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城中末日】臺北都市更新影像展 座談會新聞稿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10/14

時間:2011年10月15日(六),下午2點到5點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91巷1號1樓

位於城中藝術街區(UrbanCore)的視覺藝術聯盟一樓展演空間,在10/7~11/6期間展出一檔【2012,城中末日】臺北都市更新影像展,展演內容透過專輯創作、訪談影像、攝影與雜誌發行,討論台灣目前都市更新制度與實踐面向的種種問題;並於10/15周六下午兩點到五點之間舉行座談,針對臺北市都更處的「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系列計畫,邀請城中藝術街區駐點之藝文單位與相關空間專業者,討論城中藝術街區作為URS一環,其中的政策目的與企業策略為何,當代藝術在藝企合作的關係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地位?

針對URS系列所提的「都市再生」一詞,活動策劃小組表示:「都市再生的意義,他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是一個以居民自主意志為主的緩慢發展過程。但在台灣,都市再生卻被拿來當作都市更新重建前的宣傳口號,建商先買下大部分的土地,再以邀請藝術家或藝文單位前來短暫進駐與創作為手段,打造品牌形象、為土地加值。這個『再生』的短暫過程完主要以創造企業利潤為出發點,而且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以大幅提高環境外部成本、並且未必是原住戶負擔的起的新建住宅收尾。」是否,當代藝術在這個過程裡所提供的,只是消費得起建商所販賣的「生活形式」背後昂貴土地、住宅商品的少數人,才有資格擁有的品味?

而針對都更處所提的「都市再生」與現行「都市更新」的差異,活動策劃小組再表示:「台灣的都市更新制度本來就是一套專為開發商量身打造的制度,不但缺乏配套,而且處處充滿模糊地帶與陷阱;位於都更區的居民同意比例只要超過75%就可以強制執行更新,而剩下的不同意住戶不但幾乎沒有不同意的權利,甚至還可能被『依法行政』執行強制徵收與拆除,在這樣「加速都更進行」政策思惟底下,其本位就是為了炒作土地房市賺取暴利。而,相較於都市更新制度,提出都市再生的意義應該是為了修正以獲利為目的的都更,回到『環境』與『居民』的本位來思考,政府所提供的制度和條件,都應該以環境永續發展和居民的居住脈絡為主。

但以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為例,其內容卻只有『中繼』的概念與短期邀請藝術單位進駐創作的暫時空間活化,這樣一來,URS計畫更貼切的命名,應該是都更處推動都更的前期「廣告部」;透過邀請藝術單位進駐執行純粹的『藝術操作』的手法,不但公眾對話的意義小,在概念上也預先排除了民眾作為參與主體的可能。而其中所謂的『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短期活化概念,從長遠土地買賣的效益來看,實際上就是靠著藝術操作的進駐,讓原本閒置空間的土地買賣價值提高,最後再從空間開放的狀態轉為私有化,透過後期的都更興建環境負擔相對更大豪宅大廈。更簡單的來說,『URS』或是『閒置空間再利用』這樣的口號與目前作為,根本就是一種新興的炒地皮策略,同時粉飾了都市更新以多數決與強徵強拆條例,剝奪了人民居住權的醜陋事實。」

新聞連絡人:黃慧瑜 0986332708;鄭安齊 0928749996

主題: 
活動日期: 
2011/10/15

臉書討論

回應

意識(思)是藝術(家)

吃 阿Q派 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