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僱用的大量出現,並非是台灣獨特的現象。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開展,越來越多國家加入加工出口的行列,為了增加出口就要壓低成本,惡性競爭的結果是勞動條件的向下沉淪,資本家試圖僱用更多彈性勞動力,來減少正式員工所需的人事成本、以彈性工時增加勞動強度,最重要的是,藉此打擊工會組織的力量。如此的現象在幾乎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越演越烈。為了面對如此嚴厲的挑戰,「亞洲跨國企業監察網絡」於11月間在印尼舉辦了一次「非典型僱用勞工組織經驗交流會」,總共有來自印尼、韓國、菲律賓、泰國、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等地的代表一起參與分享經驗。
鎖定組織目標
其中韓國代表提出了一個發生在現代集團某個汽車廠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參考。現代集團這個廠透過20個不同的派遣公司,總共雇用了800名派遣勞動者,而韓國工運向來有「潛伏勞動」的傳統,意思是說,專職組織者選定一個組織目標之後,就隱藏身份進入這家企業求職,以潛伏其中從事勞工組織工作,在這個案例裡,潛伏的組織者亦設法進入這些派遣公司內,利用數年的時間逐步建立該廠內派遣勞動者的組織工作。
就在組織工作鴨子划水了一段時間之後,抗爭的衝突點藉由偶發事件忽然爆發開來:有一名派遣勞動者被現場領班毆打,該領班甚至追到醫院去把勞工弄成殘廢。這個事件給了組織者一個很好的機會,雖然廠內的派遣勞動者分屬不同的派遣公司,但在組織者的佈置之下一起發動了罷工,且正式員工組成的現代汽車工會亦支持派遣勞動者的抗爭行動。這些分屬不同公司的派遣勞動者組織了一個派遣勞動者工會,目前在800名派遣勞動者中有500名是工會會員。
降低派遣工與正式工的差異
一開始工會的訴求對象是現代企業,組織者試圖迫使現代汽車與這些派遣勞動者組成的工會簽訂團體協約,以降低正式員工與派遣工之間的差異。經過前後長達一年的抗爭與談判之後,雖然這個派遣勞動者工會沒有達成預期的主要目標,卻也逼得20家派遣公司一起與工會簽訂了一項團體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是說,只要派遣公司與現代汽車之間的勞動派遣契約繼續維持,派遣公司就不得隨意調動在該廠內工作的派遣勞動工,這項協議也獲得現代汽車的認可,這等於是說,該廠內的勞動派遣工獲得一定程度的工作保障。原先不同派遣公司的勞工有不同的制服、伙食也跟正式工不一樣,經過團體協約的爭取,這些歧視性的管理行為也逐漸獲得糾正。
從筆者的觀點來看,除了韓國工運組織者的策略與技巧值得學習之外,他們的運動目標更是我們必須欽佩的。組織派遣工,絕對不只是要幫派遣工爭更多薪水或福利而已,組織派遣工的最終目的是在降低派遣工與正式工間的差異,進而消滅派遣勞動這個現象。因為只要有差異存在,資本家就可以利用這些差異來分化勞工間的團結。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進行跨公司的組織工作、突破既有的工會法令侷限,畢竟,工會的實力是建立在能否迫使資方和自己簽訂團體協約並切實履行,而不是官方的承認與否。
(敬仁勞工安全衛生雜誌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