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舞踏藝術家秦Kanoko自1998年以來,在台灣展開舞踏活動。2005年,秦Kanoko在台灣正式成立舞踏團體「黃蝶南天舞踏團」。秦Kanoko自2005年4月開始走進樂生療養院,持續參與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首先以獨舞參與2005年的「音樂‧生命‧大樹下925行動」;2006年於樂生療養院中山堂發表《天然之美》,透過舞者身體再現死者靈魂;2010年,在經歷樂生院大樹下、中山堂及舊納骨塔因捷運新莊線工程而碎為瓦礫,為了尋找新的抵抗之所在,於樂生療養院新納骨塔旁發表《惡之華》,並將舞作獻予亡靈。今年7月26日到30日每晚7點,「黃蝶南天舞踏團」將第三度於樂生療養院發表新作《祝告之器》。
本次演出地點位於樂生療養院,觀眾上山觀賞演出會看到捷運工程施工的景象。秦Kanoko堅持持續在樂生進行創作的原因是,樂生療養院處於危險狀態,因為捷運工程,新院區與舊院區的土地崩落,許多房舍開始產生裂縫,而連結新舊院區的樂生橋也因工事的地勢壓力造成結構擠壓變形,這些事實為官方所掩蓋,這段上山看演出的路程,希望大家一起見證並紀錄。
本次演出的另一個目的是,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先生提出樂生院納骨塔裡有許多日據時期過世的朝鮮人、沖繩人、日本人的骨灰,他們在樂生院是被遺忘的一群,這次公演會用我們的方式紀錄李添培榮譽會長的記憶。舞者的表現要讓歷史裡被隱蓋的事情與未來作連結。
『祝告之器』是一個象徵性的詞彙。它指的是被死者附身的女巫以及舞者的身體。秦Kanoko之所以會追尋女巫的身體,是因為「亡者的死狀也許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模樣。藉由探索此可能性,我們不但能夠和死者對話,而且得以將話語向未來發聲」。讓死者的意念寄宿於體內,將生者的身體轉變為死者的「遺體」。人會使此「遺體」活著,至此,身體始能成為生者和死者之間的交流之器,這不再是天方夜譚。所有人都是一出生便牽引著「遺體」。
演出中,秦Kanoko採用了台灣民間文化的「牽亡歌陣」、「鋼管舞」,中國傳統墨家巫祝王大禹行走模樣的「禹步」,又名七星步等。邀請生者及死者一同觀賞。《祝告之器》由〈大漁獲〉、〈骨頭舞〉、〈走馬燈〉、〈牽亡舞〉、〈樽女〉、〈竹與雀〉、〈孝女〉、〈禁色〉、〈衝浪〉、〈鞦韆〉、〈菩薩考〉、〈巫女舞〉、〈龍宮城舞〉等舞碼組成。
此外,「黃蝶南天舞踏團」將於7/25 (一)晚間六點到八點在樂生院蓬萊舍舉行「透過漢生病連繫全亞洲」報告交流會,報告人茂木亮 (MOGI Ryo )先生藉由參與日本、韓國及中國的勞動工作來關注漢生病議題。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他前往東北災區舉辦各式活動。這次特地來到樂生院與樂生保留自救會院民、樂生保留運動參與者進行工作報告與交流。
目前7/30 (六)場次預訂贊助已額滿,請欲觀賞演出的觀眾選擇7/26~29場次,或在7/30至現場候補贊助。詳情請至【黃蝶南天舞踏團】 http://asiabaroque2009.blogspot.com/ 或電洽:0960-639-179。
新聞聯絡人 黃雅慧 0973-338-078 natali.huang@gmail.com 許雅紅 0928-215-067 yahung.hsu@gmail.com
回應
Re: 台灣海筆子企劃【亞細亞巴洛克VII】 2011
似乎歷年來行動與演出成果頗可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5RPCh6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