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問題 從都更解套

2011/11/03
文化工作者

日前,師大夜市商圈所在的泰順街五十巷數十戶居民,發起「還我寧靜家園」遊行,抗議近年來師大夜市商圈過度擴張,造成住戶飽受油煙、噪音之苦,還深陷消防安全的困擾,希望政府能夠出面制止非法商家繼續擴散,還居民一個安寧的住宅空間。

師大商圈居民挺身而出前,政府相關單位對師大夜市,乃至全台各大夜市商圈發展,都是默許,甚至是積極推動。其實,近年來快速擴大的不只是師大夜市,其他像基隆夜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都比十年前大上好幾倍。

台灣的夜市不斷擴大,有以下原因:

一、夜市成為台灣觀光產業重要特色資源,夜市早已是台灣觀光產業不可或缺的元素,港澳星馬日本中國來的遊客,全都指名要前往夜市一遊,每年為台灣帶來大批觀光人潮,還有經濟收益。

二、夜市能吸納失業人口。每一個夜市裡面固然多的是合法登記的商家,但也有依附在店面之騎樓、馬路附近的流動攤販,流動攤販多半是非法營業,卻是吸納失業人口的重要利器。

三、夜市做為一種文化創意產業的存在,是台灣流行文化發源地。台灣夜市,年輕人聚集,充滿活力與想像力,帶來許多新想法與新鮮事,甚至成為流行文化、平價美食從夜市發源地。

四、庶民經濟長期停滯。夜市是手頭不寬裕的庶民階級休閒娛樂之所在,走一趟夜市,一口氣搞定食衣住行育樂,對於手頭不寬裕的民眾來說,是假日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不過,師大夜市商圈的在地居民的抗議,卻是非常重要的提醒長期以來,我們的確忽略夜市的外部成本問題。

首先,政府既然默許夜市發展,就應嚴格根據都市計畫,圈出夜市的合法存在範圍,不能只默許夜市隨性發展。

其次,警察雖然取締夜市裡的流動攤販,但卻對違法店面置若罔聞,彷彿只要有店面就可以。當然,極有可能那並非警察大人所管轄之範圍,但市政府都發局等相關單位卻難辭其咎。那些使用原本住宅一樓車庫做為店面的商家是否合法,相關單位不能因為沒出事所以就放任不管;這裡也必須提醒發起抗議的師大居民,將住宅一樓或車庫出租給商家的,也是當地的居民,若是當地居民全都口徑一致不將一樓車位改裝出租,夜市也沒辦法擴大到如今的規模?

第三,就算政府打算讓夜市商家就地合法化,甚至願意幫忙進行都更,也不能逃避消防安全等問題追究。師大夜市從住宅區巷弄內發展起來,過道狹小,車輛原本不易進出,若是商圈在夜晚營業高峰期發生像逢甲夜市大火,消防問題如何處理,政府不能逃避此責任!

把夜市的外部成本轉嫁給當地居民是絕對不公平的,沒道理錢都商家賺走,油煙和噪音卻得由當地居民吸收(非一樓住宅還因為夜市發展的關係而房價下跌,房價漲的只有一樓店鋪),人家工業區設廠都還有編列環境汙染的回饋金給當地居民,師大夜市商圈的在地居民的確沒有道理該承受這些汙染。

筆者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是將整個師大夜市商圈進行都市更新,分區段逐步改建當地的住宅,並劃設夜市商圈的主要店鋪位置,按商店類型重新安排店面位置,例如讓高油煙的餐飲類型的商家、讓人聲噪音鼎沸的流行服飾商家,遠離住宅區,書店、咖啡館等相對安靜且能融入住宅區的商家再靠近住宅區,並且以停車場或公園做為緩衝區。

若無法推動大規模都更,至少也要全面盤點師大商圈的店鋪,排除所有會造成消方安全危害以及非法的店鋪,侷限商圈規模,或侷限商圈營運時間。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