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搶千億都更大餅 台大逼遷紹興社區黑幕

2011/12/23

報導/何豪毅 攝影/ 編輯╱李秋絨

台北市信義路與紹興南街交接處,一筆逾2,000坪的土地,有136戶住了超過半世紀的幾百位居民,去年夏天陸續收到台灣大學的律師函,原來居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是台大管理的土地,台大以需蓋「病歷檔案室」為由,要求居民拆屋還地。這突來的訴訟,讓許多住戶面臨極大的壓力與恐慌。

台北市仁愛路、信義路、紹興南街與林森南路圍起來的這個街廓,有一群低矮平房錯落於間,四周是中華電信公司、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Y17青少年育樂中心等嶄新的大樓,新舊建築間的落差,與街旁在老舊建築門面拉起來的白布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裡似乎是一批因抗爭而尚未拆除的違建。

不過,熟悉此間爭議的附近住戶指出,說這批是「違建」,其實不盡符合事實,因為這些老舊建築,早就先於中華民國實施土地登記前而存在,當地住戶持有的資料中,最早有在明治二十七年(一八九四年)的戶籍資料,「開什麼玩笑,那時中華民國都還沒誕生呢!」

到了實施土地登記的年代,由於此處鄰近七間當時的日本教授宿舍,台大職員一口氣將整個街廓登記為台灣大學所有,但當時土地不值錢,也沒人通知登記事宜,住戶們一代代住下來,只大約知道土地是台大所有,對產權毫無概念。

相安無事一甲子的紹興社區,在去年八、九月間,住戶們陸續收到法院及律師的來函,原來是地主台灣大學要求他們限期拆屋還地,並且向前追溯五年占地的「不當得利」。 百餘戶居民挨告!

許多居民一輩子沒走過法院,突然被公家機關提起訴訟,感到無比壓力,居民們於是組織起來,經過統計,共有十一件訴訟,全社區共一百三十六戶居民被訴,涉訟土地兩千多坪,以鄰近一坪土地約五百萬元計算,這處完整的「基地」至少值一百五十億台幣,若都更成功,連建物價值恐怕破千億。

部分台大學生在得知紹興社區的困境之後,也組織起來為社區居民發聲,在十一月十五日的台大校慶活動中,三十多名學生以快閃的方式拉起「無情台大」、「別拆我家」的布條,引起媒體關注,被台大校長李嗣涔斥為「不尊重」。學生表示,未來校方若不改變處理方式,不排除將會發動更大的抗爭。

從小在紹興社區長大的曹先生說,在台灣光復初期,這裡就住著整片的「違建」,他說:「當年整個台北市有三分之一的人都住這種房子,土地登記是政府後來實施,有點背景的、有點文化的才知道要去登記,先搶先贏,住這社區的大半都是文盲,誰知道土地登記呀?」談起這個安身立命的家,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來。

社區耆老指出,早年都是人力拉車的時代,此處因距離總統府前的三輪車集散地較近,許多車伕都到此處落腳,隨便圍個地方遮風避雨,就這麼住下來;後來政府為了整頓市容淘汰人力車,將車伕輔導轉業,其中住在這個街廓的車伕大多轉業為清潔隊,一代代傳承下來,至今社區裡還有近五成的住戶,家裡有人在台北市清潔隊任職。

除了車伕之外,此地也住了許多國府遷台當時的低階軍人,加上為台大提供勞務的外地移民,多元背景混住的「非列管眷村」,不適用《眷村改建條例》,加上多年來台大對此地未有積極處理,至今成為官方的燙手山芋。 窮成這樣搬去哪?

「有能力誰要住在這裡呀?窮成這樣,現在突然要我們搬家,我們可以搬去哪裡?」當地人稱阿秀婆婆、本名陳鴛鴦的八十一歲老婆婆,原本在躺椅上休息,被問到將要搬去哪裡時,突然掙扎著坐起來,用生硬的國語夾雜閩南語回應,空氣中沉澱的霉味被擾動得更令人難以呼吸。

不識字的阿秀婆婆從民國四十七年嫁到此地,生了三個兒子,丈夫早逝,她以打掃幫傭、撿拾資源回收養活三個小孩,不幸老大、老二相繼過世,只剩下當職業軍人的小兒子,長住部隊難得回家,而她的一雙膝蓋因多年勞動早就老化,擔任清潔隊的鄰居會主動幫她撿些資源回收,分類整理好放在她家門口,隔段時間就會有人來收購,每次兩百多元,讓阿秀婆婆不致斷炊。

社區裡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家戶的空間都奇小無比,最小一戶只有一.五坪,為了有足夠的地方躺下來睡覺,許多住戶自行往上隔間,每間的屋頂與外牆,都有著房屋主人手藝優劣與否的痕跡。現代化的衛浴設備更是住戶們難以想像的奢華,全社區僅有兩間公共廁所,全是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所興建。

「住在這裡一輩子,就連蓮蓬頭都沒用過,更別說泡個熱水澡了。」一九四九年隨著部隊來台的梁阿姨祖籍浙江,十八歲嫁到此社區,與丈夫胼手胝足攢下錢買了現在這個「家」,撿來的木板架著當床,一睡數十年,每天還是以瓦斯爐燒熱水,在廚房用兩個臉盆接水洗澡,丈夫死了、女兒嫁了,如今剩她一個人守著這個她親手建立的家。

多數巷弄間僅容一人通過,比起知名的鹿港摸乳巷更為狹小,隨處可見屋前掛曬的衣物,因見不得陽光更顯潮溼,公共衛生的問題讓人擔憂。「更大的問題是火災,上個月這裡有一戶電線走火,幸好發現得早,大家拿著滅火器拚命打火,只熏黑了旁邊幾家的屋子。」聽到記者來訪,另名住戶蔣先生攔住我們說明。

住戶間幾名青壯派組織起來的自救會,在一年多的自力救濟與四處陳情中,漸漸摸清了事情大概的樣貌,有兩家系出同源的建設公司,在此社區中暗中收購了三十多間房屋的「實際處分權」,並在三年前向北市府提出了都市更新的計畫,由於尚未與居民溝通,被市府打了回票。 台大與建商角力!

不過,這項動作被地主台大查覺,決定在建商之前先採取行動,先是以醫學院蓋病歷檔案室為由,向國有財產局申請撥用,但為了拆遷安置,台大得先清查實際住戶。自救會懷疑,一方面擔心住戶與建商勾結,另一方面台大也為免麻煩,才會決定提告,以訴訟程序由司法系統代為清查,讓實際住在此地的居民浮出台面。

為了此間居民的生存權,自救會先找上該地原本國民黨籍的立委陳情,不料卻碰了一鼻子灰,居民轉向民進黨籍的立委參選人顏聖冠求助,於是顏聖冠的競選旗幟就遍插整個社區,登記於此處的一百三十六戶國民黨鐵票也因此鬆動。正值選舉期間,超過一甲子的在地故事,紹興社區弱勢居民的處理與安置,居民正在睜著眼睛看,執政者的智慧與仁慈,也正在此處接受嚴格的檢驗。 紹興社區都市更新基地資料

面積:共3,563坪(含台大舊宿舍無違建部分,及紹興老舊社區2,000餘坪) 使用分區:住3-2、住3 容積率:住3-2:400% 住3:225% 建蔽率:45% 地價:以鄰近仁愛路住家每坪土地500萬元計,整塊基地逾150億元。 現有住戶:登記戶籍136戶,居民約400至500人,但常住人口估計僅約100餘人。 台大回應:沒人喜歡這樣做

台大主祕張培仁表示,因為國有財產局來函對台大要求,先確認此處土地的法律地位,才能研究後續對紹興社區住戶的安置與補償等問題,因此對弱勢居民提訴訟,「平心而論,沒有人喜歡這樣做。」為了安撫居民因官司產生的壓力,校方也要求總務處要派員深入了解,盡量避免造成民怨。至於是否因建商推動都市更新而發動訴訟,張培仁說:「沒有看過這方面的書面資料。」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支持弱勢???????
顏聖冠反對設置游民中心,
顏聖冠聲援紹興南村佔用戶
夠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