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會暫踩煞車
苗栗中平工業區 等政策塵埃落定

2011/09/17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6149932850_c379b28258.jpg中平工業區計劃位於苗栗銅鑼、公館交界,中興工業區旁,沿台72線的狹長地帶。

一樣是苗栗縣,一樣是工業區開發、一樣是農地徵收、一樣是「特定農業區」、一樣引發居民的反彈,很容易讓人連想起「大埔」、「灣寶」;就在行政院版《土地徵收條例》丟出「市價徵收」議題、而中央對於「特定農業區不徵收」的實際態度難測之際,9月15號,內政部區域計劃委員會專案小組會議再審苗栗「中平工業區」開發案,預計還將再開一次專案小組會議,不過,主席李素馨表示,在開發單位召開地方說明會、與地方充份溝通,並通過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審議之前,不會將本案送到區委會大會進行審議。

工業區的必要性和裡面的「住宅社區」

位於苗栗銅鑼、沿著台72線而行,狹長的「中平工業區(左圖)」是依據目前已經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35條,委託「金樹營造」開發的工業區,屬於公、私聯合開發的型態;15日的專案小組審查會,由苗栗縣副縣長林久翔壓陣、金樹營造說明計劃的內容。

主要的爭議圍繞在「工業區的必要」與區內規劃的「住宅社區」面積上,金樹營造表示,目前在「中興工業區」已經有包括區內「正達光電」等13家廠商提出「意向書」,表示願意進駐;而根據鄰近工業區提供的數據指出,鄰近的中興、銅鑼、頭份、竹南、三義…等工業區的使用率與廠商進駐比率普遍都超過90%,甚至有多處已經達到100%,不過,這個「廠商需要」的說法,受到質疑,有委員提出,13家廠商的意向,在經過這幾年金融海嘯、產業外移之後,是不是還準確?而金樹營造以工業區「已出租、出售」以及「已建廠」的比例來計算工業區的使用率,是不是符合現狀,有許多工廠,廠房是已經蓋了,但未必有在運作,對此,金樹營造並沒有辦法提出進一步的說明。

中平工業區總開發面積約28公頃,依據《促產條例》,區內可以規劃10%,也就是約2.8公頃面積的「住宅社區」(上圖,黃色區域為住宅區),這是藉開發工業區,興建住宅的條款,目前區內規劃了1.7公頃、總樓地板面積34,488平方公尺,容納1,150人的「住宅社區」,金樹營造強調,依據未來工業區預估需求1,940人×15%×4(每戶人數)計算出來,未來工業區約需容納1,164人的住宅區,並沒有計劃要容納計劃衍生的人口需求之外的人口。

獎投、促產與私人主導的工業區

就像許多「特定農業區」的共同經驗,數十年來,在河川地上,一點一點地把滿是礫石的土地改良成優質的土壤,特地和鄉親們一起北上,關切家園將因工業區開發而遭到徵收的李太太說,他們家在這裡有3分自家的農地,加上承租縣政府的3分地,在這裡種植芋頭,一年一獲,可以有30幾萬的收入,一旦中平工業區開發,就有5分地會受到影響,勢必影響到將來的生計。而緊鄰著計劃區的「中興工業區」造成水源汙染的問題,也是農民關切的。

中平工業區則抓到了《促產條例》的尾巴,而中興工業區則抓到了它的頭,源起於《獎勵投資條例》時代的中興工業區北區1988年由瑞明建設開發、南區則在1989年由文經開發公司開發,1990年《促產條例》立法,南區則交由新成立的社團法人管理。由於工業區內有像「正隆紙廠」這一類高污染的產業,加上這種由私人主導的工業區開發,在污染防制的工作上有缺陷,苗栗縣政府環保局也承認,中興工業區的污水設備徒有設置,但是卻沒有運作,所以造成週邊農地的污染,不過環保局強調,將來希望透過中平工業區的開發,把污水納管,一併處理,不過也被區域計劃委員質疑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卻想用新開發案來處理舊問題,邏輯不通。

像中平工業區這樣形狀狹長的工業區,開發不易、所造成的衝擊卻更大,在被問到為什麼要這樣來畫工業區的範圍時,金樹營造的代表承認,主要的原因是區域內的公有土地多(縣政府地70.43%、國有土地7.88%,私有土地21.69%),這是在徵收成本上做的考量,像這樣小面積的開發,不可能像大面積的「區段徵收」,透過土地重劃,用「配地」的方式,減少徵收的成本(區段徵收與配地的問題,請參考「土徵條例的報導」),金樹營造代表私下表示,這個個案與「區段徵收」不同,如果「市價徵收」定案,土地徵收的成本可能會高上2、3倍。

中平工業區計劃內土地權屬圖6156149980_9a745dd80a_b.jpg
資料來源:《苗栗縣中平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

公有土地該不該放出來?

當開發單位在會議上報告農委會說「如另經工業局表示本案已符合院長指示原則與具開發必要性,且通過還評審查並已與地主溝通,且符合徵收之公益需要原則或取得土地使用之同意等,該會原則同意本案之農地變更使用」,農委會的代表在聽過開發單位「幫」他們說明的內容之後,當場表示「開發單位還沒有對這些事情有所說明,所以農委會沒有辦法具體表態」。

兩年以前農委會的態度(推動《農村再生條例》與後龍科技園區時)

開發單位說的是「有開發必要、符合公益原則、取得地主同意…這些都OK,農委會就會同意」,農委會的反駁只是「我還不知道這些OK不OK,所以不能表態」;但是開發必要、公益原則、地主同意…這些其實不關農委會的事。農委會位置是,要在這些都OK了之後,它覺得這裡是農業需要的地,所以不同意,也就是說,農委會這樣的回應,也並沒有讓它的「存在感」多一些些。

這些「該OK的問題」和「農業用地的解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在這個計劃區,不管公有地、私有地,現在都是作為農耕的用途,也有在這些土地上耕種數十年的農民,他們與有土地農民的差異,只不過是在當年「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的時候,沒有拿到那一張所有權狀而已。而更重要的問題則是,在整個國土的規劃裡,哪裡是工業區、哪裡是農業區,這又牽涉到未來國家經濟政策的走向,這些上位的概念沒有出來,則任何一個工業區的開發、公有土地該不該放出來當工業區用,不會只是「徵收成本」的問題;它的爭議將永遠存在,而農委會將永遠「不存在」。

不過,在這個個案上,區委會是暫時停下了腳步,還在等,等的不是上位的國土規劃,而是在等「市價徵收」、「特定農業區不開發」…這些政策宣示,落實之後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