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野惡鬥,對NCC組織法僵持不下的前夕,行政院新聞局在各大平面媒體上刊登全版廣告,強調世界主要13個國家通訊傳播管理機構的委員產生方式,沒有一個是採用國親協商版的政黨比例推薦制,因此,基於尊重全民福祉的立場,對國親的NCC組織法版本「實難認同」;行政院還特別點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呼籲馬英九「在鑄成春秋大錯前懸崖勒馬」,別把NCC搞得「贓兮兮」。
新聞局作法隨即引來在野黨的嚴厲抨擊,並揚言刪除新聞局預算。行政院發言人卓榮泰說,新聞局在報上刊登廣告有不得不的理由,因為新聞局希望NCC組織法草案和行政院組織法同時討論,但無法經過合理管道、正常溝通,在野黨只是一味以多數力量凌駕一切,新聞局不得已才在報上刊登廣告。
無論什麼樣的理由,新聞局的作法實在讓人難以苟同,將政黨間的搞不定的政治惡鬥,透過公帑自我宣傳,並且指責敵對政營,儼然是將「政府」當作政黨的工具。
不過,即便新聞局的理由這麼正當,但就算登完廣告後,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NCC呢?朝野對NCC的主張有何不同呢?各自有什麼樣的盤算呢?而什麼樣的NCC組織形式適合台灣呢?
顯然的,對許多人而言,NCC仍然是個謎,即使已經決定選邊站的民眾也未必清楚朝野的NCC主張到底有那些差異,然而,這樣的現象並不是什麼特例,早已是台灣粗糙立法機制的慣有定律,總是一個政策吵了半天、幹得滿天峰火、屍橫遍野,大家還不是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道理很簡單,台灣不僅缺乏政策辯論的公共空間、媒體沒有監督與評價政策的能力,朝野政黨也未必願意清楚的告訴人民他的主張是什麼,甚至接受人民的挑戰與質疑,就如同朝野政黨NCC組織法版本經過多次改變,即使在表決前夕,在野政黨仍然搞出抽換條文的新把戲,搞了半天,政客本身都未必清楚自己投的是什麼票、是什麼版本、是什麼內容,更何況是一般民眾。
NCC組織法闖關不成,王金平說,近期將再邀朝野針對NCC議題進行協商,這倒是給了個緩衝的時間,至少可以讓殺紅眼的政客稍稍冷靜一下,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弄懂自己說的是什麼鬼話;這段期間也是朝野政黨向人民交待的機會,懂得傾聽民意、尊重民意政黨應透過各種機制,勇敢地站出來向社會大眾表明政策主張,逐條說明條文內容及其影響,讓人民了解什麼是NCC,並且接受社會的監督與公評,就算最後一定要是選邊站、要殺個你死我活,也可以理直氣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