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南區籌備座談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08/29

主辦: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籌備會 協辦: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在全球化競爭浪潮以及少子化趨勢下,台灣的高等教育近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然而,無論從國家層次的高教資源的配置,乃至各校的人事典章制度,高等教育體系受雇者的聲音很少被納入決策體系之中。「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的籌組,希望能夠團結高教體系內的受雇者,落實勞動三權「團結權、協商權與爭議權」,建立合理的勞資協商機制,保障工作條件與尊嚴,同時挑戰當前高等教育商品化的趨勢。

一個工會的成功,有賴於各方的集思廣益與凝聚共識。如果您認同高等教育受雇者團結的意義,非常希望您能撥冗出席本次座談。我們相信,有更多朋友從自身的經驗提出建議,籌組過程中有越多的思辯與討論,未來的工會將越有可能展現出足夠的力量。期待您的參與!

日期:2011年九月七日下午13:30~15:30 地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會議室(社會科學院三樓/社3004-2) 座談議程: 引言部分: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籌備進度報告 陳尚志(中正政治系助理教授) 從工會法看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邱毓斌(高雄市NGO聘僱人員職業工會 研究員) 大學裡的雇用關係:典型與非典型 翁裕峰(成大醫學科技社會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討論部分: 一、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應該關注哪些議題? 二、未來工會的組織型態與運作模式:

為統計人數以利場地安排,請以電郵報名(註明服務單位):giosaa@mail.nsysu.edu.tw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發起人: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金壽(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吳育仁(中正大學勞工系副教授)、李威霆(聯合大學資社所助理教授)、李翠萍(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李錫隆(中正大學化生系教授)、周平(南華大學應社系教授)、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林明傑(中正大學犯防系副教授)、邱子修(中正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邱花妹(中山大學社系助理教授)、邱獻輝(中正大學犯防系助理教授)、范雲(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唐文慧(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翁裕峰(成功大學醫學科技社會中心專案助理教授)、翁博群(嘉義大學微生系助理教授)、馬長齡(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副教授)、莊雅仲(交通大學人社系副教授)、陳光輝(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尚志(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信行(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陳政亮(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陳慈幸(中正大學犯防系副教授)、黃信豪(台灣師範大學公領系助理教授)、黃書緯(政治大學國發所博士後研究)、楊智瑛(中正大學機工系教授)、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蔡志杰(世新大學台社中心執行秘書)、蕭光志(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魏貽君(東華大學華文系助理教授)、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敬 邀

主題: 
事件分類: 
活動日期: 
2011/09/07

臉書討論

回應

當日與會,對於談到的高教困境,甚感瞭解與認同。但說到台灣高教混亂,是因為移植自美國的新自由主義,過度市場化的結果,恐怕與實情有差距。

我留學美國時,確實感受到美國大學自由競爭的精神,而市場化是主要考量,老師有教學壓力,教授有接計畫的壓力。但是他們的壓力,是在做真的事,教授在做真的研究,老師在做真的教學,應付真實的市場需求。

台灣的大學,恰恰相反,完全不考慮市場需求,發表一些在SCI/SSCI上的論文,與真實研究、企業需求都無關。甚至教學上強調的量化評鑑,也與大學生的需求不同。

台灣現在施行的,應該比較像學術共產主義,整個學術、教育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學術大老在決定,他們的角色就像共產黨內政局的委員。當初中共搞文化大革命時,也是所有的東西都量化,都競爭、評比。

雇主很會欺負一般求職者兼夜校生身份

工作很多你們知道嗎?

你們要不要工作才是最大的問題

你錯了,我肯做那份工作,雇主太挑人就是不肯給你工作機會,明明知道夜校生要進修上課,還故意用輪班及加班名義要讓夜校生在工作與學業之間要做選擇,選擇工作的話(學業要被迫當掉重修),選擇學業的話(工作要被迫辭職),雇主就是不肯讓日校生及夜校生只做固定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