  全球氣候變遷帶來台灣豐枯兩極化的降雨趨勢越來越明顯,可掌握的水資源將越來越少。以彰化地區為例,近年來即因區域氣候異常、春雨短缺及颱風行徑偏東等因素,造成民生用水已經無法正常供水,分階段限制用水幾乎已經成為常態。如何在既有的水資源架構中,尋求再生水資源活化,將成為彰化地區的首要目標。水田就猶如水淺而面積廣的「平地水庫」,除了田埂的蓄水空間外,灌溉期間水田牛踏層以上的土壤亦蘊藏了豐富的伏流水。彰化地區目前有灌溉的地區達46,000公頃,九成以上是水田。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研究,雲林濁幹線轄區貯留的回歸水量約有2.8~3.2億噸。然而同處濁水溪下游北側平原的彰化,單位面積灌溉用水為雲林的1.5倍,應有更大的回歸水潛力。因此,為因應彰化地區中長期用水情勢,提高整體水資源之有效利用,縣府乃著手推動「彰化地區可利用水資源之初步調查與調配計畫」。
  台灣過去伏流水之開發主要是利用坡地的地形地勢,採用地下土堰形成集水廊道的方式,收集流向穩定的伏流水。然而平地水田所存在的伏流水流向並不穩定,因此也增加了水田伏流水探勘及收集的困難度與成本。有鑑於此,本計畫目前利用彰化農田水利會溪州工作站轄區內約50公頃的灌區,進行水田伏流水之探勘,計畫中採用了低成本的水田伏流水探勘技術,首先利用定點滲流管判定伏流水流向,接著利用排水溝混凝土側面截留伏流水流動,再以排水溝定點開孔的方式讓水田伏流水流入排水溝,即可達成伏流水集中回歸再使用的目的。根據探勘結果,即使在以旱作為主的灌區中,仍可見伏流水由排水溝開孔中湧現,證實彰化地區農地伏流水之蘊藏量的確有其開採的價值。
未來該計畫之成果將首先應用於舊濁水溪親水空間的改造,藉由鄰近農地回歸水的注入與社區污廢水的截留,讓舊濁水溪往日的風華得以活化與再生。縣府亦將擴大計畫灌區,實際著手開發可穩定供應之農地回歸水使用量,搭配區域新增用水標的,以強化管理及新構思之工法,在不影響現有用水人權益下,建立彰化地區以灌溉輪區為單元之農業回歸水再利用機制,進而將此技術推廣至全國,使以往無法有效使用之伏流水得以因此工法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
業務單位:水利資源處水利管理科
http://www.chcg.gov.tw/index/bulletion/02main_detail.asp?bull_id=9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