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王顥中
十二年國教正式啟動的日期愈來愈近,這一段時間,全國教師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對於目前制度上的問題,陸續提出許多批判,像是「國中適性輔導和埔救教學」、「私立學校的補助和管制」…等議題,今天(12/28)則再度召開記者會,對於「完全中學」,提出現狀的問題與改進的方法。
所謂「完全中學」指的特別是當年「廣設高中」,在社區化需求下,從現有的國中裡增設出來的高中。高中的「社區化」本來就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重要配套方案,在資源不足的情形下,84學年度開始試辦的這些主要是由縣市政府設立的完全中學,全教會祕書長吳忠泰說,由於當初政府在推動「廣設高中」這個政策的時候,沒有投注足夠的資源下去,把單純的高中、職設立起來,而以利用現有國中的資源來設立完全中學的方式,造成它「奶水不足」的現象,在縣市政府要拼高中職的名額的情形下,許多學校於是因陋就簡。
然而,在這種狀況下所設立出來的「社區高中」,是不是有足夠的誘因,讓學生不要去擠明星高中、留在自己的家鄉就讀呢?
松山家商老師、全教會高中職主任張文昌說,目前完全高中因為法令規定不夠周延、設備基準、組織員額等都沒有法制化,造成學校裏面同一套行政的人馬,必須應付兩套的學務制度與行政業務,所有教育局發給國中、高中的文,完全中學都會收到,上學期國中教學評鑑、下學期高中教學評鑑,讓完全中學的行政人員不勝負荷,造成剝削的情形;在使用既有國中硬體資源的狀況下,校地跟教室還都是國中的規格,國中一個班的人數,現在都在30人以下,高中一個班40多人,體型比較大、人數比較多的高中生,使用起這些教室,造成活動空間不足,上課的時候,得要擠到教師的後面,「跟垃圾桶一起上課」。
萬芳高中老師連艷雲說,一加一不等於二,可能等於三、四,國中高中制度不一樣,一次段考,國中、高中要印不一樣的試卷、上下課的鐘聲也不一樣,造成行政人員很大的負擔;在合作社裏面,連國中生可以買的,跟高中生都不一樣;新北市海山高工老師、新北市教師會副理事長黃耀南以自己任職的學校為例,國中部有將近110班,高中連同體育班則只有27班──國中部非常大、高中部極小,所有的行政人員都要去支援國中部的工作、高中部份就會欠缺很多;黃耀南說,社區高中是最能落實「社區化」的高中,而各地的這些完全中學,在資源上不能落實在地的需求;這些完全中學的資源配置,又有城鄉的差距,黃耀南說,目前其它縣市的完全中學資源比台北市少、縣市立的又比國立的少,這些「社區化」的完全中學在資源上必需重新思考。
吳忠泰以空間配置為例,目前國中教室的大小是6乘9公尺,課桌椅如果排成6乘6,36個人就很殘忍了,如果是7乘5,35個人,座位至少還不用碰到後面的垃圾桶和資源回收桶,但是完全中學因為是用國中教室改的,原本要收到35個高中生都很勉強了,現在卻要收到45個,吳忠泰問「這些孩子的青春怎麼飛揚得起來?」;對於完全中學面對的問題,全教會提出訂立基準、降低人數、檢討與國中重組、分立的可能…等處理方案;吳忠泰認為政府已經虧待完全中學的師生很久了,這樣在實施十二年國教後,不能怪學生為什麼不去完全中學,他呼籲政府給這些社區化的完全中學一個公平的起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