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邀參加716重返凱道 捍衛土地正義 守護糧食安全 永續水資源行動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07/01

各位關心台灣農村的朋友,捍衛農鄉聯盟與台灣農村陣線懇請您,716、717與農民一起重返凱道,捍衛土地正義。

去年的717,大家和來自大埔、相思寮、灣寶、二重埔、璞玉、土城等面臨土地徵收的農民,一起夜宿凱道,要求「圈地惡法 立即停止」。並且在凱道上種滿了「凱稻」,大家一起把被怪手鏟平的田「種回去」。

一年過去了,散布在各地的「凱稻」,在農人殷勤地呵護下,已經收成了兩次。而捍衛土地正義的民間力量,一年來也不曾停歇,各地反徵收自救會連結成更堅實的捍衛農鄉聯盟,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經出爐。

相對於民間力量的努力,一年來政府的表現卻是刻意推諉怠惰。兩個去年政府宣稱已圓滿解決的徵地個案,大埔與相思寮,目前都還有農民仍面臨迫遷的處境;行政院長吳敦義與內政部長江宜樺去年承諾要推動修法的土徵條例,行政院至今尚未提出政院版的修正草案。

在土徵條例修法推延的同時,二重埔徵收案已經進入到細部計畫公開閱覽的程序,璞玉計畫也通過新竹縣都委會的審議,送至內政部都委會審查,各地徵收農地的進程不曾停止。

今年除了農地徵收外,春天的一場大旱,則凸顯政商聯手搶奪農業用水的危機。從新竹比麟水庫的興建,到美濃水庫與吉洋人工湖的死灰復燃,乃至於中科四期違法調度濁水溪僅存的農業用水,新一輪政商向全民搶水的水資源大戰隱然成形。

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及氣候異常加劇,糧食危機是步步進逼。各位朋友,土地的不正義,就是社會的不正義;農村的危機,就是全民的危機。捍衛農鄉聯盟與台灣農村陣線懇請您716(六)、717(日)與農民一同重返凱道,捍衛土地正義。

716-717農民重返凱道 捍衛土地正義行動:

716(六) 17:00-18:00 土地與餐桌─城鄉鬥陣行動:各徵收區農特產、爆米香 18:30-21:30 徐世榮、彭明輝、徐進鈺、鍾永豐、廖本全、詹順貴、蔡培慧、蔡晏霖、曾旭正、李丁讚、農村武裝青年(陸續增加中)、…等公共知識分子與樂團聲援短講、演出。 22:00-24:00 大樹腳論壇:農地徵收、糧食安全、水資源主題論壇 24:00-清晨 夜宿凱道

717(日) 06:00-09:00 凱稻向陽:凱道曬稻穀,宣示捍衛土地正義、守護糧食安全、永續水資源。

土地與餐桌─城鄉鬥陣行動 713(三)-715(五)台北市捷運站發送各徵收區農產品

最新行動訊息請見:

台灣農村陣線網站 台灣農村陣線粉絲專頁 聯絡人:台灣農村陣線 林樂昕 0922-696075 許博任 0986-611914 蔡培慧0932-349866 反「璞玉」要農村 農民怒控政府「炒地皮」

主題: 
活動日期: 
2011/07/162011/07/17

臉書討論

回應

彰化縣已經有全台首創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怎麼又說是在搶奪農業用水,找舞台要成名或者要...也要資訊同步更新!現在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

今年初台灣地區飽受缺水困擾,其實,早在去(99)年彰化縣長卓伯源即指示縣府水利資源處籌措經費,著手探勘蘊藏於彰化地區水田約數億噸的伏流水,現在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卓縣長希望藉由彰化農業再生水資源活用的成功經驗,將這項技術推廣至全國,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也使台灣地區不再有缺水之苦。
  7日上午卓縣長與總統府國策顧問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台大名譽教授甘俊二、醒吾技術學院副教授張煜權、縣府水資處長范世億、新聞處長黃東烈等人,在臺灣省彰化農田水會溪州工作站及三條村農田灌區現場共同實地見證,由卓縣長向大家報告這項好消息,親自示範汲取伏流水。
  卓縣長表示,彰化縣政府在水資源應用開發有所突破,以整個農田來說,就像水庫,老天下雨給水,以彰化縣為例,水到農田後,目前有灌溉地區的農田為46,214公頃,以民國97年的統計,可容納有14億公噸的水,其中5億公噸的水讓土壤吸收或蒸發了,9億公噸的水在中間一層,其中的6公噸水到處亂流,如果運用探測器或放流技術蒐集充份利用,所集的水只要其中的一成,就足供一座雲林湖山水庫蓄水量。
  卓縣長指出,當伏流水源源不絕流出時的那一刻,他相當感動。去年縣府結合台大團隊以50公頃的灌區為實驗,發現這項驚人的成果可充份運用,突破以往僅以主流河川微分的方式取得水資源,改採伏流水積分的方式以最環保、省錢的方式,讓水資源再生利用,同時彰化縣舊濁水溪的整治也將結合此技術,並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的支持。
  全球氣候變遷帶來台灣豐枯兩極化的降雨趨勢越來越明顯,可掌握的水資源將越來越少。以彰化地區為例,近年來即因區域氣候異常、春雨短缺及颱風行徑偏東等因素,造成民生用水已經無法正常供水,分階段限制用水幾乎已經成為常態。如何在既有的水資源架構中,尋求再生水資源活化,將成為彰化地區的首要目標。水田就猶如水淺而面積廣的「平地水庫」,除了田埂的蓄水空間外,灌溉期間水田牛踏層以上的土壤亦蘊藏了豐富的伏流水。彰化地區目前有灌溉的地區達46,000公頃,九成以上是水田。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研究,雲林濁幹線轄區貯留的回歸水量約有2.8~3.2億噸。然而同處濁水溪下游北側平原的彰化,單位面積灌溉用水為雲林的1.5倍,應有更大的回歸水潛力。因此,為因應彰化地區中長期用水情勢,提高整體水資源之有效利用,縣府乃著手推動「彰化地區可利用水資源之初步調查與調配計畫」。
  台灣過去伏流水之開發主要是利用坡地的地形地勢,採用地下土堰形成集水廊道的方式,收集流向穩定的伏流水。然而平地水田所存在的伏流水流向並不穩定,因此也增加了水田伏流水探勘及收集的困難度與成本。有鑑於此,本計畫目前利用彰化農田水利會溪州工作站轄區內約50公頃的灌區,進行水田伏流水之探勘,計畫中採用了低成本的水田伏流水探勘技術,首先利用定點滲流管判定伏流水流向,接著利用排水溝混凝土側面截留伏流水流動,再以排水溝定點開孔的方式讓水田伏流水流入排水溝,即可達成伏流水集中回歸再使用的目的。根據探勘結果,即使在以旱作為主的灌區中,仍可見伏流水由排水溝開孔中湧現,證實彰化地區農地伏流水之蘊藏量的確有其開採的價值。
未來該計畫之成果將首先應用於舊濁水溪親水空間的改造,藉由鄰近農地回歸水的注入與社區污廢水的截留,讓舊濁水溪往日的風華得以活化與再生。縣府亦將擴大計畫灌區,實際著手開發可穩定供應之農地回歸水使用量,搭配區域新增用水標的,以強化管理及新構思之工法,在不影響現有用水人權益下,建立彰化地區以灌溉輪區為單元之農業回歸水再利用機制,進而將此技術推廣至全國,使以往無法有效使用之伏流水得以因此工法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
業務單位:水利資源處水利管理科
http://www.chcg.gov.tw/index/bulletion/02main_detail.asp?bull_id=9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