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府交大聯手造鎮炒地?
農民拒「璞玉」徵300頃糧田

2011/07/03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6/29日,近百名竹北農民赴總統府陳情,抗議「璞玉計畫」將徵447公頃土地。北上的農民在凱道前陳列親手耕種的農產品與獎狀,凸顯竹北良田恐遭區段徵收的擔憂。

後更名為「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的璞玉計畫,預計徵收竹北市東海里、隘口里、十興里與芎林下山村447公頃土地,範圍並涵蓋高鐵新竹站東西兩側將約300公頃的農田。璞玉計畫始於林光華擔任新竹縣長時期,新竹縣政府與交大簽訂協議書,委由交大成立推動小組。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包括82公頃的IC產業專區,以及交大無償獲得的40公頃用地,此外並規劃3百多公頃、包括國際示範村的住商用地。2009年,內政部都委會原則上通過「台知園區」主要計畫;今年四月,新竹縣都委會也通過該計畫,待內政部都委會通過細部計畫後,即可施行區段徵收。

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規劃了82公頃的IC設計園區,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這是要讓交大校友廠商進駐。交大無償獲得40公頃土地。更多被徵收的土地,將規劃包括「國際示範村」等居住品質較高的住一、二區以及商業用地。(製圖:陳韋綸)

東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義旭帶來資料指出,新竹縣自2008年為止,區段徵收面積為全國第二,並先後經歷縣府用地、台大竹北校區、高鐵新竹站生科園區以及台知園區等多次區段徵收,包含預計開發的土地面積,已達1332公頃。先後經歷三次土地徵收的農民田守喜帶來自己耕種的稻米,強調家族務農過三代,祖父時期種植的稻米,更是進奉日本天皇的「貢米」。「竹北是良田,生產這麼好的米,難道要把他徵收去嗎?」他表示,自己有170多坪土地將被區段徵收,發回抵價地僅70坪,如果領取補償金,金額卻不足以把房子蓋回。他質疑:「政府說(徵收)100坪發回40坪土地,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農村陣線指出,依照實務經驗,地主農地遭區段徵收後,發回的抵價地面積,恐將少於法定下限的40%。台灣農村陣線成員陳平軒解釋,地主土地遭區段徵收後,發回抵價地的面積,端看他有多少「權利價值」。權利價值的算法,依照現行土徵條例,假設100坪的農地中,農民甲擁有20坪土地,而區段徵收範圍前,每坪單位價格為1萬元,則甲所擁有的土地價值為20萬元,占所有農地價值的20%。區段徵收後,抵價地的總價值是500萬元,甲可以擁有的「權利價值」就是500萬X20%即100萬元。而農民甲就是拿著這100萬元,去換取抵價地。

因為區位越好的土地價格就越貴,地主相對能換到的土地也就越少。相反地,單位面積越便宜的地段,雖然地主可以換得更多土地,但就代表這是區位較差的土地,例如墓地或變電箱旁等。此外,雖然地主可以選擇領回抵價地或是補償金,然而被徵收的土地價值,通常以公告地價加四成計算,與實際市價相差甚遠,便會發生如農民田守喜所言,「過去200、300萬能蓋一棟房子,但是現在不可能。」的情形出現。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表示,自救會曾經發文給需地廠商,目前已有兩家廠商回覆「無用地需求」。她認為台知園區的開發,實際上並非必要。蔡培慧指出,大埔以來土地徵收爭議,往往是政借以開發「科學園區」為名,卻圈劃比實際用地更多的土地面積,並規劃住宅用地。「然而我們需要這麼多住宅用地嗎?」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廖本全則以經建會資料說明:目前台灣的都市空間「已可容納全台人口,根本不需要都市開發。」他批評台知園區是「新的都市計畫案」,目的是透過造鎮與開發,獲取土地利益。

去年717農民集結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對層出不窮的土地徵收有所作為。然而,一年過去,相思寮與苗栗大埔仍有農民被迫搬遷。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批評,一年以來總統府與行政院對於土地徵收浮濫,沒有提出正式回應,「反而繼續剝奪璞玉等地區農民的土地!」他並指出,璞玉計畫向是在「跑程序」,對於民眾陳情卻不採納和回應。自救會會長邱鴻鈞表示,今年6月說明會上,縣府以「台電停電」為由結束會議,然而卻有10餘名登記的居民尚未發言。「說什麼98%地主同意,那我們今天站在這裡是空氣?」他強調如果持續徵地,農民也將「反抗到底。」

回應

璞玉計畫始於林光華擔任新竹縣長時期,新竹縣政府與交大簽訂協議書,委由交大成立推動小組...交大校長當時是張俊彥,推手主要是當時的工學院院長劉增豐和林健正。最早的規劃將近一千兩百公頃土地,後來又增加一小部分,一共將近一千三百公頃。交大以校務基金委託幾個顧問公司進行基地的測量、調查並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等申請文件。當時的規劃報告中不僅沒有前瞻性地把PC周邊零組件產業也規劃進來成為「土地需求者」,甚至於也包括了異想天開的「科技法律業」、「科技觀光業」。至於當初的規劃者是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搜尋過去的資料,結果會指向某些T大教授(有時候一些人是兩面人啊!左臉支持農民,右臉貼上政客。)。交大花掉了約四千萬的校務基金。但本案因為中央並不支持,因此推動小組想要搞「預售」模式,向園區的業者進行遊說,希望取得「預售款」,才有辦法來進行部分土地徵收與公共設施開發。但因為實際上園區業者不缺土地,需要土地的直接找中央政府要地或者要求擴大科學園區範圍(如竹科的竹南、銅鑼基地,或中科,而不需要投資遙遙無期的什麼「預售」),因此整個計畫是動也不動。當時交大願意出資幾千萬,是為了和林縣長的交換條件為交大可取得一百公頃的土地。後來整個計畫隨著林光華卸任、鄭永金不支持(因為他們兩個不只是不同黨派,也屬於新竹不同「地區」),鄭永金支持二重埔的開發,不支持璞玉計畫,因此璞玉計畫幾乎胎死腹中。隨著交大校長張俊彥卸任、劉增豐卸任,校內對璞玉計畫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動者在檯面上僅剩下林健正一人。此時轉而較積極推動台南校區的開發。在此過程中,交大引進前高雄市工務局長林欽榮協助,璞玉計畫同時縮小規模改為「知識經濟旗艦園區」......之後才勉強獲得中央部分的支持,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