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移民署官方版的自由主義種族歧視「跨文化溝通」》一文

2011/07/18
南洋台灣姊妹會社工

責任主編:張心華

拜讀刊登於苦勞網公共論壇的《移民署官方版的自由主義種族歧視「跨文化溝通」》一文,讓我瞠目結舌、嘖嘖稱奇,不禁懷疑,這真的是我也有參與的同一場演講嗎?

移民署於7月4日舉辦的「跨文化溝通論壇」事實上是與南洋台灣姊妹會、師大翻譯所共同主辦[1],其緣起為南洋台灣姊妹會在多年培力、服務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的過程中,有感於我國通譯制度諸多缺漏,有戕害在台生活外籍人士權益之虞,因此辦理「跨文化溝通論壇」,邀請實務工作者(包括國際家庭互助協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南洋台灣姊妹會)對政策提出建言,創造民間團體對政策制度的影響空間,同時並趁Eric Kramer教授、謝怡玲教授應師大翻譯所邀請來台之際,請他們抽空與處理移民事務的政府官員、以及從事通譯服務的口譯員分享兩場演講。Eric Kramer教授與謝怡玲教授在美國Oklahoma大學任教,Kramer教授多年研究跨文化溝通,謝怡玲教授有多年從事醫療口譯的經驗,他們的觀察與經驗自然彌足珍貴。

《移》文作者劉文小姐將Kramer教授對不同社會/文化「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的觀察視為Kramer教授種族歧視、自詡進步的證據,並把Kramer教授對不同文化的觀察(例如「時間觀念」的差異)操作化為「文化包袱」,藉以批判Kramer教授是西方文化中心、西方文化霸權。

然而實際上,Kramer教授在闡述權力距離以及時間觀念時,他是在談隱性的語言規則。關於顯性和隱性的語言規則,Kramer教授解釋,「顯性語言規則」的關鍵是語言能力,而「隱性語言規則」的關鍵是文化能力。不同權力距離的社會中對處理事情有不同的態度,東方社會女性地位可能較為低落、有些國家有種姓階層,做為跨文化溝通的節點(knot)─通譯,雖然有志縮短權力距離,但仍需抱持對當地文化的尊重。Kramer教授以他自身經驗為例說明,他在香港友人家裡作客時,雖不滿女主人對待家中菲勞的態度,但他選擇以較為溫和的方式處理、表達,以示尊重。再者,Kramer教授也談到不同文化中迥異的時間觀念,所謂「進步」的國家的生活步調最快,但他同時也批判,人類在這樣的”clock culture”中形同時間的奴隸,他並提倡人和人之間的連結應該向非西方國家學習,從「工具性思維」(instrumental)轉化到「有機性思維」(organic)。Kramer教授對傳統「進步」涵義的討論及反諷十分精采,怎麼會變成《移》文作者口中「種族歧視言論」,令我百思不解。

「跨文化溝通論壇」的最後場次,姊妹會邀請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共同與談,商討通譯制度如何改善。姊妹會以自身服務的個案經驗指出,在台外國人的司法權益嚴重被政府忽視:    案例一:只持「停留簽證」,短暫在台居留的泰國人在台開庭,書記官非但未主動詢問是否需要通譯服務,在我們要求通譯服務時,書記官表示需要在開庭前兩週就要提出申請,然而開庭前兩週,「開庭通知書」根本尚未寄出。   案例二:中文不好的緬甸媽媽在離婚官司爭取小孩監護權,因為太晚申請通譯,因此她當天只能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入庭。相對有律師同行的丈夫,緬甸姊妹沒有通譯,原本應可入庭陪伴社工當天被禁止入庭,緬甸媽媽在開庭之後十分沮喪難過,雖然不明究理,但因缺乏奧援,她仍在當天法庭的紀錄上簽下姓名。

當我們提出這些案例,要求司法院應當主動詢問法庭當事人的語言通譯需求,以落實「法院組織法」98條、「民事訴訟法」207條、「刑事訴訟法」25條對不通中文的訴訟當事人之保障時,司法院代表支吾其詞、只一再重覆其虛有其表的「通譯人才資料庫」政績,最後在逼不得已的情狀下落下一句「將回院研議」。如此態度,不更是爭取移民工權益人士更當關注的焦點嗎?

除了還原Kramer教授的理念與當天演講內涵,我們更希冀呼籲大眾對通譯制度的重視,更請劉文小姐能和我們一同繼續爭取移民工的應有權益,別白白浪費了滿腔怒火。

[1] 此「跨文化溝通論壇」除了為入出國及移民署、南洋台灣姊妹會、師大翻譯研究所共同主辦,原亦列有法務部協辦。然原本答應支付口譯費用的法務部在論壇前一個工作天突然說他們無法補助,使姊妹會必須在財務極其拮据的狀態下支付口譯費用。

回應

這篇回應重點是什麼?
1、告訴大家姊妹會如何請到這個人,來分享他彌足珍貴的經驗?
2、回應劉文的文章?

如果是1,喔那我們知道了,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如果是2、要回應劉文的文章
那這篇文章什麼都沒回應,只是宣傳式的講了一遍
沒有具體回應任何事

我很好奇,作者真的有好好看劉文的文章嗎?
建議你先好好看一下
別白白浪費了滿腔怒火寫了一篇沒有回應任何批評的回應文

大家都是憤青啊~都有滿腔怒火
但是光是怒氣難以釐清真相
建議把Kramer的演講錄音逐字整理出來
若是劉文誤解/曲解了Kramer教授的演講內容
理當道歉

若無誤解
Kramer教授是在公開場合的演講
應該也有雅量接受公評才是

我看劉文的文章並無否定南洋姐妹會的努力之意
只是對Kramer教授演講發言有意見
或許她有誤解
或是對一些用字/語言較為敏感
感受到有歧視的涵義
這種感受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

個人認為
讓還原錄音是比較好的處理
可以由原始錄音來檢視Kramer的演講內容
不須經由個別人的解讀
不論是批評或辯護

不覺得沒有回應到呀。@@

我覺得納悶的是,雙方都是為新移民努力的團體,有需要帶著怒氣或酸性說話嗎....

還有苦勞網何必把這種沒幾個人看得懂,不重要的爭執提到頁首。這兩個組織的爭執,沒有人被惡劣解聘,沒有欺壓,還不如把桃產總那件事提前。@@

苦勞網早就變成假公共議題之名逞私人恩怨之實的砸派大賽現場了

南洋台灣姊妹會大概是第一次被砸派所以反應比較激烈

久了就會習慣

胡適曾說過:「少說主義,多談問題」

個人認為就這次劉文以及鄭詩穎二位作者的文章
可以看得出來胡適這句話的道理所在。

從劉文的文章出來開始,TIWA沒有出面拘束一下,到鄭詩穎這篇,讓人覺得,你們(新移民團體)真是糟蹋支持你們的人的苦心,吵架(挑毛病)給外人看。

看了一點都不想為誰說公道話,只覺得有點心寒。

樓上這樣見縫插針,也太明顯,
不是資本家的打手,就是極右派的先鋒。

這裡果然是丟派比賽的場地。

"不是資本家的打手,就是極右派的先鋒。"

帽子扣真大,苦口婆心、忠言逆耳。

我是一個實際支持過這兩個團體的人,不敢說力量有多大,至少有機會幫忙時還算盡心,信不信由你,看了你又扣個立場便打掉他人的感嘆,心,又更寒了一點。

針對問題來釐清
用大團結來談會模糊焦點

我認為劉文有必要跟責任回應一下這篇文章
兩者談的東西不太一樣

贊成公佈全程錄音檔,才知道倒底誰說錯了

罵那位教授
又不是罵南洋姊妹會
姊妹會幹嘛幫那位教授擋子彈啊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