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 民進黨最好試金石

2012/02/25

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台北市)

蔡英文主席在敗選檢討報告中說,要處理中國問題,必須「了解中國」,而且是「在互動中去了解。」我們樂於見到民進黨的轉變,但筆者建議,請由支持招收陸生開始!

去年,九位公私立大學校長參加立法院招收陸生的公聽會,結果被民進黨立委扣上「政治校長」的帽子!令人情何以堪?校長們只是想廣開招收優秀學生之路,竟然被如此羞辱!這是一個成熟政黨該有的作風嗎?

看看新加坡,千里奔波,跑到大陸招收優秀學生,不只提供獎學金,還允許(其實是要求)畢業後留下來服務數年。反觀台灣,對於招收陸生,不只限校、限域、限人數,還不能領獎學金等等,以這樣的三限六不,如何廣招人才,開拓台灣的未來?

民進黨自認該勝而未勝,說實在話,與中間選民對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的不信任相關。民進黨其實不應該害怕與大陸的交流!蔡英文主席到世新大學演講時,陸生對她的熱情及崇拜;此次總統大選,大陸人民對台灣民主的體會,對蔡英文敗選氣度的讚賞,這些難道不是台灣更該有自信與大陸交流互動的本錢?

去年世新大學校慶,馬英九總統幽默地化解筆者挑戰的言詞,對當時參與的陸生及百多所大陸的大學校長及代表,無疑又是民主的另一種震撼!在大陸,誰有那種膽量敢在國家領導面前捋虎鬚?有那個領導能有那種雅量及幽默化解挑戰,贏得滿堂彩?台灣民眾的成熟度,領導人物的風範,已在無形中潛疑默化大陸的民眾:如果有統戰,我們正以我們的民主、文化、熱情、風範在反統戰!

民進黨如果能以更理性的方式面對中國,去除中間選民的疑慮,未來仍有機會扳回一城的。

王欽、蔡尚謙/台大台陸學生交流學會幹部(台北市)

廿二日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提出要檢討陸生政策,當初定下「先求有、再求好」原則的陸生政策,終於進入調整、完善階段,但民進黨持什麼樣的態度,仍然十分重要。

大選後,民進黨內出現了究竟該「顧腹肚」,還是該「顧佛祖」的爭論。然而,理念和現實並不相悖,端看處理大陸事務是否能具有務實而正面的態度。

對此,小英也在民進黨中執會後的聲明稿中,提出要在與中國的互動中瞭解中國。那麼,民進黨就該放棄那些激化衝突的反中政策,起碼可以停止仇恨政治,讓那些「逢中必反」的政策和政治語言不再繼續損害其政黨形象,也避免造成人民對於中國的偏見與仇視。

長期以來,民進黨不斷將「中國」汙名化,日久便形成了普遍仇共、反中的誤解和反感。在此一氛圍下,對陸生祭出「三限六不」,變得理所當然,然則此不只無視世界各國皆致力促成青年學子友好交流的事實,也似乎忘記自己所追求的人權自由,其實應是普世價值。

此際,陸生議題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在台求學的陸生人數所占整體比例不多,且多為廿多歲的年輕學子,不僅充滿對台灣的熱情和好奇,更是兩岸下一個世代的親善代表,如果民進黨能在陸生議題釋出善意,將有效緩解中國與民進黨之間的情勢。

況且,陸生政策改弦更張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可以實際改善陸生在台的處境外,無疑更將有助於民進黨展現其務實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存善意於大陸人民。陸生,不正是最好的試金石嗎?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民進黨其實是極右政黨
2017-11-29 中國時報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台灣的政黨是否能以西方的左右翼概念區分?如果國民黨常被認為是反動與保守的,那麼民進黨是否真的就是左傾與進步的?不少學者對於民進黨是否在許多議題上都能維持左傾感到懷疑,民進黨傳統與反動的程度有時甚至不遜於國民黨。
在社會面向上,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一定支持同志婚姻、一定支持廢死、一定支持自由與人權?在經濟議題上,最近蔡政府髮夾彎,賴揆再修一例一休就更清楚了,被勞權團體喻為是「勞權倒退30年的大修法」。修法通過後從「7休1」變為「14休2」、加班5小時1個月將少領2804元等,原本說好的降總工時完全跳票,但賴揆認為這樣會讓企業更有彈性,多麼右的說辭!
平心而論,民進黨真正站在左翼,就只有遠古那些民主前輩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等對抗國民黨與中共威權時的光景。對於台灣4、5、6年級生來說,尤其是當年那一代知識青年,民進黨當時的左與理想性,確實令人感到鼓舞與振奮,但僅只於此。
民進黨相較於國民黨,很容易在兩岸關係中找到一個批判威權的高度。但細究這個批判,成分並不是純正的左,反而是和現在世界各國深受其害的極右一樣,民進黨為了排他,民主與人權皆可拋。
不信嗎?回想2010年後通過的《陸生三法》,當年民進黨及許多深綠人士如何談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尤其當要把陸生等同於僑外生一樣,讓陸生同樣享有健保,當時許多民進黨人的仇外說法,是否還令人記憶猶新?當時這個「進步」黨的說法是:中共仍有1400枚飛彈對著台灣,台灣人的健保為何要給大陸學生使用?當時這個辯論和其他許多涉及兩岸的議題都一樣,是帶有濃厚情緒並且不被允許說清楚的。事實上,反對中共威權與反對手無寸鐵、一心向學的大陸學生是兩回事,前者是左,後者卻是民族主義、是右。所幸小英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體悟到民進黨在這件事情上的道德低落,表態民進黨不反對陸生納保。
一路以來支持民進黨茁壯的新聞自由就更不用說了,民進黨兩次執政都有迫害新聞自由的紀錄。2003年扁政府時期就曾發生《壹週刊》因為報導李登輝國安密帳案遭到搜查,16萬份雜誌被查扣,撰文記者也被限制出境。當年的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台灣因此跌落30名,降到61名。最近小英政府限制新聞自由也有代表作,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的採訪記者在蘇嘉全院長與林志嘉祕書長的共識下,全部被趕到像違建一般的小閣樓上,對蘇院長努力在推的「透明國會」簡直是一大諷刺。而行政院版的「資安法」草案更是一絕,第18條規範,只要中央或者地方政府認為資安有重大缺失,行政單位可以出示職員證,逕行檢查民營業者,權力大到連檢察官都羨慕。
提筆至此,作者恐有危險,害怕這樣一個似左實右的政府登門來查,只好就此打住了。