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工多 星民眾抱怨搶飯碗

2011/08/16

2011/08/16 12:12:26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16日專電)向來被視為「與全球競爭」最積極開放的新加坡也有煩惱,當地員工抱怨外來者搶飯碗,星國政府因此調高引進中層外籍員工的門檻,但中小企業卻認為此舉等於提高營運成本。

台灣和新加坡近來都熱烈討論人才議題,不同的是台灣面對人才流失,而星國則是吸引許多外籍人士,多到民眾認為工作機會被搶走,希望政府調整政策。

在新加坡,外籍工作人士多,從科技研發到餐飲、建築業都有,但引發民怨的部分是中層的工作機會,有 1名理工學院學生曾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為何外籍員工過去每月薪水超過1800新元(約新台幣4萬1000元)就可獲得某種工作准證?這個問題點出連新加坡擁有專業文憑的學生,都要面臨工資較低外籍員工競爭的現象。

新加坡政府一向保持開放,吸引人才匯集,以取得更大的進步。李顯龍曾說過「我們是與全世界的員工競爭」。但外來的和尚有些會唸經,有些則是靠低薪,例如有1家設計公司表示,同樣的工作,外籍員工願意接受1800新元月薪,但本地員工不見得會接受。

面臨龐大的「外籍兵團」,新加坡不少中等收入階層有被搶走飯碗的感覺。為了順應民意,李顯龍近日在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上宣布,將再提高外國人申請就業准證的薪水門檻。但他也強調,在把新加坡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時,也提醒注意不能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

一些中小企業出面呼籲政府,政策不宜這樣「一刀切」,因為有些行業新加坡民眾接受度不高,例如某家建築公司表示,許多相關科系畢業生寧可投入金融業,也不想到工地上班,因為金融工作環境較舒適安全,而且也較「光鮮亮麗」,此舉無異會讓中小企業被迫對外籍員工加薪,導致成本增加。

新加坡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梁振雄在接受星媒訪問時表示,再次提高申請就業准證的門檻,說明政府將更仔細審查,確保外籍員工的技能不對新加坡人構成競爭。

他表示,過去確實有一些中等收入的新加坡人覺得他們被忽略了,但政策調整後,能否平息國人對外國人的「敵意」,至少要1至2年才會看出成效。1000816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