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樓乃潔
美債、歐債危機,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海嘯的憂慮;監察院審計長林慶隆在立法院備詢時承認,如果依照「國際標準」計算,台灣已經超過《公債法》的舉債上限(剪報)。而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加上退撫、勞保等法定政府負擔最後支付責任的公共基金缺口這種「潛藏性負債」,台灣的國債已經相當一年GDP(去年為13兆6千多億新台幣,立法院「10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也指出,隱藏性債務,也差不多是13兆,也有不同的計算,顯示已經超過14兆、15兆)。
退撫基金財務:慘!
9月23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向監察院舉發,行政院沒有依法撥補退撫基金短少的收益(去年15.9億、今年45.5億;全教總新聞稿),《退撫基金管理條例》要政府保證收益,如果前3年基金賺(賠)的錢收益比台銀定存的利息還低的話,就要補足差額,而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則回應說(新聞稿),沒有賴帳,只是前3年金融海嘯賠得很兇,等以後賺錢再補回來(上個月又慘賠161億,其實還是賴帳吧!)。
到今年8月為止,退撫基金已經產生收支不平衡,而造成淨值下降的現象,基金破產的危機一天天逼近。這個破產危機,跟金融海嘯是扯不上關係的,而收益沒有到法定標準的這個洞,也是個小洞,也許真的賺得回來,但是造成整個基金隱藏負債的那個大洞,最主要的因素,得從基金的提撥和給付說起。
退撫新制實施以後,公務人員(1995/7/1)、公立學校教師(1996/2/1)和軍職人員(1997/1/1)分別加入了「退撫基金」的行列,而不再適用過去由政府買單的「恩給式(同時也是「隨收隨付」制,並不會構成龐大基金)」的退休金制度。退撫新制,簡單地說,就是由公教人員和同時兼具國家和他們雇主身份的政府各自負擔35%和65%的保費,每個月撥一筆錢到一個基金裏面,將來這些人退休之後,再從基金裡領取退休金,於是構成了「退撫基金」這個制度。
有人交錢、有人領錢,交的錢少、領的錢多,這個叫作「不足額提撥」,這個時候,基金裡的錢會愈來愈少,有一天要領錢的人會領不到。退撫基金在一開始設計「費率」和「給付」的時候,就是這種「不足額提撥」的設計。
「不足額提撥」造成大洞
退撫基金費率的計算:本薪×2×提撥率,目前是12%,法定最高提撥率是18%。
項目 | 公務人員 | 教育人員 | 軍職人員 | |
第一次精算 2000年 |
適當提撥率 | 15.5% | 17.9% | 21.9% |
與當時提撥率(8.0%)差額 | 7.5% | 9.9% | 13.9% | |
第二次精算 2003年 |
適當提撥率 | 26.4% | 28.6% | 32.0% |
與當時提撥率(8.8%)差額 | 17.6% | 19.8% | 23.2% | |
第三次精算 2006年 |
適當提撥率 | 31.1% | 33.1% | 36.3% |
與當時提撥率(12%)差額 | 19.1% | 21.1% | 24.3% | |
第四次精算 2009年 |
適當提撥率 | 40.66% | 42.32% | 36.74% |
與當時提撥率(12%)差額 | 28.66% | 30.32% | 24.74% |
我們從退撫基金每3年精算一次的資料(右表)來看,2000年,算一算「教育人員」精算出來應該要提撥(適當提撥率)17.9%才夠,但是那時候只提撥8%,差了9.9%,3年下來,2003年,基金的缺口就會變大,應該要撥進去的錢(適當提撥率)就變高,成為28.6%,但是那時候的費率也只有8.8%,這樣年復一年過去,累積下來,就變成一個龐大的缺口,到2009年精算的時候,適當提撥率已經變成42.32%,但是,這個時候實際的提撥費率只有12%而已。
如果從退撫基金開始實施到今天,算起來已經16年了,這個缺口有多大呢?根據2009年的精算,它的「隱藏性負債」已經達到1兆9,814億。
該怎麼看待「退撫基金」這個制度,我們把視野拉大一點,跟勞工的「勞保」和「退休」制度做一個比較。
如果,按照一般的說法,勞保制度屬於「退休金(現金給付的老人安養)」制度的「第一層」,它對應的,是公教人員的「公保」制度;而「勞退」屬於第二層,則對應了「退撫」制度(見下圖)。
給付面:退撫最好、勞保OK、勞退最爛、公保聊勝於無
先拿「勞保」和「公保」做一點比較,在2008年完成修法之後,勞保的「老年給付」改為年金制,在當年的社會壓力下(當時勞工的行動請參見「這一篇報導」),訂出了「薪資替代率」1.55%、以職涯最高60個月平均工資計算,這使得勞工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到算是OK的一筆「勞保年金」,而現在正在立法院裡審議的《公教人員保險法》草案,也打算要進行「年金化」的修法,它的「薪資替代率」只有0.65%、最高只可以請領35個基數,簡單試算一下,假設一個平均工資4萬和退休時本薪同樣4萬的公教人員比較:
- 勞工投保年資20年: 40,000×1.55%×20=12,400
- 公教人員20年:40,000×0.65%×20=5,200
可以看到,規劃中的「公保年金」比起「勞保年金」,是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的;不但如此,公保要交的,比勞保多很多,勞保的費率現在是6.5%,有雇主的勞工要負擔20%(算起來是1.3%),而公保的費率是7.5%,公教人員要負擔35%(算起來是2.625%)。
這好像跟「軍公退休教待遇比勞工好」的這個印象差很多?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勞退」和「退撫」放進去比較。
勞退新制在經過2005年的修法之後,修成了「個人帳戶制」,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在工作的時候賺的錢提撥進勞退基金,老了再把它領出來,這種根本沒有社會保險意義的「強制儲蓄」,而退撫制度則是採取「確定給付」,並且是以退休公教人員領退休金時候,同級公務員本薪計算,這種不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制度,最高可以領到本薪的140%。
可以這麼說,如果只就「給付」的面向來看,勞工有一個很糟糕的勞退制度,加上一個還OK的勞保年金制度;而公教人員有一個聊勝於無的公保年金制度,加上一個非常好的退撫制度(當然,公保會修成現在這樣「聊勝於無」的前題是退撫「非常好」)。
劣幣逐良幣
確定給付與隨收隨付:
- 如果拿退休者的收入為基準,向現在在職的員工收保費,這是「確定給付」,對於退休者是比較有保障的;而在「確定給付制」下,每一年精算退休者退休金的總額,以調整現在在職者的費率,今年發完,明年再算、再收,這就是「隨收隨付」的設計,這種方式第一,這是讓現在在職的人去養退休的人,具有「代代相衛」的精神;第二,這樣計算的結果,不會因「通貨膨脹」而造成退休金縮水的問題;第三(也就是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它不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基金,造成各種弊端。
個人帳戶制(與確定提撥制):
- 確定提撥與「確定給付」相反,是訂好每一個在職者每個月要交多少錢,再從實際交出來的錢,去分配給每一位退休者,對於退休者的保障較差。
- 而「個人帳戶制」,也屬於「確定提撥」,但更糟的,是它是「自己養自己」的設計;每一個人在職的時候,每個月強制存一筆錢放在那裡,等到退休的時候領回來,根本不具有「社會互保」的精神、退休金放著,會因通貨膨脹而縮水,加上會造成龐大的基金,供國家應用;這是最糟糕的偽退休保障制度,但是卻是國家最希望的制度,目前勞工退休金新制,就是這樣的制度。(孫窮理)
不過,如果基金長期入不敷出,最後破產掉了,一毛錢都拿不到,給付看起來再好也沒有用,現在從基金的穩定性來看,最好的退撫是最危險的、勞保的隱藏性債務高達4兆多(不過它的規模也比較大),可見的未來也將面臨破產的危機,而相對之下比較爛的勞退和公保則比較沒有入不敷出的問題,所以相對危機比較小。
於是這產生一個「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好的制度維持不下去,爛的制度卻可以遺臭萬年。
而我們看到,現在政府對退撫基金無法達到法定收益目標這個小洞都不願意撥補,對長期「不足額提撥」這個大洞,則更是拿不出辦法解決,這樣「擺爛」下去,攸關60萬軍公教的退撫制度勢必破產,問題是破產的結果是什麼?我們或許可以悲觀地這樣看:只要沒有足夠的社會壓力,在它破產前,政府就將會拿出一套爛的制度,把這個好的制度換掉,譬如說,它可以用與今天勞退一樣的「個人帳戶制」來取代「確定給付」的現制,其結果就是讓目前「比較好」的公教退休保障成為歷史。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剛好不是公教人員,會覺得這不是很好嗎?甚至你可能會認為這是符合「社會正義」的結果。
如果你這麼想、社會上大多數的人也都這麼想,就不會有足夠的社會壓力、甚至會有強大的反面社會壓力,要求公教人員去接受這一個結果,那麼,我們可以看到,下一個崩潰,並且將修惡的就會是勞保制度。
簡言之,國家透過「統合主義」遺續構造出社會「分斷」的福利制度,正是造成社福「劣幣逐良幣」向下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的結構性動力;它使得整個社會一起要求實踐好的社福體制的社會力量,轉為相互抵消的社會力量。
困局何解?
退休基金危機的結構因素是社會「老年化」以及未來的「少子化」,造成領錢的人愈來愈多、交錢的人愈來愈少。
國民年金制度的失落:台灣的「基礎年金」在2008年「國民年金」制度確定為「貧者互保」後,確定成為泡影;而當這種普遍式的社會福利破滅的同時,帶來「社會分斷」的結果,也將使民間社會推動社會福利的力量被撕碎。(製圖:孫窮理)
而在制度面上,國家不願意建立以稅收支付、普遍化的「基礎年金」,事實上,從世界銀行對「三層」退休制度的分析,所謂的基礎年金指的是以稅收支付、普遍式的年金制度,如右圖中,將「勞保」和「公保」放到第一層,其實是大有問題的,我們從它的財務來源的穩定度以及支付對象的普遍性上,都看不出和「第二層」職業年金(勞退、退撫)的差異(參見孫窮理:「沒 有國民年金,光勞退新制就夠?」)。而這樣的設計,也造成了前述社會「分斷」的效果。
此外,假借建構退休制度之名,搞出這些龐大的公共基金、透過這些資源的控制,遂行其政策的目的,而不願在收付制度上,採取一年精算一年的支出,再「量出為入」的「(如舊制退撫基金那樣的)隨收隨付」制。
在這種條件下,同時兼具「國家」與「雇主」責任的政府,不願意在它65%的責任範圍內,把退撫基金撥滿,眼睜睜地看著基金的漏洞越來越大,連帶地,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單位透過各種外包、派遣、約聘僱、臨時人員…等非典型勞動,將公部門需要的人力,儘可能排除在退撫基金的範圍外。
要保住退撫基金,目前的辦法是「提高費率」與「延後退休時間」這些方向,如果就基金缺口來看,就算提高到法定18%上限,恐怕都難以達成收支平衡的目標,而去年立法院已經通過,將「任職25年、年滿50歲」可以領月退的「75制」修改成「任職25年、年滿60歲,或是任職滿30年、年滿55歲」的「85制」,如此可以使得每一個人工作交錢的時間延長、退休後領錢的時間縮短。國家不出錢提高費率,而延長退休年限,影響到的不只是將要退休的人,更是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去年10月,法國將退休年齡從60歲延後到62歲的政策,就引起了從尚未進入職場的青年開始的全國大罷工(參見莊雅涵「法國反退休法案鬥爭中的青年身影」)。
年輕人一定得留意退休制度
2008年,《勞基法》勞工強制退休的年齡,同樣從60歲被延後到了65歲,不過,就和這一次退撫「75制」到「85制」的改革一樣,並沒有看到太大的社會反彈。事實上,退休制度對年輕人,並不會比它對老年人更不切身,因為要交錢的是年輕人、要工作機會的是年輕人、將來制度出問題,要挑起來(不管是用稅收、增加費率,或者改制,甚至崩潰)的也是年輕人。或許這些制度多多少少都帶著些技術性、不容易了解的地方,不過在既有工人、公教「分斷」的條件下,年輕人對此欠缺問題意識,國家更加有「軟土深掘」的機會。不願提高費率、而延後退休這些措施也無效的時候,接著勢必就是「減少給付」或「改制」,我們的觀察是,很不幸的,國家正樂意等待著這樣結果的發生。
目前,適用退撫制度的,除了我們看到的「軍公教」這個大的分類之外,像是公務機關中有公務員身份的勞工,以及私立學校的教師(計算方式有所不同)也都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目前台灣人數最多的單一業別工會全教總,以及對全國產業總工會具主導作用的各國營事業工會,他們的會員,都是受到影響最大的族群,一旦基金發生危機,這一股現階段台灣工運的「主流力量」會如何行動?社會又將如何面對他們的行動?
或許有人會說,軍公教已經拿得夠多了,就讓他們拿少一點,那是應該的。
如果只從「勞工」和「公教」這一組對比的公平性來看,前面的質疑,或許很難反駁;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放大到整體社會分配的公平性、代間正義的公平性,以及社會安定的角度來看,則恐怕不能做此結論,我們看到從公保(尤其是18%優存利率)、退撫的改制下來,公教人員退休待遇下降是一回事,但就退撫制度裡優秀的「隨收隨付」設計,也已經讓國家修改成「基金制」,而把這些龐大基金投入股市,為政策護盤,造成莫大損失,接下來,如果是讓退撫向勞退靠攏、從「確定給付」朝「個人帳戶」修,結果當然是退休公教人員領得更少,而也被認為這是「正義」的結局;那我們就勢必難以面對社會「分斷」結構下,退休制度改惡(而不只是拿得多、少這樣)的問題,也就難以避開社會福利「劣幣逐良幣」的命運。
回應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我仍然不解的是,我所認識的教師族群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冷漠,是因為這個問題太遙遠以至於不真實,還是因為太巨大艱深以至於無能為力,或是小看問題以致於以為繳交幾百塊給某個教師組織就能夠完美解決,還是太能夠安貧樂道以至於即便退撫基金破產仍然不改其教育的初衷?難道是現在薪水太高福利太好使得這個問題不重要?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把這篇推薦到台灣好生活報的經濟金融網摘囉: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11003/4409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請問黑狗:「統治主義」和「分斷」如果要翻成英文應該是什麼?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Andrew:
你好,我這裡的「統制主義」指的應該是「國家統合主義」(state corporatism),我把名詞統一過來好了。至於「分斷」,我是假借白樂晴論述兩韓「分斷體制」的這個名詞,實際的意思是不是一樣,這可能還需要考究一下,陳光興把「分斷體制」翻成Division System。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看到的時候我就在猜可能是統合主義,果然是的。
每次看黑狗的長篇分析都很精彩,證據確實,鋪排清楚,說理淺顯!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成為夢幻泡影的「基礎年金」圖解,圖中文字有誤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針對本案跟窮理討論許久,簡單補充幾點意見如下。
公教退撫基金的困境只是台灣總體公共退休金問題的一環,對教師工會而言,麻煩在於以下幾點:
一、就結構面而言,本案具有雙重矛盾,外部矛盾是公、私部門受僱者的矛盾,內部矛盾是公部門受僱者間的世代矛盾,兩個矛盾都極為棘手。
二、討論退撫制度必須對社會安全制度與退休基金學理有基本認知,否則,根本無法對焦,遑論形成組織共識。
三、離退休越遙遠的新世代受僱者,其權益其實與退撫基金呈現高度相關,問題是,多數年輕人沒有意識到。
四、就退撫基金財務面來說,如果不做相應措施,就等於在為基金的破產之日進行倒數計時,然而,除了增加基金收益率外,其餘措施,諸如:提高提撥率、延後月退年齡、減少退休給付等,均不利於基金提撥人。
五、至此,這個制度已經從跨代互助變成赤裸裸的跨代剝奪,自退撫基金成立以來,每一年都有巨額的不足額提撥,並逐年往新一代的在職者身上累加。
六、法制上,國家應負基金最後擔保責任,但實際上呢?天知道。
討論至此,教師工會該採取何種態度?能採取何種態度?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之前教師會網站上也有篇文章野講到這個事情 不過沒有談到退撫
世代正義的問題到最終二十年後還是要在政治上解決
繳交保險費率最高的這下一代掌權時 不太可能願意繼續負擔我們這一代預支的債務
看看我們這代願意花多少(老人社福)在上一代就可以推估下一代會如何對待我們了
我們不趁現在有力氣的時候搞好制度 到老時就會吃苦囉
,
,
世代連動債
王醒之(中國時報A23/時論廣場20081009)
最近電視媒體頻頻打出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廣告,一個全民保險的年代似乎來了,但誰看出隱藏在這保障之下的問題?
.
表面上,國民年金這個制度將照顧全國家庭主婦、失業勞工等大約四百萬弱勢者的老年生活,同時,加上「年金月月領」,還會讓人有種比照公務人員「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的錯覺,彷彿賤民一夕之間就此翻了身。如果再加上勞保年金化,未來全國甚至將會有約一千兩百萬人口被涵蓋進年金新制裡,而台灣似乎也隨著年金制正式步入福利國家之林。
.
然而實際上,由於被保險人大多都是收入不穩定的弱勢者,加上農民排除後,國民年金的保費費基極度不穩定;說穿了國民年金其實就是政府強制弱勢人民加入的窮人互助會(強制加保)。一方面強制窮人每月繳「會錢」,不是有錢的補沒錢的,而是短命人補長命人;二方面「集資」幫助藍綠政黨填補六千元老農津貼、三千元敬老津貼等不斷加碼的社福支票財政缺口;三方面則用「社會保險」之名慢慢順勢擺脫那些沒有繳錢但政府認為「白白領錢」的老人們,好在未來的十七年後(六十五歲後的平均餘命為八十二歲),可以從這些津貼負擔當中脫身,讓被保險人自己負擔保險盈虧。
.
換句話說,這個制度並不是一個提供全體國民最低經濟保障的「基礎年金」,也不是一個老人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擁有的基本人權,更不是一個讓財富得以重分配的機制。相反的,它還因為政府不願意再拿稅收出來照顧老人、因為被保窮人繳不出逐年調漲的保費而將會有「破產」的危機。
.
再看勞保年金。勞保老年給付的年金化當然是來自於勞保基金高達一兆元左右的隱藏性債務。為了避免走向破產,藍綠政黨修法將勞保中如老年給付、殘廢給付、死亡給付等幾個比較大筆的給付項目從「一次領」改成「月月領」,讓勞保基金「分期付款」,把債務向後遞延。不用精算即可知在勞工選擇月月領的同時,勞保基金的債務雖然得以向後遞延,但同時也擴大了,並且還在人口老化的推波助瀾下向下一代侵蝕。
.
姑且不論勞委會宣稱新制實施後十九年勞保基金財務才會出現問題的真假與否,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像,下一代面對的勞保基金會是難以承受的爛攤子。少子化與勞動市場的不穩定將會讓未來的勞保費基受到嚴重的侵蝕,加上前述的債務倍增,保費的費率自然也得要不斷調高。
.
看看社會福利現況吧,你如果知道幾年來全國廣義的社會福利支出僅佔GDP的四%左右,就會發現國民年金的「窮人互保」與勞保年金的「向後代借款」,以及這兩個年金的破產危機,其實都是以「政府沒錢」為前提的產物。這等向後代借款的世代正義問題不解決,就會發展成是兩代間的「世代連動債」。我們該繼續讓藍綠政客們用這種飲鴆止渴的政治方案讓我們世代間相互擠壓嗎?
.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這篇真的很不容易耶
把這麼么壽難的問題寫清楚
愈來愈多人知道問題
現在就只是誰能提出解決的好辦法了......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勞工年資20年(前15年15個基數+後5年10個基數=25個基數): 40,000×1.55%×25=15,500
這個算式有誤喔,所得替代率是以年資計算,不是以基數
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的才是算基數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上面兩位指出錯誤的訪客:真是多謝,都已經修正了。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德水:
很謝謝你的討論,這一篇也就是在我們討論的幾個原則下寫出來的。
在寫的時候,我反覆的考慮,結定不要太早率地下一些「結論」性的東西,不過有一些方向,或許是可以討論的。
第一,退撫的事情,不能只由全教總(公務員、國公營事業工會)來談,而一定要拉大,看到總體的退休制度,否則的話,很容易掉入「對立」,以及外界不了解公教人員在說什麼這樣的困局。
第二,談制度的「優」和「劣」,比談給付的「多」和「寡」重要,像是「確定給付制」、「隨收隨付制」、「年金制」、「基礎年金」,這些概念,就比實際計算到底公教人員和勞工可以領到多少重要。共同行動的基礎,是建立「好的制度」,而不是爭取「高的給付」,否則一樣的困境,一定會再發生;在這個條件下,適度調整像是「75改85」、「增加保費」,甚至「降低給付」的論述,是可以考慮的。
第三,制度的面向還可以再拉大,在這裡,其實只討論了老人安養制度中「現金給付」的層面,其他像是醫療制度的改革(公共醫療制度的建立)、長照體系、社區照顧、喘息服務,以及社會住宅政策…這些非「現金給付」的面向,都還沒有觸及,很簡單的道理,如果這些基礎的社會福利政策,都已經(由國家、社區、地方政府)搞起來了,退休者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錢了;只把老人安養制度的焦點放在「現金給付」,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根本只是服膺「市場」邏輯的談法。
第四,失落的「基礎年金」就這麼讓它繼續失落嗎(所以我一直不肯承認勞保、公保這些就是「第一層」)?我覺得不能就那麼認了,反正現在的「國民年金」這荒謬的制度垮掉是必然的,加上退撫、勞保的危機,制度既然有崩掉的危機,就有「砍掉重練」的機會,問題在於社會的「分斷」要如何打破。
第五,當然不能只是我們在這裡說,討論要在組織裡發酵,最後展現為聯合的行動,可以做什麼,我們要繼續討論,並且付諸行動。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請借我在臉書分享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統計 ,台灣公務員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統計 ,台灣公務員 退休後 所得替代率高達95%)
公教人員 退休後 30年 所領的退休所得, 竞然 比 此公教人員 在職時的30年 領的還多
整天閒閒在家或四處去玩 , 竞比辛苦工作的人 領得多 , 這是什麼世界? 經濟是這樣發展的嗎?
假設公務人員 退休時 月薪8萬元,退休後 亦月領約8萬左右, 請問 年輕時 在當公務員時 要幾年 幾歲時 月薪才有8萬, 退休後20~30年 月領8萬元(這是大學畢業起薪的3倍耶)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統計,各國改造退休金制度後,法國的平均退休所得替代率降為五十一%,日本是三十四%,韓國為六十七%,英國則維持在三十一%,均遠較台灣公務員95%低。
各國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
國家 原來 改革後 降幅
墨西哥 73% 36% 37%↓
葡萄牙 90% 54% 36%↓
瑞典 79% 62% 17%↓
德國 49% 40% 9%↓
法國 65% 51% 14%↓
義大利 90% 69% 31%↓
日本 41% 34% 7%↓
台灣 100% 95% 5%↓
(注:爆發債務危機前 希臘的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為95%)
而台灣公務員 今年全部加薪3% , 而跟進加薪的企業只有17% (即83%的企業 都沒加薪).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9cabd092-5899-44af-9c...
(請參此網頁 公教人員 退休所得 例子 說明)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台灣是全世界福利最好 對於軍公教 妳可以發現身邊許多50歲左右就月退的軍公教 週休七天 月領6~7萬 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天方夜譚 造成階級對立 老農65歲領7千大家就哇哇叫,這些本身就是高收入的卻領更多,造成未來國家的破產,台灣最後竟然是被軍公教給領垮的 說出來真可悲
Re: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我不認為這篇文章把財務部份講得讓人很清楚 ! 反倒是樓上 johnny所提, 才能引起我和大家的共鳴 ! 社會上普遍認為: 財務漏洞越來越大 , 應該如何修補 ? 並且兼具公平正義改革,才是社會大眾共有的認知.
我們絕不認同共產黨那種殺戮野蠻式的改革, 但也絕不願繼續苟同軍公教的退休人員不對等的義務與權利(就如同樓上 johnny 所寫,請自己參考.)
我堅決主張 : 國家資源(稅收的合理支出)絕不可過度使用在軍公教的退休人員福利上面(你們自己看看johnny所寫的吧), 國家資源必須得兼顧全國每一社會階層 ! 這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