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師大夜市趕盡殺絕?

2012/02/11
文字工作者

台北市政府準備強制整頓師大商圈,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表示,目前市府僅鎖定「嚴重干擾周遭居民安寧、安全及環境」的店家要求改善,並強調目前尚未勒令任何店家停業。不過,根據師大商圈的「波黑咖啡店」表示,雲和街上的星巴克、浦城街的水準書局,也是市府下一波勒令停業的對象。

令人不解的是,當初師大附近居民自救會是因為不滿近年來師大商圈快速擴展,且部分餐廳店面的油煙、汙染、髒亂,噪音干擾其作息所致;可是,別說水準書局早在師大商圈擴大之前就已遷入(更早以前在八德路的舊光華商場旁),書店本身既不製造油煙,也不製造髒亂,更別說喧嘩擾民,為何也突然變成下一波勒令停業的店鋪?

我們似乎都忘了,師大商圈雖然是僅僅依附著住宅區而發展的商圈,同時也是服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內多達兩萬人以上師生之基本食衣住行育樂的商圈。

更追本朔源來說,今天師大附近之所以能夠形塑一片安靜且高單價的優質住宅區,是因為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存在,師大的誕生,為了方便師大師生的生活需求從而衍生出一個商圈。就像全台灣各大專院校鄰近周邊,都有自然形成,規模大小不一的商圈或夜市。

擴大來看,只要有住宅社區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小吃攤、流動攤販群聚成小型商圈,服務住宅區附近居民之基本食衣住行育樂。也就是說,全台各地,到處都有類似「師大夜市」的社區型商圈,緊緊依附著大學或住宅區而林立。差別在於,近十餘年來「師大夜市」快速發展、增殖,從一個原本服務地方社區的社區型商圈,一躍變成全國性的超大型商圈,在「師大夜市」商圈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採取放任、默許的態度,面對既存事實,不介入強制取締,也不積極管理。

政府不管,商家隨意,消費者愛來的結果,就是「師大夜市」商圈快速發展之餘,將商圈發展的「外部成本」轉嫁給了當地區民,當地居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全國性的大規模商圈,也不想忍受大商圈帶來的吵雜、髒亂與油煙,故而發起自救會希望政府加強管理取締。

不過,我相信大多數的居民並沒有「趕盡殺絕」,全面撲滅師大夜市商圈的意思,特別是同樣隱身在師大商圈內的書店、畫廊、咖啡館,以及一些並不造成當地居民困擾的好店家,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住宅區不需要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家服務,恢復成社區型商圈,或者針對商圈進行更積極有效的管理,打造成優質小規模商圈(如鄰近的永康商圈),應該是比較符合多數人的期望。   然而,無論如何竟然連水準書局都被逼退,實在不得不說,其中內情恐怕不單純,若再考慮最近一連串被逼退師大商圈店家都位於雲和街、浦城街而非店面群聚密度最高的龍泉街與泰順街,以及近年來雲和街、浦城街內興建起不少豪宅公寓的情況來看,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有特定利益團體利用此次居民自救會發起的反對師大夜市過度擴展的抗議活動,從中運作,好藉機剷除不願意配合改建的一樓店舖之房東。畢竟,公權力若能順勢幫忙驅趕不願意配合都更的店鋪,對於想推動改建的利益團體來說,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一個商圈要形成不容易,摧毀了之後要重建卻是困難重重,盼望台北市政府在師大夜市整頓一事上,不要便宜行事(更不要被少數利益團體所利用),只想著「依法行政」,應該更多考慮在地店家,同樣也是當地居民的師大師生,還有許多從海外慕名而來的遊客,找居民和店家一起坐下來,共同協商出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管理辦法,才是愛百姓的父母官應走之路。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