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費用壓迫人民,怎麼辦?
反學費論壇──第一屆左翼教育論壇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2/02/13

台灣教育費用,始終是人民的一大壓力來源。近 15 年來公立大學平均漲幅 高達 60%,私立大學漲幅 20%,皆比 15 年來物價漲幅 18%高出許多。儘管如此,馬政府近日還屢屢準備調漲學雜費,或發出「不漲學費、不公不義」的歪理,怎 麼辦?一群來自師大、成大、新竹教育大學、倫敦大學的研究生與學者,今日於 台灣師大發起了「反學費論壇──第一屆左翼教育論壇」,期望透過學術研討清楚 勾勒一個「反學費」的立場,向政府喊話,也為進一步的反學費、反資本主義運 動做準備。

教育費用每年 23 萬,剝削人民、圖利資本

論壇參與者指出:根據研究,台灣每大學生的一年的教育費用(學費加生活、 住宿費用),公立大學生平均約為 20 萬元,私立大學生平均約為 25 萬元;總體 平均約 23 萬元。若將台灣依家戶所得切割為五等分,其中所得為後 20%的家庭,每年僅有 31 萬餘元的收入,相形下這份教育費用就將佔了其收入 7 成;對於第 二等家庭來說,其每年收入也平均僅有 57 萬餘元,1 個孩子就讀大學就將花去 4 成所得,若 2 個孩子念大學則就所剩無幾,怎麼能說不是「高學費」?

教育費用已對絕大多數的家庭構成極大負擔。無怪乎,就學貸款人數年年創 新高,99 學年度高中職以上每年申貸就學貸款的人數就達 40 萬人之多,已佔學 生數中的 19.2%。馬政府當前只在學貸還款放寬上著手,實際上是漠視問題的源 頭在高教育費用,要老百姓以「背債」來替政府買單。

教育費用持續高漲,然而,回報卻是不斷下降。2000 年大學畢業生的初任 工作每月薪資是 28,016 元,到了 2010 年,則是 26,455 元。這還未計算,10 年之 間,物價漲幅 9.6%。若平準物價後來計算實質薪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下滑了 至少 14.7%!很明顯,官方常用的「教育是投資」論已經破產;相反地,教育早 已是「剝削」的一環,供給給企業主大量廉價的技術勞動力,卻要學生自付成本。 甚至,不只教育訓練費用、包括研發費用,都已日益被企業「外包」給大學,讓 大學成為了企業的廉價人力與技術訓練所。

論壇參與者指出,問題的關鍵點在於,企業能使用高等教育大量培育出的技術勞動力,卻不用為其負擔成本,反而要學生自行吸收。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學 生為了競爭受雇機會,得被迫接受教育費用不斷攀升,『大學再貴也得背債去念,否則未來怎麼就業?』;然而,學生紛紛延長教育、接受高學費,得利的不會是 學生或未來的受雇者,反而只是企業。企業能使用這群廉價的技術勞力,為其大 幅提高生產力和利潤,卻不用負擔較高的薪水。

「台灣近 10 年來學費高漲、起薪下降、產業生產力卻不斷攀升的現象,已 經說明了這樣『教育作為剝削』的趨勢。」論壇參與者、倫敦大學 Goldsmiths 學院社會學博士生林柏儀如是說。師大教育系碩士生董泓志則觀察到:「這對學 生造成的影響還不只是經濟壓力,甚至對生活、學習都造成了壓力。周遭就可以 看到很多例子,因為教育費用的關係,影響了求學的意願、得要經常打工,更別 說追求自身想學習的學問。」

企業原本應當償付的教育訓練費用,如今日益由人民和大學來負擔,只是其 中一例。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研發經費上。論壇參與者、新竹教大環境與文化學 系助理教授徐文路指出:「動輒以億萬計算的研發費用如何調降?...資本主義的 國家首先要為資本服務,故而必須在研發方面儘量以國家或全民資源來幫助資 本。包括了透過減稅措施、發展基礎科學、教育擴張、產學合作...等」

調漲學費,不公不義

另外,對於台大校長李嗣涔過去一再指出的「大學生家境普遍較好,應調漲 學費」、「不漲學費,不公不義」論,論壇與會者一致提出了批判。與會者認為,要根本的解決,不是拿一部分學生的錢,來給另一部份的學生,實際上這兩者在 未來都要受到資本剝削;相對地,是要向未來能使用技術勞動力的企業們要錢,讓高等教育免費,才能使所有學生的有平等的受教機會。

因此,對於政府日前提出的「齊一公私立大學學雜費」方案,論壇與會者指 出應當是要「降低私立大學學費」,而絕非以「提高公立大學學費」、「讓高學費 普遍化」來促成。

並且,收取高學費來重分配到弱勢學生身上的許諾,並不符合現實。以目前 台灣《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中僅要求「獎助學金提撥比率要在學雜費 收入百分之三」(第 12 條),可見絕大多數的學費並非用在弱勢學生身上。多收 取的學費不過是用來替代了國家應有的公共教育責任。

論壇參與者、師大教育系博士候選人劉國兆也質疑,政府宣稱要推動「高學 費/高就學獎助」,但能拿到獎助的是誰?他指出:「當有朝一日實施『高學費/高就學獎助』政策時,原本還有少數就讀公立學校的弱勢者,也得開始繳起高學 費,但握有「高就學獎助」審查資格者又是誰呢?答案不揭自明,無怪乎弱勢階 級、性別與種族者幾無翻身之機會。」能拿到獎助的很可能只是高學業成就者,而非真正的弱勢者。

出路:課資本稅、免學費、反資本主義

面對當前局勢,出路為何?論壇參與者、師大教育系博士生鐘明倫認為:「學 生進入生產體系的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為勞動者』的費用 應該由『社會共同承擔』,因此,學費的議題不應該只是『低學費』,應該主張『免 學費』,才能根本性的解構資本主義透過學費制度的剝削。」甚至,除了「免學 費」,還要普遍性的「助學津貼」,才能完整解消人民的教育費用壓力。

至於,這些錢要從哪裡來?徐文路指出:「既然資本使用了教育生產出的技 術勞力,應向企業課稅來償付教育費用」並且,「要資本出錢辦教育,理論上和 理想上當然是學費全免。當然,這樣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是面對資本業已掌控當 前的教育和研發此一事實所提出的反制,因而只是低綱領的要求。」

更進一步地,鐘明倫主張:「當世界各國的教育政策圍繞在解決資本主義的 討論時,我們更應該思考教育改革應如何從資本主義的牢籠中解放出來,邁向更 理想的社會主義體制。」

總體而言,反學費運動一方面將向馬政府新內閣喊話:主張政府應向資本課 稅,使學費立即調降、助學津貼增加,讓學生的整體教育費用負擔降低,以暫時 解決學生受到的壓迫;另一方面,反學費不只是要求免學費,更是要反資本主義,為不受資本邏輯扭曲的教育環境奮鬥。非要改變資本主義下受雇階級的處境,人 們才能從為了競爭受雇機會,得壓迫自身承擔高教育費用,訓練自身為資本創造 高利潤的困境中解放出來。

目前反學費論壇的發起人包括了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反法人化連線 的成員,未來將嘗試串聯各大學的進步學生團體,為新一波的反學費運動準備。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第12條是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調降其學雜費收費基準:
一、助學機制執行成果未達學校自訂之查核指標及目標值。
二、獎助學金提撥比率未達學雜費收入百分之三。
……
沒說獎助學金提撥比率究竟要達多少。
跟文中所指
「僅要求「獎助學金提撥比率要在學雜費 收入百分之三」」

意思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