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愛國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美國政府力圖在伊拉克問題上強裝笑臉。它不斷宣稱在實現自身目標方面正在取得進展。最近媒體發表了美國駐伊大使扎勒米‧哈里扎德(Zalmay Khalilzad)6月6日寄往國務院的備忘錄表明,在內部討論中情況要悲觀的多。備忘錄提到,在極度戒備的綠區為美國政府工作的伊拉克職員面臨越來越多的各種問題。這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哈里扎德說,伊拉克員工抱怨說,「伊斯蘭分子和/或民間武裝組織一直在干擾他們的日常活動。」
女性僱員受到很大壓力,要她們穿所謂樸素的衣服,其標準有時比在伊朗還要極端。她們中有人報告說,每天送她上班的出租車司機通知她,「要是她不戴頭巾,他就不能讓她坐車」。
除了在穿衣打扮上(對男人也一樣,例如不准穿短褲)面臨多重壓力外,僱員們抱怨說他們住的地方每天都缺電,星期六要花12個小時排隊買汽油。
局勢對僱員們變得如此危險,以致他們向所有的人隱瞞自己的就業情況,包括他們自己的家人。他們在綠區外不用手機,甚至不攜帶手機,因為存在著洩露的危險,特別對女性而言。如果大使館往他們家打電話,他們只用阿拉伯語回答。結果,大使館不得不完全停止給他們打電話,因為他們認識到,這會揭穿他們的「偽裝」。如果有媒體攝像器材在場,伊拉克雇員也不能被用來進行翻譯。
要進入綠區,僱員們必須通過檢查站的檢查。4月份以來,檢查站的伊拉克衛兵更像「民間武裝團體」並且「神經非常緊張」。有一個員工要求大使館發給她記者身份證而不是僱員通行證,這樣一來,這些衛兵就不能當眾舉著她通行證,向旁觀者大聲宣佈她的身份了。「這種信息如果讓不該聽的人聽到了,那就是死刑判決。」
這並不是住在窮街區的人才會遇到的問題。影響波及到巴格達所謂「上層」街區,其中有一個已經變成了「無法辨認的鬼城」,因為人們不敢上街,越來越多的伊拉克中產階級移居出去了。僱員們報告說,他們的安全有賴於他們與事實存在的街區政府的關係,在這些地方,「就連地方長老(mukhtars)也讓武裝人員替換了,或者被他們招安了。」結果是,「人們對大多數鄰居都不能信任了。」
反過來,美國大使館也沒有把握,它是否還能信任自己那些憂心忡忡的伊拉克僱員。「我們擔心他們也許會誇大事實,或者讓我們接受符合他們自己世界觀的消息。」這導致此地喪失了工作職能。大使感到,有必要通報阿拉伯報紙一位編輯的觀點,即「種族滅絕…正在幾乎所有伊拉克省份出現。」
不過,這份電報最驚人的部分需要全文重複在這裡:「最近,我們開始把那些印有當地僱員姓名的文件粉碎掉。三月份,有幾個員工來找我們,詢問如果我們撤離,我們會向他們提供什麼條件。」
粉碎文件?如果美國撤離?顯然,伊拉克僱員想起了1975年的西貢,那時美國大使館和軍隊的越南僱員拚命要擠上撤離的直升飛機。我們已經走向了那一步?看來,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一些伊拉克僱員認為如此,而美國大使就這樣通知了華盛頓。
版權所有:伊曼紐爾‧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所有版權保留。在不改動本評論和展示版權所有條件下,允許下載、通過電子傳送或電子郵件信箱轉發給其他人、把文本登載在非商業團體互連網頁面上。如欲翻譯、以印刷和/或包括商業網頁和節錄等其他形式出版,請與作者聯繫,電子郵箱: immanuel.wallerstein@yale.edu 傳真號碼:1-203-432-6976。每月兩次發表的這些評論,旨在從長時段而不是從當前頭條新聞的角度,對當代世界變化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